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特色”推进邕宁旅游业大发展
邕宁区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明确提出“推进旅游业向战略性支柱产业转变”重大规划,因此,必须深挖邕宁特色文化底蕴,把资源转化为优势,推动文化、文物与旅游、科技、体育、创意等深度融合,将邕宁建设成为全区知名旅游目的地,将旅游业打造成为“十三五”助推邕宁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重要支柱。
科学统筹生态文化旅游总体规划
组建成立邕宁区创建广西特色旅游名县工作机构,落实人员和办公室场所、设备,具体组织实施推动各项旅游项目建设。建立旅游发展联席会议机制,。制定年度旅游产业发展具体计划,落实部门和乡镇责任,将旅游产业发展列入乡镇、部门绩效考评。制定出台《邕宁旅游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邕宁区促进旅游产业发展优惠政策及奖励办法》,鼓励民间资本投资旅游产业等扶持政策。
有机融入特色生态文化元素
深入挖掘邕宁文化底蕴,整合壮族八音、歌圩、抢花炮、花婆节等特色文化资源,打造“顶蛳山文化”品牌,助推“顶蛳山文化旅游圈”建设。配合推进第十二届中国国际园林博览会和顶蛳山文化旅游景区建设,实施“一园两带三线”旅游发展规划。以顶蛳山文化公园为中心,以邕江、八尺江水路和乡镇公路沿线为“两带”,打造文化体验水上游、田园风光休闲游、都市文化创意游三大主题旅游线路。加快建设八尺江、顶蛳山等5个旅游码头,推动那莲古圩明清滨水街圩和蒲庙镇水岸古镇建设。力争用一年时间跻身广西特色旅游名县创建县,用三年时间建成广西特色旅游名县,推动全域旅游发展,到2020年,实现全年接待游客450万人次,年旅游消费38亿元以上。
打造特色精品旅游线路
出台各项旅游产业政策,加强对邕宁区创建特色旅游名县有关工作的宣传,强化行政管理部门的创建意识,争取群众对旅游产业发展的支持和参与,营造全民旅游氛围。加大对那莲古圩、南蒲纸业原厂区、灵龟山、牛湾郊野公园、各乡村旅游区的招商引资力度。加强旅游从业人员培训,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加强通往旅游景区景点的路网建设,完善景区内部标识牌、A级旅游公厕、停车场等配套设施。扩大旅游景区景点医疗服务覆盖面。积极调整旅游用地性质,促进旅游开发项目落地建设。进一步将综合示范村、产业核心示范区、扶贫示范村建设与扶贫旅游开发深度融合,提供有利机遇,引进综合实力强的企业,更好开发建设示范村旅游项目。
做大游客生态文化价值体验
加大旅游投入,完善旅游交通、住宿、特色餐饮店等基础设施,全面提升旅游服务水平。积极配合推进旅游重大项目建设,充分发挥旅游重大项目的带动辐射作用。围绕完善“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六大要素,进一步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配套建设美食街、美食广场、特色农庄,发展优质民宿、青旅。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将通往示范村、农业产业园区、文物点等道路拓宽至二级公路水准以上,增强旅游景区景点通达性,积极融入南宁1小时经济圈。进一步培育星级酒店、特色餐馆和风味小吃店,提高综合接待水平。加强旅游景区景点道路建设,提升景区景点交通水平,加大特色旅游商品研发及市场推广。
彰显地方特色打造邕宁旅游品牌
以地方节庆为基础,策划大型文化旅游节庆,把旅游和地方民间民俗文化有机结合起来,提取“福满邕宁”的节庆主题,精简提炼邕宁的“祈福文化”并进行大力宣传。抓好邕宁壮族节庆文化生态保护区的建设和申报工作。通过旅游品牌形象建设、旅游产品包装、旅游氛围包装、旅游宣传推广、旅游大型活动策划、智慧旅游平台建设、旅游渠道整合、旅游培训等方式策划、打造多样化旅游休闲度假为形式的“邕文化”国际旅游目的地形象。在电视、报纸、网站、微信、微博等媒体投放旅游宣传制品,加强游客对邕宁旅游的联想感知,提升邕宁旅游知名度。做好旅游节庆品牌、民俗文化保护传承工作,加快申报“壮族民俗节庆生态保护区”。
充分发挥旅游扶贫在精准扶贫中的战略作用
将发展特色生态文化旅游业作为精准扶贫重要战略举措。结合旅游精准扶贫,以那蒙坡乡村旅游区为核心,重点建设“那云—那蒙”公路沿线生态综合示范带。以综合示范村那贵坡为核心,重点建设成星级乡村旅游区和国家AAA级景区。整合资金、项目,充分利用好政策,打造蒲庙镇华康村、那楼镇屯了村那椿坡、百济镇红星村坛里坡乡村旅游区,辐射带动周边贫困村坡旅游业发展。推进旅游电商扶贫。加强对贫困村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开展智力旅游扶贫。建设乡村旅游区,扎实抓好旅游扶贫培训工作,组织开展乡村旅游精准扶贫专题培训,鼓励更多农村大中专毕业生、返乡农民工创办旅游经营实体,开办农家乐和农家旅馆,增加收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