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新闻网—南宁日报讯(记者杨乐)金秋十月,丹桂飘香。第六届中国—东盟博览会首日,东盟各国及国内省区纷纷在推介会上借助博览会平台展示各自风采,向来自各国的客商抛出招商引资的橄榄枝。主办方不断推进博览会专业化,完善服务功能,力图为参展商和专业人士营造专业舒适的服务环境,把博览会打造成推介交流的盛会,合作发展的舞台。
商品采购自由“相亲”
昨天,一场商品采购的集体“约会”在会展中心进行自由“相亲”。 主办方为东盟国家和国内省市的企业安排了专门的采购对接会,来自国内上海、广东、山东、江苏、福建、厦门等省市的企业代表与东盟国家的企业代表齐聚一堂,以自由对接的形式,开始寻找各自的“伴侣”。
会场内,根据不同的采购内容划分区域,每个桌子上摆放着采购企业的名称,采购人员和产品“推销”人员根据采购的范围进行具体洽谈。记者在泰国采购商组团(FTI泰国工业院)采购对接会上看到,对接会还没开始,已经陆续有内地企业抱着相关资料进场等候,企业主动寻觅“婆家”的积极性颇高。
“好产品也要主动出击,东南亚国家是继欧美国家之后被我们看好的一个大市场。”来自广东佛山一家金属制品公司的企业代表申建春,带着该公司的钢制品宣传资料向泰国的采购商抛出合作的“绣球”。第一次来参加中国—东盟博览会的申建春表示,通过这次博览会,让企业看到了与东盟国家市场的潜力,获得了预期的收获。
在菲律宾采购团对接现场上,该国的菲华新联工会组织了30多家华商企业到现场寻找包装机械、电子电器、珠宝玉器、建筑材料、家具、纺织品、太阳能设备、服装加工设备以及日用品的采购项目。菲律宾丰利贸易运输公司的企业代表蔡继汉忙得不可开交,短短半小时已经放了厚厚一叠产品资料。“这次参展效果让我们出乎意料,明年我们还会组织更多的企业来参加。”他高兴地告诉记者,这是菲华新联工会首次组团参加中国—东盟博览会,本来只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没想到反响和效果这么好,让他对参加明年的博览会更加充满信心。
开放的平台,互惠机制。在东盟客商满意而归的同时,国内省市的采购商也收获颇丰。在上海、广东、山东、江苏、福建、厦门的采购对接会上,不少东盟客商也携带他们的特产前来觅“婆家”。
“中国—东盟博览会为企业开辟了新的进出口贸易平台,推动和启发了中国—东盟企业间的创新合作方式。”来自山东一家进出口贸易公司的企业代表杜永利向记者感叹。随着中国—东盟博览会举办的日益成熟,中国和东盟市场的合作互补性进一步增强,更多的内地市场尤其是北方市场在中国—东盟博览会的平台上,通过东盟食品、工艺品认识东盟、了解东盟。他说,几年下来,东盟食品、商品在北方市场也受到一定的欢迎,促使企业转变贸易方式,从以前以出口为主转变为进出口并重,开拓更广阔的贸易空间。
记者在现场看到,商品采购自由“相亲恋爱”的效果还不错,大多数企业都在这场集体“约会”上得到了满意的结果。
推介会上“走出去”、“引进来”
每年的中国—东盟博览会是东盟各国热情推销自己、国内省区“抛绣球”觅合作的重要舞台。
在“走出去”方面,博览会开馆首日,陕西省和“冰城夏都”哈尔滨各自携带不同的特色项目,率先伸出合作邀约的橄榄枝。
陕西省连续多年参会,带着投资环境介绍和即将举行的第十四届中国东西部合作与投资贸易洽谈会来到南宁。陕西省副省长姚引良在介绍了陕西的省情特点后,向广大与会的中外客商发出邀请:当前陕西的发展已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未来一个时期,是陕西加快发展的重要时期,东盟各国是陕西重要的投资和贸易伙伴,欢迎东盟各国的朋友到陕西开展各项经贸交流与合作,进一步加深了解、增进共识、推动合作、实现双赢。
“冰城夏都”哈尔滨是地处东北亚经济圈的中心位置,是中国沿边开放带上最大的中心城市。推介会上,哈尔滨大打旅游牌,希望依托中国—东盟博览会的平台,借助广西连接中国与东盟国际大通道的区位优势,积极发展与东南亚国家间的旅游与合作。
东盟国家的推介会也很精彩。
“充满希望的缅甸”、“菲律宾国家推介会”、“印尼国家推介会”、“马来西亚旅游推介会”……一场接一场的好戏,让人应接不暇。
缅甸的推荐会以“充满希望的缅甸”为主题,以优惠的投资政策,鼓励外商开发其丰富的农业和矿业资源,以满足市场需求,实现经贸腾飞。
菲律宾的推介会上,菲律宾贸易投资中心商务专员洪福盛先生对菲律宾投资机会做了相关的主题演讲,热情邀请国内客商到菲律宾开发投资。
近年来,广西与印尼的经贸合作日渐紧密。2008年,广西与印尼贸易总额达2.94亿美元,同比增长139.3%。截至2008年底,印尼在广西共投资23个项目,合同利用外资2.68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52亿美元,主要投资领域为制造业、房地产业。截至2008年底,广西在印尼投资项目4个,协议投资额2885万美元。推介会上,不少省内外客商对到印尼投资开放矿产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岛国”马来西亚的旅游推介,图文并茂的解说,引起了与会观众的强烈兴趣。“看了这样有意思的推介,想不去马来西亚玩一趟都难。”大伙七嘴八舌向有关官员咨询旅游事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