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南宁新闻县区开发区五象新区节庆活动东盟经济畅游绿城

 

南宁城乡建设提升绿城品质 市民生活更加幸福美好

发布时间: 2017-01-23 |来源: 南宁新闻网—南宁日报 |作者: 尹海明 |责任编辑: 沈晔

南宁蓝。记者段柳健 摄

南宁阔步迈入“地铁时代”;绿城市民乐享“南宁蓝”……南宁的城市建设,既有看得见的高颜值,更有摸得着的幸福感。

去年,南宁在推动绿城品质升级方面接连打出“组合拳”,把治水、建城、为民有机结合起来,以治水优生态,以建城促宜居,以为民为依归,让广大市民生活在更加幸福美好的城市中。

●报告摘要

五象新区开发建设加快推进,蟠龙、玉洞、龙岗等片区加速成型,国家级新区申报工作加紧推进。

●精彩回眸

2016年秋季学期,南宁三中五象校区、五象新区第一实验小学、衡阳路小学五象校区和滨湖路小学五象校区等一批新学校在今年秋季学期投入使用,新学校新景象令人期待和惊喜。

一进滨湖路小学五象校区学校的大门就让人眼前一亮,“十二星座景点”寓意着孩子们能够在各个方面都星光璀璨……走进校园,以蓝色为主基调的教学楼装饰一新,操场的塑胶跑道已经铺设完毕。

据滨湖路小学五象校区常务副校长黄海英介绍,该校有多媒体教室、电脑室、体育馆、书法教室、美术教室,还有塑胶跑道和运动场。每一个教室都配备了多媒体一体机,方便老师上课。现在学校还在考虑装设智慧教室,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使教学变得更加高效。

如今,在五象新区,优质学校全面推进,民主路小学五象校区主体封顶;市三中初中部、十四中五象校区、新区第二及第三实验小学等项目开工建设并加快推进。

●延伸阅读

去年,五象新区的教育、卫生、文化、体育及社区服务等项目建设取得新突破,公共配套方面日益完善,让五象新区绿色宜居、文化绽放、产业集聚的品质魅力逐步展现。

2016年,五象新区紧紧围绕“2018年核心区基本成型”的工作目标,全力拓空间、强功能、兴产业、提品质,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2016年9月,国务院第十五督查组到新区督查,认为五象新区不仅是南宁市的增长点,也是全区、全市的增长极。新区投资创新高,达301.8亿元,为年度目标的121%;招商引资创新高,引进重点项目41个,计划总投资约474.02亿元,累计引进世界及国内500强企业38家,境外上市公司17家、金融机构11 家;在建项目创新高,达到471个、增长22.02%;房建类项目在建面积创新高,达到2436万平方米,增长24.22%;建成通车道路里程创新高,片区路网通车达到53条。

带着孩子乘坐地铁出行的市民。记者宋延康 摄

民族大道完成改造后变得更加宽敞平坦。 (资料图片黄维业 摄)

●报告摘要

城市功能日臻完善,地铁1号线全线通车,2、3、4号线建设稳步推进,首条快速公交线路春节前开通运营,国际会展中心改扩建、民族大道改造提升、良庆大桥、沙井—南站立交等一批重大项目顺利完成。

●精彩回眸

2016年12月28日注定成为首府南宁城建史上最浓墨重彩的一天——全市人民翘首以盼的全长32.1公里的轨道交通1号线宣告全线通车,标志着南宁城市发展的“快车”已真正驶入地铁新时代。

这条线不仅是南宁的第一条地铁,也是广西的第一条地铁,更是全国5个少数民族自治区的第一条地铁,必将进一步畅通首府交通、方便群众出行,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形象,引导和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轨道交通投资规模大、建设周期长、涉及面广、施工难度大,备受社会各界和市民群众的关注。自1号线开工以来,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国家开发银行等金融机构和施工单位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终于以一流的工作业绩,高标准、高水平地完成了轨道交通1号线的建设。

1号线的建成通车是南宁轨道交通建设规划蓝图中迈出的第一步。根据国家批复,南宁轨道交通2号线、3号线、4号线将于2017年、2019年、2020年陆续建成通车。

●延伸阅读

去年1月至11月,城建计划建设项目完成投资334.80亿元,重点项目建设呈现以下“六大亮点”:

推动我市阔步迈入“地铁时代”。轨道交通1号线去年12月28日全线开通试运营,成为全国首个开通地铁的自治区首府城市。

我市再次升级“高铁时代”。南昆客运专线年底全线开通,黎湛铁路电气化改造项目南宁至玉林段完成,我市通往昆明、玉林动车开行,高铁通达性将大大增强。

我市正式开启“管廊时代”。广西首条综合管廊南宁市佛子岭路综合管廊去年8月31日正式投入使用,这将有效解决城市道路重复开挖的“马路拉链”问题,大大改善城市环境。

我市交通基础设施大幅改善。民族大道改造提升工程、良庆大桥、机场第二高速、沙井—南站立交桥、玉洞大道工程、会展中心扩建一期工程、南宁市环城高速公路收费站迁建等项目建设完成,我市交通环境再获升级。

火车东站片区基础设施项目再获重大进展。火车东站快速集散系统工程(A、D区)、高坡岭路(凤岭北路—长堽路)、站北四路、站南二路等项目投放使用,火车东站交通东循环开通。

推动屯里油库搬迁项目取得重大突破。相关项目前期工作进展顺利,周边市政配套道路全面启动。

青秀山海绵城市建设示范点。记者段柳健 摄

●报告摘要

生态宜居品质不断彰显,邕江综合治理核心区域33公里两岸河段全线开工建设;海绵城市试点有条不紊推进,南湖公园环湖路海绵化改造顺利完成;内河综合整治持续开展,完成了中央环保督察组对黑臭水体的年度整改要求。

●精彩回眸

去年3月,石门森林公园的樱花吸引了大批踏春赏花的市民,更令他们惊喜的是,公园比以前漂亮了:废旧游泳池改造成了层层叠叠的瀑布,单调的草坪变成了旱溪和雨水花园,园内的明湖水也更加清澈。在石门森林公园的海绵化改造中,通过对地面进行透水铺装,采用下沉式绿地和改造旧有设施收集处理雨水,所收集雨水不仅用于公园内部,还对民歌湖进行生态补水,有效改善了景区及周边生态环境。

去年樱花季,石门森林公园接待游客近40万人次,比2015年同期增长近一倍。海绵城市建设除了让石门森林公园展新姿,其种种改造措施也让周围小区居民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居住在石门森林公园附近小区的王先生表示:“过去下雨,公园门口的广场多少都会有积水,改造提升之后,前段时间下雨基本上看不到积水。”

●延伸阅读

2016年1—12月完成了那考河流域治理PPP项目、民族大道维修整治项目——绿化整治工程、三中五象校区海绵化改造工程、国际会展中心改扩建工程、五象湖小学海绵化改造工程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年内完工项目达到47个。同时,南湖公园、青秀山等重点项目正加快建设。那考河上游、石门森林公园—青秀湖—青秀山已分别形成区域连片,初步实现连片化和系统化建设效应。

南宁市在海绵城市建设试点过程中,按照市委、市政府“治水、建城、为民”的要求,将海绵城市建设与黑臭水体治理、内河整治紧密融合,引入流域治理理念,并积极引导社会投资人参与海绵城市项目建设,探索出了一条切合南宁市情的高成效的海绵城市建设路线,初步形成了海绵城市建设的“南宁经验”,为下一步广西乃至南方同类型地区海绵城市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

据不完全统计,仅2016年就有20多个区内外考察团到那考河项目考察调研海绵城市建设经验,那考河治理工程成为“明星”项目。此外,采用海绵城市理念建设的沙江河PPP项目已完成社会投资人采购,计划于近期开工建设。

●报告摘要

深入开展扬尘污染专项治理,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5.1%,同比上升6.3个百分点,4次入围全国重点城市月度评比十佳,“南宁蓝”成为常态。

●精彩回眸

“‘南宁蓝’真好!”“有一种幸福就是生活在绿城里,蓝天下!”……过去一年不少南宁市民的微信圈被“南宁蓝”的照片刷屏。

2016年3月开展扬尘治理以来,累计有6个月(5—8月、10—11月)空气质量优良率达100%,有4个月入围全国74个重点城市空气质量十佳,其中,11月南宁市空气质量首次在74个城市中排名第四。特别是7月和8月PM10平均浓度分别降到每立方米40微克和47微克。

“南宁蓝”正成为壮乡首府的新常态。尤其是2016年中国—东盟博览会期间,南宁扬尘污染整治成效明显,得到了参会嘉宾及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南宁真是太美了,天空那么蓝,空气那么清新。”山西客商张先生去年应邀到南宁参加东博会,南宁干净整洁的市容环境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

●延伸阅读

去年3月,南宁市下决心对扬尘污染说“不”,在全市范围内开展“3个100天”扬尘污染治理专项行动。从建筑工地到重点路段,从企业堆场到消纳场,全市各级各部门综合施策,集中开展了针对性的整治,还市民一片蓝天白云。

针对五大扬尘污染源,南宁市分别制定治理标准,采取“一源头一方案”分类施治;针对建筑垃圾、散装物料超载和撒漏难题,围绕治理环节创新管理手段,抓牢工地和散装物料源头、消纳场和散装物料终端以及运输路线“两点一线”,变被动管控为主动监管。

监管部门主动履职,规范管理的意识明显提升;施工单位、企业堆场主动抑尘,加强自我规范的意识逐步增强;市民群众主动参与,助力治污的理念不断形成……扬尘污染治理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南宁市经过“3个100天”的持续整治,治污治尘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全市上下逐步形成扬尘污染治理“一盘棋”的行动自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