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男组”。莫俊摄
评委。莫俊摄
原生态歌舞《瑶山歌》。莫俊摄
比赛现场。莫俊摄
大新选手。莫俊摄
8月1日是“大地飞歌·2011”民歌大赛南宁站海选最后一天,也是本次民歌大赛海选最后一天,为了搭上通向“大地飞歌”舞台的末班车,参赛选手更是卖力,比赛更为激烈。出人意料的是,当天比赛出现开门红的好兆头,第一组参赛选手、上林镇马瑶山歌艺术团获得了晋级牌。比赛结束后,南宁站海选评委也对南宁站海选进行了点评,并向全区进入复赛的选手支招。
《瑶山歌》“醉倒”苛刻评委
当天第一组登场的选手队伍可谓庞大,达23人之多。队员们年龄跨度也很大,最老的队员有65岁,最年轻的队员才13岁。更令人眼睛一亮的是选手们的瑶族特色服装和独特的道具。表演一开始,一位老人吹起牛角,一阵“呜咽”声仿佛吹破瑶乡宁静的早晨,人们拿着竹筒、瑶鼓、扁担等纷纷敲打起来,一边翩翩起舞,一边欢乐地唱着古老的歌谣,让人深切地感受到他们的快乐。这就是来自上林县镇马瑶山歌艺术团表演的瑶族原生态歌舞《瑶山歌》。
欣赏完如此欢乐的歌舞,评委也激动起来,不约而同地亮起了晋级牌。徐寒梅高兴地说:“我非常激动,仿佛看到了瑶族人民愉快幸福的生活。你们每个人表演都非常投入。更可贵的是,你们的表演把民族文化特点保护下来,并发扬光大,融入现代人审美,走向新的生命。”莫军生也表示,这个参赛节目可以说是南宁站海选最有亮点的节目,“非常热闹、十分欢乐”。同时,莫军生“在一块玉里挑瑕疵”,“希望《瑶山歌》编排更巧妙,着重突出歌舞的亮点”。傅滔点评道:“比赛开始时我还有点晕晕欲睡,但一看到你们的节目,我就兴奋起来。你们的表演十分投入,十分质朴。”随后,三位评委一同登台为上林县镇马瑶山歌艺术团颁发晋级牌,并合影留念———这是民歌大赛开赛以来罕见的一幕。
上林县镇马瑶山歌艺术团团长卢诚介绍,原生态歌舞《瑶山歌》表现的是以前瑶胞们都住在山里,生活艰苦,平时穿着简陋。山外的客人如到瑶寨做客,到达村口的山道必须先敲打竹筒三下,示意主人有客人来访,主人听到竹筒声后进屋更换迎客服饰,然后敲打粥筒回应客人,这时客人才能进寨。瑶胞们会热情地接待客人,吹起牛角,唱起瑶歌,并以铁锅、米升、粥筒、竹筒、鼓等作为乐器进行敲打,以此作为迎客方式,展现了瑶族山歌原始、原生的特点。
值得注意的是,《瑶山歌》曾参加了首届南宁市乡村社区和谐文艺大展演,并获得了一等奖。此后,上林县镇马瑶山歌艺术团一炮而红,带着《瑶山歌》参加了区内外大大小小的活动和比赛,还受邀赴香港参加了国际青少年艺术盛典,获得了特等金奖。但上林县镇马瑶山歌艺术团更渴望登上“大地飞歌”舞台。“我们希望能登上‘大地飞歌’这个世界级大舞台,向大家展示我们瑶族人民的新生活,让我们瑶族文化飘得更远。”
本土原生态元素最受青睐
经典民歌、原创民歌、原生态民歌、新编民歌……在短短三天时间里,民歌大赛南宁站海选选手纷纷亮出自己的绝活。而获得晋级的节目大多数是原生态歌曲或融合了本土特色和时尚元素的节目,如上林县镇马瑶山歌艺术团表演的《瑶山歌》表现的瑶族原生态歌舞、上林县的刘燕唱的是上林县各种原生态山歌调,“宅男组”演唱的《广西山歌好比春江水》则是把广西山歌改编成有R&B风格的流行歌曲,“君生流派”组合演唱的原创歌曲《布洛陀传奇》也是将布洛陀地区的民歌和现代流行音乐完美融合。
评委莫军生告诉记者,民歌大赛的主要目的是选择优秀的本土作品在民歌节舞台上展示,因此评委更注重那些具有广西风格的节目,或原生态、或流行、或原创,“最重要的是广西味”。从百色站到南宁站,一些节目令他印象深刻,“比如隆林有个组合,队员们的服装非常漂亮,以黑色为底,绿色条纹为装饰,这种装束是我从来没有见过的。此外,他们唱得也非常好,和声十分美妙,令人陶醉。最后,这个节目顺利晋级。”当然,遗憾的是,也有一些优秀的节目未能晋级,主要是“欠缺外表包装和台风”或者是“没有突出的亮点”。“比如南宁站海选中,一组来自大新的壮族选手,演唱得非常和谐,但由于两个人演唱,势单力薄,未能突出壮族歌曲的气势和优点,因此我建议她们以后至少4至8人一起演唱,这样会更富感染力。”就莫军生个人来说,他更青睐那么时尚、流行与原生态文化融合的节目,即那些既有本土文化风格,又有都市文化风格的节目。
评委徐寒梅也持同样的观点,并表示,虽然南宁赛区也出现了一些优秀的原生态节目,但离舞台要求还有一定距离,“毕竟我们选择的是能登上‘大地飞歌’舞台的节目,除了对演员的演唱有要求,台风、舞台驾驭能力等因素也十分重要。也就是说,我们要求节目除了具有原生态的质朴性、民族性,还必须兼具观赏性”。徐寒梅建议,进入复赛的选手们如果想走得更远,登上“大地飞歌”这个舞台,单纯的质朴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有时尚、绚丽的一面,她希望进入复赛的选手能好好准备,期望有更多优秀的作品涌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