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
保留学籍,随时可入学
谈及未来,他打算小学三年级后,让瑶瑶回到学校。“三年级的时候,她也快10岁了,学习习惯和方式都基本养成,该让她走进校园适应集体生活了”。
“到时孩子进入学校,是否有困难?”面对记者的提问,叶先生很有信心地说:“女儿随时可以进入学校。”他前不久已经帮女儿在一所私立学校报名。“我和学校沟通过了,他们同意保留孩子的学籍,该交的费用一分不少。学校举行运动会等活动,女儿可以参加,唯一的区别就是她在家接受教育。因为课程没有耽误,甚至学得更快,女儿也会参加学校的期末考试等,成绩计入学籍。”
说到在家上学的教育经验,叶先生表示:“女儿在家上学比在学校学得多,开心得多。但这是一种尝试,我的方法不一定适合所有人。在家上学需要几个条件,家长至少是高等教育水平,有一定的组织能力,对孩子的日常活动能合理安排,同时还要有经济基础及充足的时间。”
观点交锋
逃不出升学就业的现实
近日,记者登录名为“在家上学联盟”的网站,发现上海、北京、广州、深圳、成都等十几个城市都有类似的联盟部落。家长们除了在上面发帖交流外,每个群体还有自己专门的QQ群,交流心得。其中,不乏南宁家长的身影。曾女士系青岛人,几年前嫁到南宁。2007年有了儿子之后,她辞职专门照顾儿子。“两年前,我就开始关注在家上学,南宁还没有专门的联盟,我只好到老家的联盟里找人交流。我发现多数会员是抱着观望态度加入的,并不是真的想采取这种教育方式。当然,也有不少家长不愿对外展示自己,在家上学的孩子应该比统计数据多”。
“很多家长能说出一大堆学校教育的弊端,可对于在家上学该让孩子学什么、怎么教、孩子长远规划如何等都没有明确想法。我认为完全摒弃体制内学校教育不对,因为这样孩子可能今后很难再回到体制教育的轨道上,没有学籍以后升学都成为问题,而且家长也不可能完全代替老师,更不可能所有孩子都适应在家教育,应该因人而异。”曾女士称自己考虑到孩子升学、就业问题,没有勇气完全让孩子放弃传统教育。于是,孩子在家上学只坚持了半个月,她又把儿子送进了公立小学读书。
按照学校教育的求学路是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许多家长均表示,对于幼儿园和小学的课程教育,还能应付,到了初中、高中、大学,就力不从心了。因此,不少让孩子在家上学的父母,把孩子升学定位在将来出国留学。对此,一些家长也提出了质疑:出国留学对孩子的独立性要求更高,封闭在家上学的孩子估计更难适应。
家有5岁男童的邓女士表示,让孩子在家上学的初衷是好的,家长为此作出了很大牺牲,但这是一种个性化很强的教育方式,与学校教育相比有其特殊性,在目前国内特色的中考、高考人才选拔体制下,“在家上学”不符合国情,在当前很难得到普及,其效果还没有得到确切验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