共御外侮,抗日救亡烽火中的中流砥柱
日寇加紧侵略我国,国难当头,中共中央一再向国民党发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呼吁,提出了在全国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获得全国人民的拥护和支持。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全国抗日战争开始。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但桂系当局仅与中共上层合作抗日,却不承认我党广西地方组织的合法地位,因此,南宁党组织仍然处于被压制,被打击的境况。
1937年9月,中共南宁市委委员蒋汝志被捕,市委其他成员难以活动,于是改组市委,改组后的市委书记由区济文担任。1938年3月,中共南方工作委员会派黄松坚到南宁整顿党的组织,重新登记党员。4月,解散了原来的南宁市委,原广西省工委书记彭懋桂调任新的南宁市委书记。5月,黄松坚、彭懋桂等5人在南宁被捕,市委未及健全即遭破坏。1938年秋,中共广西省工委从南宁迁往桂林,在南宁则建立邕宁中心县委领导南宁及附近各县的党组织,由林鹤逸任书记。1939年7月,中共中央南方局为巩固与桂系的统战关系,决定缩小广西党组织的目标,撤消了中共广西省工委,分别成立桂林、南宁、梧州3个特别支部分管广西各地区的工作,均由中共中央南方局桂林办事处(设在桂林八路军办事处中)的曹瑛(石磊)单线直接领导。同月,中共邕宁中心县委撤消,成立中共南宁特支,由黄书光任书记。南宁特支领导南宁各支部及桂西南一带党组织的工作。1940年夏以后,广西学生军中的中共组织也归南宁特支领导。随着国民党顽固派加紧制造反共摩擦,中共中央南方局桂林办事处也被迫撤离广西,在撤离之前,决定撤消桂林、南宁、梧州3个特支,1940年底,恢复成立了中共广西省工委。1941年2月,中共广西省工委书记钱兴到南宁巡视,将南宁特支改为中共桂西南区特委,由彭维之任书记。特委驻南宁,继续直接领导南宁各支部及桂西南地区的党组织。1941年底,中共桂西南区特委重建了中共南宁市委,指定何日先为书记。由于广西的政治环境逐渐恶化,从万一突然事件发生时减少损失考虑,1942年2月,中共广西省工委撤消实行委员制的桂西南区特委,设特派员负责桂西南区党的工作,任黄书光、覃桂荣为中共桂西南区正、副特派员。黄书光、覃桂荣2人均驻南宁,直接领导南宁各党支部,南宁市委仅领导个别支部的工作。
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心任务是抗日救亡。在抗战时期初期,中共南宁组织根据城市抗日救亡工作的特点和需要,侧重于抓城市工作,侧重于在知识分子和学生中发展党员。党组织指导党员以马克思列宁主义观点批驳托派的谬论,开展了反托斗争,争取了更多的青年向我党靠拢。党员们团结进步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通过办刊物、写文章、演剧、演讲、歌咏等形式宣传抗日救亡,宣传我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同时发起各种的募捐、义卖、义演活动,筹集资金支援前线。在我党的领导和发动下,南宁青年的抗日情绪空前高涨,形成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群众运动。不少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在参加抗日救亡活动中加入中共组织 。
1938年10月,武汉、广州相继沦陷,战火烧到了华南,日军飞机轰炸南宁日益频繁,南宁危在旦夕。11月,国民党广西当局组建广西学生军,南宁党组织按上级指示派遣党员参加。到1939年,南宁的大部分中等以上的学校已陆续转移到外地上课,留在南宁的党员人数逐渐减少,为了适应新形势,南宁党组织开始把工作重点转到开辟敌后工作上来。1939年11月,日军从钦州湾登陆。在南宁沦陷前夕 ,中共南宁特支策划并推动南宁民团指挥部组建了南宁战时工作团。在15名中共党员带动下,上百名爱国青年参加南宁战工团。党员在其中担任了副团长、秘书、干事、队长等职务,并在战工团中建立了中共支部。南宁沦陷后,南宁党组织的工作重点主要放在领导广西学生军和南宁战工团的基层组织开展敌后工作上。由于中共党员的骨干作用,广西学生军和南宁战工团在前线和敌后都做了大量的抗战工作,对民宣传、战时服务、 支援前线等等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在政治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对广西的抗战起了积极的作用,成为进步的抗日救亡团体。1940年10月底日军退出南宁。其后南宁各学校陆续迁回,加上南宁战工团和广西学生军解散后,不少中共党员和积极分子到南宁的学校复学,或到各机关、团体工作,党在南宁的力量再次得到增强,抗日救亡活动掀起了新的高潮。
在抗日战争时期,尽管中共南宁组织不断受到打击和压制,但我党组织顾全大局,一切从抗战救亡出发,忠实地执行了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广大爱国青年的心向着共产党,因此南宁党组织仍然得到发展。从1937年到1942年,南宁先后共有过支部41个,共有党员400多人,是南宁地下党历史上拥有党员人数最多的一个时期。
1942年7月9日,国民党广西当局在桂林大肆搜捕共产党。原中共桂西南区特委书记彭维之于中旬在桂林被捕。事后,中共桂西南区特派员黄书光因目标较大离开广西,副特派员覃桂荣改任正特派员,并已将30多名党员骨干撤离南宁。但省工委领导人对彭维之被捕后的情况估计不足,不同意大量撤退南宁的党员。后来彭维之叛变,供出了南宁、武鸣一带的党组织及党员名单。1943年1月15日,广西当局制造了“一·一五”事件,在南宁逮捕中共党员51人。没有被捕的党员紧急撤离南宁。桂西南区党的工作重点转到桂西农村和桂越边境。在南宁的中共组织均解体,中断活动,仅有个别党员留在南宁隐蔽。
迎接解放:冲破黎明前的黑暗
1946年6月,国民党蒋介石集团撕毁国共停战协定和全国政协决议,向中原解放区发动进攻,全国内战爆发。此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了伟大的人民解放战争。此时,南宁的中共组织尚未恢复,仅有党员的个人活动。
1947年2月,国立桂林师范学院内的党组织随校迁到南宁,南宁又有了中共组织活动。该校在桂林时已有两个不同系统的中共组织,一个是抗战时期从广东撤到桂林隐蔽的党员组成,负责人先后是郑仲坚、陈炯高;另一个是由属广西系统的党员组成的党支部,负责人是卢蒙坚和覃宗义。7月,两系统的党组织合并,负责人先后是罗杰琳、梁健。合并后的组织未定组织机构名称,统称为师院党组织,由中共桂柳区工委领导。同月,中共粤桂边工委右江特派员覃桂荣到南宁将“一·一五”事件后隐蔽在南宁的党员组织起来,成立中共南宁特支,由梁增瑜、苏仁山任正、副书记。特支由覃桂荣直接领导(后由中共右江地委领导)。
从此,南宁同时存在着两个不同领导系统的党组织,分别进行活动,各自按上级的布置开展工作。
师院党组织和校内民盟组织并肩战斗,积极领导和发动城市爱国民主运动。1947年5、6月间发动“护院”运动,在“护院运动”后期将爱国民主运动扩展到全南宁8所中学,于6月2日南宁全部大中学校罢课,发通电、撒传单、张贴标语墙报,与全国各大中城市爆发的“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洪流汇合到一道。1949年2月至5月,师院党组织又和民盟组织一起发起了“反黄华表”运动,将反动院长黄华表驱逐出院,取得了斗争的胜利。这两次民主运动都惊动到国民党南京政府,使教育部不得不派员来南宁处理,实际上起到了“第二条战线”的作用。
中共南宁特支1948年前主要是积蓄力量,等待时机,侧重于发展党员,收集情报,联络、贯通各地党的交通,为右江输送物资与干部等工作,1948年秋冬开始开辟农村据点,开展农村武装斗争。后在邕宁农村建立4个中共区委,组织起共有400多人枪的武工队,自编为“滇桂黔边纵邕江支队”,以下辖3个团的建制名义开展对敌武装斗争,并在各自然村建立起农会、民兵等组织,开展对敌作战,打击地方反动势力,曾于1949年6月间在邕宁县南晓乡平心村击毙国民党邕宁县副县长兼县保安总队总队长李超同。此后,邕宁县属各区、乡农村大多成为南宁特支武装队伍的活动据点。
1949年7月,在南宁师院党组织的基础上成立中共南宁城工委,梁健为书记。9月,南宁特支奉命将全部组织移交中共粤桂边区党委十万山地委领导。十万山地委派严秋接管南宁特支在邕宁农村的党组织及武装,派阮洪川接管南宁特支及其在城市的党组织。10月,阮洪川主持成立中共南宁市工委,阮洪川任书记,原中共南宁特支撤消。
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渡江南下,并于10月的衡宝战役中歼灭了国民党白崇禧集团的部分主力,广西解放为期不远。这期间,南宁城工委和南宁市工委根据上级党组织的部署,布置所属党、团员、爱青会员开展城市调查,获取了大批重要资料,同时向敌人发起猛烈的宣传攻势,鼓舞了人民斗志,瓦解了敌人士气。11月6日,解放广西战役开始,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6个军、第二野战军3个军由湖南、广东、贵州分3路向广西进军。南宁的敌人已成惊弓之鸟。我南宁地下党在发动工人、学生护厂护校的同时,及时开展统战策反工作。负责策反的党员冒着生命危险深入敌人巢穴策反。党组织则成立“南宁民主人士联谊会”、“南宁人民解放促进会”等统战组织,吸收愿意投靠人民的统战对象。在解放大军逼近南宁的震慑下,地下党的统战策反工作取得很大成绩,南宁警察局、护商大队、华中长官公署工兵团、二二九师山炮连等部2000多人在其长官带领下投向人民。工兵团封存了准备用于毁城的数十吨炸药,警察局、护商大队的武装在地下党的指挥下,担负起保护南宁、维持治安的任务,挫败了敌特准备破坏电信局、水电厂及其他重要设施的阴谋。设在南宁的中国、中央、农民、交通、广西等银行的经理也封存了全部资金等待接管。1949年12月4日晚,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9军116师347团解放南宁,结束了国民党在南宁的统治。南宁回到了人民手中。
指点江山,南宁旧貌换新颜
解放前,南宁是一个贫穷落后的边陲小城镇,总人口只有9万余人,城区面积仅有4.5平方公里,狭小的几条街道,3层的楼房已是鹤立鸡群。工业几乎是空白,仅有100多名职工的水电厂已算是南宁最大的工厂,其余多是些火柴、烟丝等作坊,年经济总产值不足500万元。商业也多是些小店、小铺、小摊贩。人们曾用“直城三里七,环城七里三”来形容南宁之小,用“半截烟囱,一根火柴”来形容南宁工业之落后,用“道路不平,电灯不明,自来水不清”来形容南宁之颓败。
解放后,中国共产党接管南宁,建立起人民政权,并将南宁确定为省辖市、广西省会。此后,共产党作为执政党领导南宁各族人民,振奋精神,建设新南宁。经过50多年的艰苦奋斗,尤其是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南宁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的南宁已经由一个小城镇,变成了一个工业比较发达,农业全面发展,商业贸易繁荣,科研和科技人才比较集中,金融事业比较发达的新兴大城市。1991年南宁城市综合实力已进入全国50强,2000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294.3亿元,在全国35个大中城市中排第28位。最具可比性的城市建成区面积已由解放前的4.5平方公里扩展到110.2平方公里,城市中心区人口已发展到91.1万人,已成为广西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中心。
今日的南宁,工厂林立,基本形成了以食品、轻工业为主,包括机械、化工、建材、电子、有色金属、电力、医药等门类比较齐全,具有一定规模的工业体系。工业在南宁国民经济中起着主导作用。
今日的南宁,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农村经济已由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向商品生产经济发展,农产品商品化率达74.72%,乡镇企业的兴起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的变化,农村非农业总产值占农村社会总产值的61.79%。农民人均纯收入已达2780元,部分农民开始富裕起来。
今日的南宁,商业繁荣,已建立起以国有商业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门类品种齐全,结构布置合理,高效畅通的流通网络。各种档次的大、中、小型商场、店铺遍及城市各个角落,还导入了超市、专卖店、连锁店、网上购物、电视购物等新兴业态。1999年全市消费品零售额达137.14亿元。
今日的南宁,已形成航空、铁路、公路、水路四通八达的立体交通运输网络。供电、供水、邮政、通讯等基础服务设施日臻完善。交通、通讯极为方便,电话普及率达每百人37.11部,列全国省会城市前10名。南宁已具备大西南出海通道枢纽城市功能。
今日的南宁,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几十层的高楼如雨后春笋不断耸起,街道宽阔平坦,城市整洁,绿树成荫,绿地覆盖率达37.45%,人均绿地7.5平方米,已成为全国闻名的绿都。
今日的南宁,在物质文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的同时,精神文明建设也硕果累累。先后荣获“全国卫生城市”、“全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等称号。南宁城市环境综合治理与发展项目还被联合国人居中心咨询委员会评为“迪拜国际改善居住环境良好范例”。
中国共产党诞生至今80周年了,在南宁建立第一个中共组织至今已有75年历史。是党领导人民进行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使南宁人民获得解放,是党领导人民进行的社会主义建设使南宁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党的光辉照耀下,南宁的未来必然更加灿烂辉煌。
(中共南宁市委党史研究室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