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上疍歌” 市民希望保护和传承这种民间文化
“一条绿带穿城过/船家渔船江中游/渔歌好比邕江水/直泻百里不断流……”在南宁市邕江边的江滨休闲广场,如果稍微留心,你不时会看到10多位上了年纪的阿婆用特有的腔调哼唱这样的歌曲。由这些阿婆组成的歌唱队还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水上疍歌队。
邕城有支水上疍歌队
水上疍歌队的主创者名叫张秀华,2006年她75岁了,别看她白发苍苍,谈起疍歌来,她的劲可足了:疍歌有固定的腔调,但没有固定的内容,因此,大家都是即兴发挥的,见什么唱什么。在以前,船民们在谈论饭菜好吃、甚至吵架的时候都会用歌来唱……”据张秀华介绍,疍歌队目前所有的成员都曾经是船民,有部分成员现在还住在船上。她自幼在船上出生、长大,打有记忆起,就一直在父辈们的歌声中长大,让她印象最深的是船民嫁女时那热闹的对歌场面:“新娘的出嫁歌要由5个人来陪新娘唱,其中2人扮新娘的嫂子,1人扮新娘的姐姐,另2人扮新娘的妹妹。”出嫁时,新娘由嫂子和姐妹打扮妥当之后便开始摆歌堂,在此歌堂上,新娘唱的大都是对父母的依依不舍之情以及对家中年幼弟妹的牵挂,见到新娘唱得伤心,扮演嫂子、姐姐的就用歌声来进行劝慰,要新娘安心嫁人,别过多担心娘家的事。 “有时候,这个歌堂要闹上几天几夜才停呢……” 。
这些水上疍歌队的队员告诉记者,因为当年娱乐的方式不多,再加上忙于生计,当时的船民虽然都会唱歌,但大家聚在一起唱的机会并不多,于是,每逢有船民嫁女时,大家都会聚到这家,借这个机会或诉说自己的苦闷,或向心上人表白感情。
“水上疍歌”被人淡忘
“现在,我还可以连续唱两天两夜的疍歌,而且保证不会有重复。只可惜,现在没几个年轻人会唱了……”谈起这些,张秀华显得有些无奈,她告诉记者,“水上疍歌”类似于广东一带的“咸水歌”,用白话哼唱,声调比较平和,没有明显的高低音之分,所唱的歌词比较口语化,而且比较诙谐、幽默。邕江上的船民,世代都传唱“水上疍歌”,有喜事唱、办丧事唱,忧伤的时候也唱, “水上疍歌”成了邕江船民不可多得的一项民间文化。但近年来,随着水上居民逐渐迁居岸上;与岸上居民通婚、成家,这种民间文化慢慢被淡化了、遗忘了,如今船民的后辈已经没有几个会唱以前的“水上疍歌”了。
希望“水上疍歌”后继有人
江南路东社区的胡国群主任告诉记者,近年来,“水上疍歌”将要随潮流销声匿迹,这一危机已经引起了文化等相关部门的重视。2006年6月份,江南区文体局曾和社区一起组织水上船民进行排练,再现了“水上婚礼”的热闹场面;另外,江南区文化馆还打算将“婚礼”和“疍歌”这两个习俗结合起来,重新挖掘整理出“水上婚礼”这个节目。除此之外,江南区妇联等一些单位在组织相关活动时,也有意请水上疍歌队参加,让更多的人了解“水上疍歌”。
“光是这些,还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希望更多的年轻人参与到这支队伍中来,并把疍歌一直唱下去。”采访中,水上疍歌队的成员们都表达了这样的心声。据了解,这支队伍目前由20位成员组成,年龄最小的有45岁,最大的已经有82岁了,其中大部分成员的年龄在六七十岁之间,她们觉得,只有不断有新鲜的血液参与进来,水上疍歌才能世代传唱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