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南宁新闻县区开发区五象新区节庆活动东盟经济畅游绿城

 

为我们阻挡黑暗的人 追忆南宁已故缉毒民警甘科伟

发布时间: 2017-06-06 |来源: 南宁新闻网—南宁晚报 |作者: 姚晓敏 韦常智 潘国武 |责任编辑: 沈晔

甘科伟对嫌疑车辆进行检查 (警方供图)

■编者按

2016年12月30日,在侦办公安部特大制毒目标案“2016—1018”时,甘科伟从江西出差回到南宁后,突发脑出血,因抢救无效于2017年1月15日逝世,卒年36岁。甘科伟从警12年来,有近8年奋战在禁毒战线,他参与破获各类重特大毒品案件多达137起,缴获各类毒品3000多公斤,有197名嫌疑人落网,他多次受到公安部、公安厅和南宁市公安局等部门的表彰……

追悼会上,那数千悲痛的哭泣声,已渐行渐远,但英雄不曾远去,甘科伟的名字,在我们的心中烙上了一座永恒的丰碑。我们通过采访甘科伟的亲人、朋友等,追寻英雄的足迹,听他们讲述甘科伟的故事,还原一个热血忠诚、甘于奉献、不惧艰险、勇于创新、勇担重任、敢打硬仗、屡立奇功的甘科伟。

今日起,南宁晚报推出《为我们阻挡黑暗的人——追忆已故缉毒民警甘科伟》系列报道。

毒贩把大砍刀架到他的脖子上,大声质问:“你究竟是什么人?”他的视线仍然没有离开电视屏幕,反而严词厉色道:“货到了没有?”

这不是电视剧的镜头,而是一名乔装打扮的缉毒民警正在和卖家接头。

他的名字叫甘科伟,南宁市公安局禁毒支队的一名民警,2016年年底办案归来,他突发脑出血,于2017年1月15日离开人世。

采访甘科伟的生前,在同事的惋惜声中,我们感叹:和平年代,我们看不到黑暗,是因为有人把黑暗阻挡在看不见的地方。

在禁毒支队的办公室里,还有他的空座椅,他的战友们觉得,甘科伟只是暂时隐去。

采访甘科伟的生前,让我们感动的不仅是他缉毒生涯中直面危险的胆色,还有在他短暂的一生中,对职业倾注了百分之百热爱的工作热情。

不顾安危

边境卧底直面犯罪团伙

提起缉毒民警,你能想到什么?追车枪战、遭遇恐吓……这些在《无间道》《卧底归来》等影视作品中的镜头,真实存在于缉毒民警的工作中。甘科伟有近8年的缉毒生涯,这些经历在他身上无数次上演,死神数次与他擦肩而过。

2009年4月,甘科伟刚调到禁毒支队,就接手侦办被公安厅督办的白某持枪贩毒团伙案。手下的得力干将等成员被抓获,白某为求自保,让熟人给甘科伟送来一大箱百元大钞。甘科伟拒绝收钱,白某随后扬言要买枪买炸药报复。

抓捕过程中,白某被控制后,白某的弟弟“阿猛”往附近的一间房里冲。论体重和身高,“阿猛”都在甘科伟之上。关键时刻,甘科伟用力一跃,将“阿猛”扑倒在地,并从房间里搜出一支已经上膛的左轮手枪……

2013年6月的一个凌晨,同事黄警官和甘科伟对一毒贩进行跟踪,在福建星光路口等绿灯时,他们用车辆堵住嫌疑车辆实施抓捕。没料到,就在甘科伟钻进嫌疑车驾驶室欲拔车钥匙时,嫌犯竟然加大油门,驾车从旁边的一个护栏缺口处逃跑。

“科伟,太危险了!”看到甘科伟的下半身悬挂在嫌疑车辆的车身外面,同事们连连叫他赶快放手。甘科伟被拖出10多米后,从车上摔倒在地。嫌犯将车辆紧贴着他的身边驶过。“只差几厘米距离,甘科伟就没命了。”黄警官说,“抓捕过程中,甘科伟总是这样,一心只想抓住嫌犯,从不顾个人安危……”

工作中,甘科伟经常到云南边境等处进行卧底,以“买家”身份跟毒贩接触。有一次会面后,甘科伟拒绝试货引起毒贩怀疑,对方直接拿起砍刀架到他的脖子上,大声质问:“你究竟是什么人?”甘科伟却严词厉色地问道:“货到了没有?”毒贩见他没有半点慌张,才放下刀具放松了戒备。

业精技强

多重“身份”无愧智勇双全

同事说,甘科伟浑身有一股使不完的劲头,他们喜欢称呼他为“甘教授”。这既是对他业务能力的肯定,也是对他工作态度的敬仰。

在侦办各大案件中,甘科伟是收网抓捕的执行人,是案件线索的提供者,也是查实证据的侦查员。甘科伟身上,融合了刑事警察和缉毒警察的特质,是当之无愧的“智勇双全”民警。

一台电脑,一本笔记本,一支笔,这些就是甘科伟的“战斗武器”。

2008年,毒贩黄某某在一次毒品交易中,侥幸逃过警方的抓捕,但警方也缴获了4块海洛因。甘科伟到禁毒支队工作后,接手侦办这起案件。他通过海量庞杂的数据信息,梳理出上百条涉案信息,涉及崇左、钦州和大新等地。

“刚开始,我们随手拿一张A4纸把关系图画下来,最后又换了一张A3纸,仍然是画得密密麻麻的。公安厅随后指挥相关市侦查,揪出包括黄某某在内的几十个犯罪团伙,破获100多起案件。”民警廖警官说,从这个源头发散出去的线索和侦查方向,至今仍在发挥作用。

在某一个时间段内,甘科伟通过对各个交通卡口过路车辆进行分析,能排查出嫌疑车辆,并能推导出嫌疑车辆的活动规律和涉案人员的关系网等。“他的大数据研判,能精确到分钟。”民警陈警官说,他们此前接到线索,一辆面包车将在2011年8月11日从凭祥出发,通过南友高速吴圩收费站进入南宁市区。抓捕民警到收费站守候,嫌疑车终于如甘科伟的研判那样如期而至。

抽丝剥茧,还原现场,让数据开口说话,成为办案线索。这就是甘科伟的过人之处。

2015年5月至11月期间,甘科伟借调到公安部的时候,曾经协助相关省市侦破10多起公安部级目标涉毒案件。其出色的信息研判能力得到了公安部领导和国内同行的认可,他成为业内著名人士。名声在外,来找他的人也多了。国内一家顶尖互联网企业,曾两次找到甘科伟,以每年50万元底薪“抢人”。

每年50万元底薪和一个月3000多元钱的工资相比,怎么选?按照常理,应为人往高处走,结果却在意料之外也在情理之中。甘科伟曾多次说,他这辈子好像就是为警察而生的。这是他毕生的理想,并为之付诸行动。

乐于助人

自己有麻烦从不与人说

“案子不破,我就睡不着。”甘科伟的话,至今犹在同事们的耳边响起。

2016年12月30日23时,甘科伟带着出差收集和研判出的最新数据与线索,从江西省端金市马不停蹄地乘机返回南宁,做好公安部特大制毒目标案“2016—1018”收网的准备工作。

谁也没有想到,甘科伟刚回到南宁就突发脑出血,随后被送往医院抢救。

时间停留在2017年1月15日。那一天,甘科伟和他一生挚爱的警察事业,永别了。

妻子小黄在民警休息室整理甘科伟的遗物时发现,平时甘科伟用的一床旧棉被还是他读书时学校发的,很多地方都已经脱线,用了十几年还不舍得丢。

小黄仍记得,结婚登记的那一天,甘科伟半路接了一个电话,心神不宁。匆匆办完登记手续,还来不及庆祝和接受亲朋好友的祝福,甘科伟就要出差。小黄只好噙着泪水,轻声说道:“注意安全,我等你回来。”

小黄和甘科伟同在警察系统工作,甘科伟经常出差,在外多是打电话问候家人,但始终不提办案的事,就算办案中遇到麻烦的事,他也从不在家人面前表现出来。

甘科伟的父母能理解,儿子办案就在家门口,却不愿意回家,因为,身上的伤疤未消,回家只会给年迈的父母增添无尽的担忧。

甘科伟的同学有遗憾,同在南宁工作的梁晓锋和甘华桦一年到头最多也是只见甘科伟两三次面。甘科伟总是说忙,总是说下一次再聚,也从来没有跟他们分享过破案中那些惊心动魄的故事。然而,下一次再也不会有了。

甘科伟的同事很感激,有了这一位乐于助人的好同事,什么事情不会做,哪里有困难需要帮忙,甘科伟二话不说,立马能帮就帮。

白发人送黑发人,是世间最伤的痛。父亲甘党标收拾遗物时,第一次看到甘科伟获得那么多的荣誉证书。他用颤抖的手,轻轻地捧起荣誉证书,嘴里不停地念叨着:“儿子,你没有让父老乡亲们失望……”

如今,在大学路南宁市公安局禁毒支队的一间办公室里,靠近窗口的那张桌子,还空留着。桌面上,甘科伟的工作台牌还没有换掉。同事小庞说:“没有移走甘科伟的座位,领导是为了激励我们以甘科伟为榜样,把工作做好。”

■甘科伟简介

2004年3月参加公安工作,生前系南宁市公安局禁毒支队民警。2005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009年4月起扎根一线开展禁毒工作。先后荣获一等功一次、二等功一次、三等功四次,并入选公安部、广西公安厅专家人才库,被评为“全区优秀人民警察”“全市优秀人民警察”。2017年1月15日,甘科伟同志在连续奋战多个昼夜参与侦破特大毒品案之后,突发脑出血昏迷不醒,经抢救无效因公殉职,为禁毒事业献出了年仅36岁的宝贵生命。2017年4月15日,公安部追授甘科伟同志“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雄模范”称号;2017年4月24日,南宁市委追授甘科伟同志“南宁市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2017年5月9日,南宁市委印发《关于开展向甘科伟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 (记者 姚晓敏 韦常智 潘国武)

1   2   3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