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现有专业艺术表演团体9个,其中市属3个,县属6个;公共图书馆14个,其中市属8个(国家一级馆1个,即将建成城区图书馆5个),县属6个;全市有乡镇127个,有乡镇图书馆128个、村图书室496个,总藏书量120万册,专业公共图书馆总面积26729平方米;市级群众艺术馆1个,城区、县级文化馆(现更名为文化广播电视站)12个,乡镇文化站128个;文物管理机构9个,文物保护单位133个,其中国家级文保单位1个,省级文保单位16个,市级文保单位116个;现有文化经营单位2089家,其中电影放映单位31家,网吧763家,歌舞娱乐场所220家,音像经营出租单位913家,电子游戏室118家,录像放映34家,在册民间剧团10个。
——实施精品战略成绩显著。“十五”期间,我市生产创作了一批优秀精品:壮族舞剧《妈勒访天边》先后荣获了全国舞剧比赛“荷花奖”金奖第一名,中宣部的“五个一工程奖”、文化部“第十届文华奖新剧目奖”,并入围2003——2004及2004——2005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的初选剧目。大型古装粤剧《紫金锤》获中国戏剧家协会“中国曹禺戏剧奖剧目奖”。2004年创作的大型广西民族歌舞《美丽壮锦》、大型古装邕剧《龙象塔奇缘》上演后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此外一批优秀文艺作品在全国获奖:邕剧《开泰新声》荣获第二届“中国滨州·博兴国际小戏艺术节”表演金奖;小品《张大嘴与李干部》荣获“第十届中国曹禺戏剧奖”、《灯下的女孩》获全国百优小品二等奖。舞蹈《姑娘不穿鞋》获“全国第十届孔雀奖少数民族舞蹈比赛”一等奖,群舞《壮族大歌》获“全国第七届桃李杯舞蹈大赛”金奖,独舞《网歌》获“全国第十届孔雀少数民族舞蹈赛”三等奖;创作歌曲《山歌牵出月亮来》荣获国家广电总局颁发的广播新歌政府十大金曲奖。
培养了一批青年艺术人才:南宁市粤剧团青年演员梁素梅获“第十九届中国戏剧节梅花奖”、南宁市艺术剧院歌唱演员陈春燕获“第二届中华民歌大赛”演唱二等奖、“第十三届全国少数民族孔雀声乐大赛二等奖”、袁泉获“全国声乐新人新作大赛”通俗唱法三等奖。
——打造节庆文化品牌,《大地飞歌》唱响全国。1999年以来每年成功举办的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推动了我市的文化建设,为南宁市的对外开放、经济建设、城市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民歌节开幕式晚会《大地飞歌》在全国享有很高的知名度,《风情东南亚》晚会也成为沟通中国和东盟各国的艺术盛会。
——基层群众文化活动异彩纷呈,广场文化、社区文化不断进步,推动群众文化迈上新台阶,群众文化的阵地网络、活动网络、队伍网络和服务网络的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一批群众文化的优秀作品在全国获奖:小品《冤家路宽》荣获全国群星奖金奖。
——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大为改善,乡镇文化站、图书馆建设得到加强,市、县两级文化馆、图书馆水平明显提高,市区内大型文化设施民歌广场、南宁人大会堂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一批特色广场建成如南湖南广场被评为全国特色文化广场。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在全区率先开通南宁文化信息网。
——文物保护工作有重大进展,在城市建设“136”工程中,一批重要文物得到保护和发掘,顶狮山被列入国家大遗址保护行列。民族民间文化遗产工作保护得到加强,马山县因壮族三声部民歌被列为全区民族民间艺术之乡。建设“内涵丰富、魅力无穷”的文化城市已成为市委市政府的工作目标。
——文化市场逐步繁荣,保持健康稳定的基本态势。娱乐业、音像业、互联网服务业等行业的发展在全区独占鳌头。文化企业蓬勃发展,文化招商引资带动文化项目的投入,文化产业呈现发展的良好势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