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南宁新闻县区开发区五象新区节庆活动东盟经济畅游绿城

 

《农民日报》刊发彭清华署名文章 隆安合作社调查

发布时间: 2018-11-12 |来源: 南宁日报 |作者: |责任编辑: 君君


  2016年9月20日,自治区党委书记彭清华来到隆安县绿水江香蕉专业合作社,与合作社负责人、农户代表深入交流,就培育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问题开展专题调研。

  《农民日报》编者按: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农业农村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对脱贫攻坚、农民增收同样意义重大。近年来,广西农民专业合作社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合作社发展的现状如何?怎样办好合作社?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彭清华深入农业大县隆安,就此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提出了许多具有重要价值的意见和建议。现将调查报告全文刊发,以飨读者。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带动农民增加收入、发展现代农业的有效组织形式,要总结推广先进经验,把合作社进一步办好。这既是对合作社重要地位和作用的充分肯定,也为合作社发展指明了方向。新形势下,如何把合作社培育发展好,进一步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推进农业现代化?我专程到隆安县进行调研,有了一些新的认识和思考。

  类型多样

  隆安县位于广西西南部,人口42万,面积2306平方公里,乡村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76%,壮族人口占94.6%,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全县生产总值达38.2%,2016年贫困发生率达22.3%,是名副其实的农业大县,也是国家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少数民族聚居县,是壮族“那文化”(即稻作文化)的发源地之一。近年来,隆安县积极探索培育发展合作社,目前已发展到196个,注册会员2403户,注册资金2.6亿元,带动农户1.2万多户。这些合作社覆盖种植业、养殖业、服务业等领域,处于高、中、低各个发育阶段,组织形式和结构类型具有多样性。

  龙头企业带动型。隆安县绿水江香蕉专业合作社,以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广西金穗集团有限公司为引领,采取由合作社统一流转土地、完善配套设施后,再分块发包给社员种植,合作社实行统一农资供应、统一技术规程、统一生产标准、统一产品质量、统一品牌销售,然后按照香蕉产量计算承包金。目前,该合作社社员主要由60多个香蕉种植能手组成,建成了38个香蕉种植基地,香蕉种植面积6万多亩,年产优质香蕉12万吨,年总产值近4亿元。从现实来看,通过龙头企业带动,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在资金、技术、管理、营销、加工、人才等方面优势,形成龙头企业带动合作社的模式,有利于把合作社带大带强。

  资产纽带型。广西“桂族”火龙果种植专业合作社,由15个火龙果种植大户以各自创建的种植基地为资产,采取产业联盟的方式创建。合作社通过土地流转,整合种植基地,实行品种引进、农用物资采购、技术规程、管理模式、果品销售“五统一”,实现了从小生产向规模种植、分散经营向集约经营、提篮小卖向网上大卖的转变。

  合作社负责人张学旺说,“桂族”火龙果品牌,线上与天猫等多个知名大电商合作销售,线下联手华润万家以及华东、华南采购公司等多家大型超市,成功打入北京、深圳、香港等地市场。这种类型的合作社,以资源整合为基础,以资产融合为纽带,使合作社根基更牢固,发展的基础更扎实。

  村屯依托型。鹭鸶村上罗兴屯经联社,在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把土地的承包权和经营权分开,把分散到户的土地集中起来统一开发、股份化经营,全屯310户1380人都是该屯经联社社员。经联社实行“一组两会”的运作方式,即先由屯党小组提出集体土地经营的议题,召集各家各户代表召开户主会,对集体土地经营进行协商讨论,选举理事会,由理事会对土地资源统一规划,集中开发。经联社将集体土地的经营和流转收益与资产经营收益一起纳入村民的股份分红范畴,实行利益共享。目前,上罗兴屯经联社共经营集体土地3500亩,年均取得土地流转收益420万元,村民年人均获得分红2500元。这一类型的特点是全体村民加入合作社,户户都是社员,人人都获得合作社带来的收益,集体经济也有了可靠的依托。

  统分结合型。隆安桂西牛专业合作社,是该县首家注册成立的合作社,主要从事牛犊培育、肉牛养殖、销售及向社员提供技术咨询服务等。合作社以宜统则统、宜分则分为原则,实行集中自主繁育优质牛犊、集中育肥、集中销售,统一提供技术服务、统一为“桂西牛”品牌,大部分牛犊由社员分散养殖的“三集中、两统一、一分散”的合作方式。合作社采取资金入股、技术入股、合作养殖方式创新利益联结机制,实现了合作社、社员和其他养殖户的合作共赢。合作社负责人黄琳峰掰着手指算了一笔经济账:社员或其他农户不论以何种方式参与合作养牛,只要养三五头,年收入都在万元以上,一个三口之家的贫困户,当年就可以实现脱贫。这种类型的合作社,既强化了合作社统的功能,又调动了社员分户养殖的积极性,使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落到了实处。

  专业服务型。宽敞的农机仓库,摆放有序的小型农用无人机、育秧机、插秧机、收割机、烘干机等先进农机设备引人注目,这就是隆安县雁江镇穗米香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的主要家当。合作社理事长凌维利介绍说,该社通过流转耕地1557亩建立水稻种植基地,带动农户1660户种植优质水稻6000多亩,年产稻米5100吨,产值1728万元。合作社为农户提供从耕地耙田、育种插秧到施肥喷药、收割烘干的全程机械化服务,实行统一种植标准、统一免费提供良种、统一种植时间、统一田间管理、统一保价收购、统一大米加工、统一品牌销售,打造了“西秀山”雁江香米品牌。这类合作社以提供专业服务为重点,减轻了农民的体力劳动强度,也为一些缺乏劳动力的家庭提供了帮手,提高了农村社会化服务水平。

  功能多元

  通过调研,我切身感到,合作社对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有效配置资源,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解决村级组织“统不了”、单家独户“办不了”、公司企业“谈不拢”、政府部门“包不了”等问题,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催生了特色优势产业。小生产难有大产业。合作社通过把农民组织起来,把生产要素优化整合起来,把分散经营统起来,为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创造了条件。这几年,隆安县香蕉种植面积达到20多万亩,年产香蕉30万吨以上,成为全国香蕉主产地之一,火龙果产业发展成为新兴的亿元产业,养牛业年产值达到4亿元,合作社功不可没。随着这些产业的发展壮大,拉动了当地包装、运输、餐饮住宿和旅游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初步形成了“一业兴,多业旺”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促进了农民增收。在单家独户分散经营条件下,农民收入主要来源于自产的实物性收入、少量的经营性收入和务工收入,加入合作社后,农民的收入渠道拓宽,收入水平提高。通过发展产业,农民可获得经营性收入。绿水江香蕉专业合作社的香蕉种植户,每户承包香蕉种植50亩以上,每年获得经营收入5万元以上。桂西牛专业合作社养殖户,每养一头牛年可增收4000元左右。通过土地流转,农民可获得租金收入。绿水江香蕉专业合作社年支付土地租金达8000多万元,雁江镇穗米香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每年支付给农户土地租金140多万元,桂族火龙果种植专业合作社每户年均获得土地租金7000元。土地流转后,农民既可外出打工,也可到合作社务工,一般到合作社务工的年收入两三万元,工资性收入增加。农民还可以通过收益分成和股份分红增加收入。绿水江香蕉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林子海算了这样一笔账:合作社统一农资采购,仅化肥一项,社员每亩少支出300元,统一以“绿水江”“金纳纳”品牌销售香蕉,每斤比其他香蕉高0.2—0.5元,每亩增收不少于1000元。2013—2015年,合作社年均支付给社员的溢价盈余收入和股金分红2万元左右。上罗兴屯村民年人均获得分红2500元,全屯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7500元。

  助推了脱贫攻坚。因病、因残、因学、因缺劳动力是致贫的主要根源,这些贫困群众单靠自身努力有些问题难以克服,采取“合作社+贫困户”的方式,以合作社的“大手”牵贫困户的“小手”,可以实现抱团脱贫致富。隆安县鼓励合作社将有意愿的贫困户吸纳为社员,并给予政策倾斜、资金支持、产业帮扶、技能培训,增强贫困户的自主作用和造血机能,大大提高了脱贫攻坚的精准性、实效性和可持续性。那桐镇龙江村午球屯贫困户李加毕,2012年加入绿水江香蕉专业合作社,承包合作社69亩土地种植香蕉,年纯收入6.5万元以上,迅速脱贫致富。对获得扶贫贷款的贫困户,合作社将其贷款吸收为股金,每年给予固定分红,如桂西牛专业合作社吸收42个贫困户小额贴息扶贫贷款,每户为5万元,每年按股金的10%给予每个贫困户5000元固定分红,贫困户又可以将这笔分红再投入,达到“借鸡下蛋、以蛋孵鸡”的效果。目前该县有1.1万多贫困人口在合作社就业(含季节工),年人均工资收入1.2万元以上。

  促进了农业经营方式创新。随着合作社应运而生,2015年隆安县土地流转面积达34.8万亩,占全县耕地面积的37.2%,农业经营方式正在发生新变化,呈现出分散经营向合作经营、家庭经营向合作社经营、小生产向大生产、碎片化向集约化、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新趋势,规模化、专业化、市场化、机械化、信息化和多形式、多层次、多元化的农业经营方兴未艾。

  壮大了农村集体经济。上罗兴屯经联社自成立以来,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集体收入除90%用于向每个村民分红外,10%作为经联社公益性事业发展基金,用于屯级道路硬化、水利三面光等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入达到164万元,还帮助全屯群众缴纳新农合、自来水、乡村日常清洁保洁等费用,共计62.8万元,有效解决了集体经济“空壳化”、公益事业难开展、公共服务难供给、集体经济缺乏有效载体等突出问题。

  社员期盼

  调研期间,我尽量多听听不同类型合作社社员的意见,了解社员们对发展合作社有什么期待和要求。概括起来,主要有几个方面。

  期盼龙头企业带动。目前,农村普遍缺资金、缺技术、缺信息、缺人才,仅仅靠合作社社员自身难以解决这些难题,必须靠龙头企业带动。从隆安县来看,凡是发展得好的合作社,必有龙头企业引领带动,尤其是合作社创建之初,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愈加明显。“龙头企业进来投资开发,带动我们发展产业,能够保障我们利益,大家心里会踏实很多。”这是社员们掏心窝的话。桂族火龙果种植专业合作社社员黄宇刚说,今年他的火龙果种植面积扩大到150多亩,如果没有龙头公司提供的各种服务,靠自己单打独斗是搞不起来的。雁江镇穗米香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女社员潘银花直截了当地说,请求政府加大引进企业和支持土地整理力度,以便把自家几亩承包地流转出去,这样自己就可以在合作社大米加工厂专心打工赚钱,不用两头挂心了。

  期盼入社后得到更多收益。多数社员希望,进一步规范合作社的利益分配,在获得土地租金收入和务工收入的同时,能从公司、合作社的加工、销售环节中获得合理的利益分成。雁江镇穗米香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社员张积国说,希望能够分享到合作社在统一采购农资、统一技术指导、统一经营管理、统一产品销售等过程中带来的收益。许多社员表示,看到一些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后出现土地撂荒现象,感到很心痛,只要入社后有更好的收益,我们一定积极组织发动其他农户加入合作社,把合作社办大办好,把耕地盘活。

  期盼加大扶持力度。办好合作社,对水利、道路、资金、土地整理等提出了更高要求,这方面的事情单靠一村一社很难办好,需要政府加大支持力度。桂西牛专业合作社社员梁发刻说,这些年在政府支持下,村里水利主干渠修起来了,但连接田间地头的支渠毛渠尚未修建完善,还需要政府继续组织和支持。一些合作社负责人请求政府解决贷款难、贷款少的问题,增强合作社融资能力。雁江镇穗米香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凌维利,请求政府将烘干机及配套设备纳入农机补贴范围,给予补助。一些社员表示,村里坡地多,地块小而分散,前些年联产承包,还有一些地被人为切成了小块,流转和耕作难度大,请求政府在政策上加以明确,给村民吃上“定心丸”,再把土地整理抓好,耕地的利用效率就提高了。

  期盼加强培训指导。一些合作社负责人说,由于合作社仍处于起步阶段,合作社在设立、组织机构设置、财务管理和章程制定等方面,都还不够规范,请求政府加大对合作社规范化建设的指导力度,促进合作社健康发展。不少社员表示,希望政府进一步抓好农民专业技能培训,特别是种养、加工、营销、电商等方面的专业培训,增强本领。桂西牛专业合作社计划采用光伏大棚发电、棚下种植牧草、棚下养殖肉牛等“三技融合”现代化养牛技术,提高养牛业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希望科技人员下去帮助他们解决一些技术方面的问题。

  民之所盼,政之所为。加快培育发展合作社,要坚持民心所向、问题导向、发展取向,遵循农业发展规律,尊重农民意愿,因势利导,顺势而为,综合施策,着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切实解决合作社培育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基础设施、资金、技术、信息、人才等方面的突出问题,为合作社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几点思考

  通过调研,我进一步认识到,培育发展合作社,对于深化农村改革,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解决好三农问题,都具有重要意义。

  合作社是深化农村改革的重要抓手。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根本问题,也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解放初期,实行土改、合作化,彻底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建立了农村集体所有制,实现了“耕者有其田”,农村生产力获得了历史性的大解放,极大促进了国民经济恢复,也有力支持了国家工业化建设。随着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推进,“三级所有、队为基础”,“一大二公”、平均主义的弊端逐步显现,挫伤了农民积极性,制约了农业农村发展。改革开放后,农村改革以土地所有权与承包经营权相分离为突破口,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土地所有权归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归农户,实现了由生产队为单位的集体统一经营向以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双层经营体制的转变,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积极性,彻底解决了千百年来未曾有效解决的温饱问题,一部分农民实现了富裕。大批农村劳动力从乡村和土地上转移出来,成为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的有生力量。但在不少地方,单家独户的分散经营难以致富奔小康,难以与大市场对接,难以实现农业现代化,必须继续深化农村改革。党的十八大以来,紧紧围绕处理好农民与土地关系,农村改革进一步深化。中央深改组第五次会议确定实行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把落实土地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紧密结合起来,这是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村改革又一重大制度创新。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解决农产品阶段性供过于求和有效供给不足并存的问题,必须优化供给结构。经营结构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供给结构,经营规模扩大了,增加有效供给的基础就更加扎实。合作社既坚持了发展农村合作经济、引导农民走共同富裕道路的大方向,又避免了以往以“一大二公”“归大堆”方式发展集体经济的弊端;既能发挥合作经营的优越性,又保持了家庭承包稳定性,是培育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有效方式,也是放活土地经营权,优化农产品供给结构,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

  合作社是发展现代农业的有效组织形式。实现农业现代化离不开规模化、产业化、集约化,这些又必须以提高生产经营组织化和农民组织化程度为前提。随着大量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大量农村劳动力主要是青壮年劳动力转移到工业、商业领域和城镇就业,谁来种地、怎样种好地的问题日益凸显。合作社把分散的各种农业生产要素整合起来,实行种养加结合、产加销一体,把分散的农村劳动力组织起来,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弥补了一家一户缺少劳动力的不足,也为推广现代农业先进技术、提高农村社会化服务水平、实现机械化生产创造了条件。合作社集生产主体和服务主体于一身,融普通农户和新型主体于一体,有利于集成先进生产要素,激活各类资源要素,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使农业资源在更大范围和更高层次上实现优化配置和重新组合,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壮大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端,实现农业内涵式增长,从而为农业现代化提供新载体、新动能。

  提高农民组织化要抓住合作社这个关键。生产经营组织化是农民组织化的基础和关键。在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的条件下,一家一户依然是我国农村最微观的经济单元。由于农户之间缺乏经济上的联系和组织上的关联,生产规模小而散,在市场化进程中常常处于不利地位,必须通过一定形式把农民组织起来,最大限度地把农业生产与经营过程中的人才、资金、技术、信息、土地等生产要素有效整合。生产经营组织化,是各经营主体间生产要素、生产手段、收益分配合理优化配置的闭环运转的过程,是实现多种所有制经济融合发展、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有机结合。合作社是以一定的组织结构自发形成的民办、民营、民受益的合作经济组织,其组织动力主要不是来自行政力量,而是基于全体成员的共同利益,农民加入合作社,参与合作社的生产、经营、管理活动,形成利益共同体,有利于把农民组织起来,是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重大变革。

  依托合作社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农村集体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基层组织运转和发展农村公共事业的物质基础。农村集体经济实力不断增强,村级组织“有钱办事”,才能更好地为农民办实事、办好事,不断提高村级组织的凝聚力、公信力、动员力和服务力,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当前,集体经济薄弱是农村普遍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许多“空壳村”只有靠财政拨款和群众集资才能维持运转,无力顾及发展经济和办好公益事业,也增加了群众负担。改变这种状况,必须通过发展多种形式的农村集体经济,不断增强村级组织自我发展能力的“造血”功能。隆安县鹭鸶村上罗兴屯经联社壮大集体经济,发展公益事业,带领群众致富的成功经验证明,合作社不失为农村发展集体经济的有效载体。合作社与传统的集体经济不同,是在土地集体所有,家庭承包基础上的“自愿联合”,是对以往“归大堆”和“大锅饭”体制的扬弃,在推动农村公益事业发展和带动农民致富方面,具有不可替代性。通过合作社领办农村经济活动和社会事业,一方面,可以从合作社经营收入中提取公共积累用于扩大再生产,壮大集体经济;另一方面,根据发展水平从合作社提取公共积累发展公益事业,为农民提供公共服务,解决一家一户办不了和办不好的事,体现集体经济的优越性。

  充分发挥合作社在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中的重要作用。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补短板,也是办好合作社的必然要求。当前,青壮年劳动力大量离开农村,老人、妇女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农业后继乏人问题突出,难以适应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随着劳动密集型的传统农业逐步向技术密集型的现代农业转变,必然要求具有与之相适应的高素质新型职业农民队伍,而职业农民的大量涌现,又离不开一定规模的生产空间和一定形式的组织平台。合作社广泛分布在种植、畜牧、农机、渔业、林业等各个产业,服务范围已拓展到农资供应,农技推广,农机作业,产品加工、储藏和销售等各个环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与合作社的功能有极高的契合度,相互依存,在大力扶持合作社发展的同时,要引导通过合作社这个平台参与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使合作社成为培训新型职业农民的摇篮,也为合作社发展壮大提供人才支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