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亏有了民政部门送来的救助金,真像一场及时雨,让我表哥转危为安,真的很感谢。”看着表哥汤伟民在家里铺着床,杜志艺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就在前几个月,汤伟民因脑血栓病发住院生活不能自理,巨大的治病花销让这个每月靠低保救助的低保家庭一度陷入困境。困难之际,民政部门为他送来了临时困难救助金。
今年1至5月,像汤伟民这样得到临时困难救助的困难户有3372人次。为此,自治区和南宁市本级财政共下拨南宁市城乡临时困难救助资金164.73万元,发放救助金84.8万元。随着新《社会救助暂行办法》的实施,南宁市不断加大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力度,目前已形成了以城乡低保、五保、大病医疗救助及临时救助为一体较为完善的民政城乡社会救助体系。
临时困难救助送来“及时雨”
6月13日,记者在江南区尧头岭小区汤伟民家中看到,他正熟练地打扫房间、整理衣物。身形瘦削的汤伟民,今年已经51岁,一个人生活的他,一直靠低保生活。表弟杜志艺告诉记者,汤伟民5岁时由于发高烧没有及时就医导致听力语言一级残疾,意味着他无法与外界沟通。现在汤伟民住在拆迁回建房里,属于城市“三无”对象,平时由姨妈与表弟照顾。
“他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和脑血栓,前段时间脑血栓病发住院,情况非常严重,无法生活自理。”尧头岭社区工作人员李杏萍说道。按照有关规定,他每月可以领取城市低保金480元,可以得到最高限额为医疗费用95%的医保报销,共计得到医疗救助7129.43元。然而,对于低保家庭来说,大病的花费远远超过了他的个人承受能力。
得知汤伟民住院的情况后,李杏萍第一时间帮助他申请民政临时困难救助,给汤伟民送去了救助金2400元,解决了部分医疗费用和生活费用问题。李杏萍介绍,像汤伟民这样通过申请享受临时困难救助的在尧头岭社区就有4户,临时困难救助为这些居民大大减轻了生活负担。
“表哥住院时的花销很大,我们根本没办法负担。幸好得到了政府的帮助,现在他的生活已经能够自理。临时救助犹如雪中送炭。”杜志艺感叹道。
低保救助撑起“保护伞”
现年50岁的周毅住在江南区菠萝岭东四街,这个低保户家中只有一台老式的14英寸电视机,在不大的客厅里显得格外明显。周毅11年前中风被认定为二级残疾人,而爱人甘燕琼则患有鼻咽癌,两人都无法外出工作,家里还有一个14岁正读初二的孩子。
“我们一家三口享受每个月约1000元的低保,省吃俭用基本能维持生活。”甘燕琼说,得益于最低生活保障政策和医疗救助政策,像她这样的家庭的日子犹如有“保护伞”般过得安心。
除了每月按时发放的低保金,记者在甘燕琼的家中看到了她的医疗费用报销单,2013年至今,甘燕琼的医疗费用累计约8000元。石柱岭社区的工作人员杨瑜告诉记者,现在周毅一家除了可以领低保,还可以享受医疗救助,医疗救助可以为她报销90%的治疗费用。
在南宁市,有许多像周毅这样病发无法求医,又获益于医疗救助、低保救助的困难群众。2014年1—5月下拨城乡医疗救助资金4712万元,已累计支出总额3027.84万元,救助总人数148974人次。截至今年5月,南宁市共有城市低保对象1.42万户2.44万人,累计发放保障资金3134.09万元,月人均补助水平达259元。
而在农村低保工作方面,2013年,南宁市共下拨农村低保资金1.64亿元,发放农村低保75.59万户次,188.68万人次,累计发放保障资金1.77亿元,月人均补助94元。截至今年5月,南宁市共有农村低保对象6.33万户,15.7万人,累计支出7677.45万元,月人均补助水平99元。
设大救助平台实现“一门受理”
目前,南宁市民政局针对城乡困难家庭开展的救助主要有城乡低保、医疗救助和临时困难救助。
那么申报城乡低保要满足哪些条件呢?根据规定,南宁市辖区(六城区和高新区、经开区、东盟经开区)范围内城市低保为400元/人·月,农村低保为2400元/人·年。凡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人均月收入低于400元的城市家庭,家庭人均年纯收入低于2400元的农村家庭,均可申请。各县保障标准略有不同。
医疗救助对象则要符合下列情形之一: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农村五保供养对象;享受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或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待遇的本市户籍的城乡低收入家庭重病患者;经民政部门确认的其他困难群众。
城乡低保家庭、农村五保供养对象、低收入家庭当年有下列情形之一,并造成家庭生活严重困难,难以维持基本生活的,根据户口性质分别按当年城乡低保标准的50%给予一次性生活救助。第一,遭遇较大自然灾害、严重突发性事件;第二,家庭成员患重大疾病住院个人负担医疗费用开支较大;第三,经县(区)民政部门认定的其他特殊困难对象。
生活救助、灾害救助、临时救助、医疗救助……目前南宁市的救助体系中,多项救助多部门分头管理,下一步,南宁市民政部门拟设立大救助平台,设立“一门受理”窗口,实行“一门求助、一门受理”,让困难群众在基层社区就可以办理完救助手续问题,实现救助资源和困难群众“无缝对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