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报记者 莫璇 一年一度的民歌节又要热热闹闹地过完了。
这么多年来,唯一没在《大地飞歌》晚会上唱过歌的刘德华,今年依旧没来,你失望吗?也许较之往年,失望的人数会大幅减少,因为9月份的时候,刘德华已经来南宁开过个人演唱会,很多粉丝至少可以用“相见不如怀念”来安慰自己。
换个角度来说,民歌节尤其《大地飞歌》晚会已经不再像几年前那样,几乎是南宁唯一可以请到一线明星登台献艺的机会。
民歌节则越来越接近于“传统节日”,南宁人将看《大地飞歌》晚会当成一种过节的习惯,无论晚会上有没有自己特别喜欢的明星,都乐意在现场或电视机前从头看到尾。
这台晚会本身已经成为一块有号召力的金字招牌,不需要靠一两位港台或外国大牌艺人“压场”以吸引人气。
民歌节另一重要传统活动———绿城歌台,一直被认为是比《大地飞歌》晚会更能体现民歌节主旨的活动,因为其集中展示许多国家民族民间传统歌舞,更将舞台安置于开放式广场上。
参加演出的各国艺术家,还会在民歌节期间与中国文艺界人士一起,参加各种联欢活动和专题研讨,在“文化交流”能取得实质性成果的层面上看,这比商业气息相对浓重的《大地飞歌》晚会效果更好。
民歌节走到今年已是第9届,明年就要10周年大庆了。
人们还能清楚地回忆起斯琴格日乐在首届民歌节上抱着吉他高唱《山歌好比春江水》的帅气场面,那时候激情主导着人们的视听。
今天的民歌节已经运作得非常成熟、平稳,其角色也从一扇能内外互望互联的“窗口”,转变成一个更实用的“网络接口”,让整个世界的缤纷文化在开放的南宁触手可及。
现场感:各国文化交流不是匆匆过场许多带“国际”字头的活动都会搞类似于花车巡游、开幕晚会、大联欢等形式的文艺表演,被符号化了的外国文化艺术在这些表演中象征性地走过场:介绍印度尼西亚时,背景音乐永远是《星星索》;你永远来不及观察柬埔寨演员金色的头饰到底雕刻着什么图案;你也不会知道冰岛人在以怎样虔诚的心歌唱神圣的鹰……对各国文化,观众们很难再深一步地去了解。
而在民歌节尤其是绿城歌台的舞台上下,如果你有兴趣,可以向世界各国的表演者询问他们所表演的歌舞在表达什么主题,蕴含什么背景,传递什么情绪。
有些国家特别是东盟国家,几乎每年都来参加绿城歌台,每年都会带来不一样的节目,还会参加《风情东南亚》晚会的主题节目表演,亦会在各种文化论坛上发表真知灼见,其与中国的文化艺术交流,也就在民歌节上实现逐年更新。
荣幸的是,这条特别的文化交流纽带属于南宁。
这个本身并不处于中国文化中心地带,也并不代表中国深远历史的城市,成功地以其聪明的定位和开放的姿态,给世界各国优秀传统艺术文化一个既集中又自由,既意象突出又细节丰富的展示平台。
现代化:历史文化与现代生活均受关注《大地飞歌》晚会彩排那天,记者在后台与新加坡歌手聊了好一会儿。
问起他们在国内的流行程度如何,他们的媒体联络人骄傲地说,男歌手是《新加坡偶像》印度裔组的冠军,而女歌手则是综合组的决赛选手,而《新加坡偶像》就是跟《美国偶像》一样的节目,你可以想象他们有多走红。
这位发言人恐怕不知道《美国偶像》的中国版叫《超级女声》、《快乐男声》,否则一定会“入乡随俗”地拿他们的歌手与“超女”和“快男”来做类比。
同样在今年《大地飞歌》晚会献唱的泰国天后TATAYOUNG,有“亚洲碧昂丝”的美名;越南歌手范菲蓉,被称为“越南邓丽君”;去年《风情东南亚》晚会上,还有一位“缅甸周润发”……上述演员带到南宁表演的节目,如果不看人,只听歌,很难从成熟商业化的舞曲节奏中辨认其来自哪个国家,这是东南亚现代文化的一个缩影。
进入流行文化的范畴后,民歌节的文化交流形式有所变化,不再局限于地域特色文化的相互展示,而重在表现各地在全球化环境下,能多大程度地让自己的传统文化被世界辨认出来。
过于厚古薄今的人,对历史有一种浪漫到偏执的理解,总认为黄金时代只存在于过去。
对自身的历史是这样,对他者的历史亦如此。
其实,生活在当下的大众,在对外国的古老艺术有了这么多年的积累了解之后,也对他们的现代生活状况很感兴趣,就好像对中国功夫、戏曲、城墙非常好奇的老外一样,他们同样很好奇,今天的中国人,尤其是青年人过着一种什么样的生活,听什么歌,看什么戏。
可惜许多中国艺术工作者,仍然在不厌其烦地向外宾展示竹林飞人、仙女下凡,让人们的文化误读始终不能矫正。
南宁国际民歌节通过剧场晚会与开放式歌台,安排风格不同的节目,能够让东南亚传统与现代文化在实体表演中进行同期比较,这种机会在其他艺术节上是很难见到的。
现实性:民歌节促使更多明星来邕演出就在《大地飞歌》晚会唱响的同一天早些时候,陈楚生和厉娜在南宁出席了一个活动,还现场唱了好几首歌,很可惜当晚人仍在南宁的陈楚生没能在民歌节上亮相。
据记者的一些同行朋友透露,他原本也接到了民歌节的邀请,只是没想到这两个同在南宁的活动竟然是同一天进行,结果就这么错过了。
在《大地飞歌》晚会上,没有周杰伦做搭档,费玉清一个人演唱了《千里之外》。
有趣的是,去年,同样在南宁,在另一台商业演出中,周董也单独演唱过《千里之外》。
如果今年刘德华全国巡演没有安排南宁站,恐怕到临近民歌节的时候,“刘德华有望出席民歌节”的消息又要满天飞了。
举出上述例子是想说明,今天的南宁演出市场,已经比几年前活跃多了,无论是代言、巡演、歌友会、主题演唱会等,国内外大牌明星都有可能考虑在南宁设立分站。
从年头到年末,虽然民歌节是明星最集中的活动,虽然也许仍旧只有民歌节才请得动莎拉·布莱曼这样级别的歌唱家,但在民歌节之外,南宁人有更多的机会可以见更多的明星了。
能得到这些与日俱增的机会,民歌节可谓“劳苦功高”。
人们最喜欢把民歌节这样的品牌活动说成“南宁向世界递出的一张亮丽名片”,现在看来,这张“名片”真的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南宁与世界在文化艺术上的联系方式,就“印”在了民歌节上,这是南宁知名度提高和开发文化市场巨大潜力的有效方法之一。
总之,在民歌节的舞台上,节目资源是世界的,节庆品牌是自己的。
民歌节每往前走一步,都在考虑二者间的双赢。
下一步怎么走,一年之后见分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