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族歌圩—国家级、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壮族群众在特定的时间、地点举行的节日性聚会唱歌活动形式,壮语称为“圩欢”、“圩逢”、“笼峒”、“窝坡”等,在各地有不同的称呼。壮族是古百越民族的后裔,自古有好歌的习俗,以歌唱而著称。歌圩源于氏族部落时代的祭祀活动。在红水河流域的广西东兰、巴马、凤山、天峨、南丹县一带,每年新春到来之际,都要隆重欢度传统的“蛙婆节”,举行盛大的“蚂(虫另)”歌会。其活动程序表现为一致性和规范性,是一种典型的原始宗教仪式,是壮族歌圩的一种原始形态。延绵200多公里的广西左江流域崖壁画也说明,东汉以前的壮族先民骆越人大规模群体性歌舞十分盛行。壮族歌圩的内容有歌圩祭祀仪式,歌场交情、即倚歌择配,赛歌赏歌,歌圩上的文体娱乐活动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