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南宁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两年多来的努力,南宁市电动自行车整治取得瞩目成就,电动自行车事故立案起数、死亡人数大幅下降。这并非走一步看一步能获得的成就,而是着眼长治久安,充分做好电动自行车管理的顶层设计,谋定而后动。按照设计好的管理步骤,南宁市电动自行车管理一步一个脚印,逐步形成了今天的“南宁经验”。
电动自行车已不得不管
南宁市电动自行车数量的快速增长,是从2006年开始的。2006年,南宁市大批在“禁摩”前上牌的摩托车陆续达到报废期,电动自行车技术逐渐成熟。也就是从这一年开始,我市电动自行车数量从大约6万辆呈几何倍数增长。直到2013年电动自行车登记注册前夕,我市电动自行车数量已接近100万辆。
电动自行车数量成倍增长,但电动自行车驾驶员的交通法规素质却没有得到提高。在南宁市“摩托车时代”,摩托车驾驶员需要考取驾照,按照机动车规范管理。摩托车驾驶员交通法规素质有保障,守法率也比较高。但在当时,电动自行车按照非机动车管理,不需要学习交通法规,不需要考取驾照,很多驾驶员连最基本的道路交通法规知识也不懂。
闯红灯、逆行、不按规定车道行驶……在开展电动自行车整治前,电动自行车违法现象十分普遍,电动自行车交通事故率占全市立案事故的比例高达50%以上,成为南宁市著名的“马路杀手”。关于电动自行车的交通乱象,也成为市民投诉的热点问题。
“南宁市电动自行车已经到了不得不管的地步。”2013年,南宁决定狠抓电动自行车管理,拴住电动自行车这匹“脱缰的野马”。
电动自行车管理无经验可循
南宁市电动自行车数量庞大,电动自行车管理在全国范围内没有任何经验可循,该怎么管?这个难题落到了市公安局交警支队身上。
既然没有经验可循,就要先从自身总结经验。南宁曾经被称为“骑在摩托车上的城市”,摩托车和电动车虽然不同,但也有很多相似之处,摩托车的管理经验,有很多也是可以供电动自行车管理学习借鉴的。比如驾驶摩托车需要学习交通法规,摩托车要在专用车道行驶,摩托车违法要进行处罚等,这些管理经验都被运用到了日后电动自行车的管理上。
管理好电动车自行车,就要充分了解电动自行车驾驶员群体,掌握他们的驾驶习惯、整体素质、收入状况等。南宁市交警部门调查发现,南宁市电动自行车驾驶员多数是中低收入人群,而且交通法规素质普遍不高,闯红灯、逆行、不按规定车道行驶等几种交通违法行为集中。这样的调查分析,为交警部门开展政策制定以及日后的执法行动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政策未动,立法先行。从电动自行车登记注册,到电动自行车交通秩序大整治,南宁市管理好电动自行车,靠的不是行政命令和蛮干,而是以法治为本的理念,每一项行动之前,都有相关法律、政策为依据。这也是在电动自行车整治过程中,南宁市没有发生一起因执法不公、执法不严引发的警民冲突的重要原因。
经过调研分析,南宁市逐步形成了电动自行车整治的总体思路。简单来说,就是先规范,再整治,最后形成长效管理。在这一思路的引导下,南宁市交警部门对电动自行车整治作出了顶层设计。
“走一步看三步”的顶层设计
南宁市从电动自行车登记注册开始,拉开电动自行车交通秩序大整治的序幕。电动自行车整治,不能走一步看一步,而是要有走一步看三步的长远目光。电动自行车的登记注册,与此后的电动自行车整治行动息息相关。从今天看来,南宁市电动自行车整治的每一个步骤,都是环环相扣的。
在电动自行车登记注册工作开展前,南宁市先后出台了《关于开展电动自行车注册登记的通告》《南宁市电动自行车登记办法》等政策法规,详细规定了电动自行车登记注册所需要的条件、相关材料、日期等,为电动自行车登记注册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良好的法规、政策基础。
按照电动自行车整治的总体思路,电动自行车集中登记注册工作结束后,立即开展电动自行车交通秩序大整治行动,通过一场声势浩大的整治,表明市委、市政府对规范电动自行车交通秩序的强大决心,初步遏制电动自行车交通秩序混乱的局面,让广大电动自行车驾驶员初步树立遵章守法的意识。
电动自行车交通秩序大整治取得初步成果后,就要着眼长效管理。长效管理就是要提高电动自行车交通法规意识,彻底整治电动自行车的无序状况。在这一思路的引导下,南宁市交警部门加强了对电动自行车驾驶员的交通法规培训,主要通过两种办法,第一种办法是电动自行车上牌前,驾驶员要先学习交通法规;第二种办法是电动自行车驾驶员一旦出现违法行为的,一律要接受学习教育3小时。
电动自行车驾驶员违法处罚,从一开始的罚款50元到后来的学习3小时,并不是因为罚款50元规定执行不了,而是学习更容易让群众接受,也更有效。而这并不是走一步看一步的做法,而是电动车整治一开始就设计好的思路。按照这样的顶层设计思路,南宁市一步一个脚印地开展电动自行车整治,逐步形成了电动自行车整治的“南宁经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