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南宁新闻县区开发区五象新区节庆活动东盟经济畅游绿城

 

打造脱贫致富新引擎——马山县百龙滩镇大龙村探索建立合作社发展模式

发布时间: 2017-06-20 |来源: 南宁日报 |作者: |责任编辑: 君君

  “沙沙沙……”近日,记者刚走进马山县百龙滩镇大龙村村民龚春花的养蚕房里,就听见蚕宝宝吃桑叶的声音。一排排用竹子搭成的蚕架上摆放着一张张蚕床,胖乎乎、白嫩嫩的蚕在贪婪地吃着桑叶。

  “月初,合作社卖出了600多斤蚕茧,共创收15000元。”龚春花跟记者晒起养蚕收入账。龚春花是马山县蛟龙种桑养蚕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她说,今年蚕茧的价格特别好,收购价能达到50元/公斤,眼下喂养的这4张蚕种,再过10天就可以出售了。

  近年来,大龙村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鼓励农民积极探索建立“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引导农民以资金、技术、土地等入股,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目前大龙村有4家农民专业合作社,涉及养蚕、养牛等领域,合作社成为大龙村发展现代农业、脱贫致富的新引擎。

  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发展”

  龚春花是大龙村的致富带头人,种桑养蚕已有5个年头,从起初的小打小闹,逐渐发展为村里的养蚕大户,尽管有村民跟着她一起养蚕,但是单打独斗的局面始终是难以突破的瓶颈。

  “收购商一听种植规模小,就打消了来村里收购蚕茧的念头。”龚春花向记者坦言,前几年因为种植规模小产量少,蚕茧只能自己拉出去或者运到大型收购地,等待收购商集中收购。

  “现在不一样了,随着村里种植规模的扩大,一到收获时节,收购车就来村里收购。”龚春花告诉记者,自从成立了合作社,省去不少麻烦。

  据大龙村第一书记莫慰校介绍,村里的马山县蛟龙种桑养蚕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6年8月,目前有54户村民加入合作社,其中48户贫困户利用扶贫产业发展资金入股,年底可以拿到400元的分红。

  龚春花说,蚕虫养殖产业效益较高,养殖周期为11至14天,从孵化时的蚕蚁,经过长时间的睡眠之后进行连续四次脱皮,继而开始吐丝化茧。蚕茧目前市场收购价每斤在25元左右。抱团发展让蚕茧的价格得到了保障。

  从“要我入社”到“我要入社”

  大龙村大部分地区处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带。“都说靠山吃山,村干部们一直想着怎么利用这些山地,既能带动村民们致富,还能促进村里经济的长期发展。”大龙村党支部书记罗绍秋说,一直以来,靠山吃山,问山要地,依托山地创造财富虽然成为村支“两委”的共识,但“山”文章如何做,如何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他们没有明确思路。

  较早前,大龙村成立了养牛专业合作社,但因为规模不大,辐射面不够广。莫慰校走访调研后发现,种桑养蚕的利润高且周期短,于是去年成立了马山县蛟龙种桑养蚕专业合作社,村民们以土地入股,贫困户则以扶贫产业发展资金入股。“刚开始时,农民对合作社的运营模式不理解,支持加入合作社的农民不多。”

  如何引导农民加入专业合作社?莫慰校的回答是:示范种植,用事实和成绩说话。

  从卖出的第一批蚕茧到最近卖出的一批,市场的好行情让村民打消了疑虑。村里不光鼓励养蚕,还鼓励村民种桑。“种植桑叶一方面可以供给自家的蚕种,另一方面可以卖给有需求的养蚕大户,种桑和养蚕既能融合又能分离,村民致富又多了一条途径。”莫慰校说。

  站在村头,举目四望,房前屋后、田间地头都是郁郁葱葱的桑树,忙于采摘桑叶的村民不时传来朗朗笑声。谈起在合作社打工挣钱的事情,贫困户苏丽女乐呵呵地说:“以前辛苦一年,扣除种子、农药等成本,收入很少。现在好了,拿绩效工资,日子越过越好。”

  莫慰校说:“农民以土地入股的方式参与合作社,在农民不失地的前提下,抱团发展吸引农民参与,转变发展观念,消除农民失地的后顾之忧。农民在合作社劳作,还能领工资,自然激发了农民的积极性。”

  如今,合作社是大龙村农民抱团创业、敲开致富门的重要平台。“越来越多的农民加入了合作社,创业有了门路,致富有了帮助,脱贫致富的信心就更足了!”罗绍秋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