宾阳县:激发内生动力 助推脱贫攻坚
宾阳县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注重增强贫困户、贫困村的“造血”功能,进一步激发内生动力,让贫困户、贫困村不等不靠、脱贫摘帽。
激发脱贫内生动力
今年48岁的陶树记是宾阳县洋桥镇凌达村陶村人,全家6口人,家境贫寒,靠种香芋养家糊口。村里开展精准扶贫工作后,他主动与帮扶干部联系,表达了自己想要学习种植技术、发展种植产业的意愿。
在驻村第一书记的牵线下,广西农科院蔬菜研究所为陶树记开通了绿色通道,安排专家免费提供槟榔香芋种植技术培训,开展“一对一”现场指导。陶树记经过不断学习实践,在香芋种植方面成了“土专家”。
有了技术保障,2016年初,在帮扶干部的帮助下,陶树记在农村信用社办理小额贷款,获取了创业资金,办起了槟榔香芋种植场。如今,陶树记的种植场生产经营已步入正轨,不仅成立了宾阳县洋桥镇香芋种植合作社,还注册了“宏陶”商标。2017年,种植场槟榔香芋产量达到6万斤,全部销售一空。陶树记也顺利在2016年脱贫,还获得广西壮族自治区“2016—2017年度全区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奋进奖”。
不等不靠,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短短两三年间,陶树记便从贫困户变身为脱贫致富的典范。2017年,陶树记引导20户贫困户加入自己的香芋种植合作社,这20户贫困户通过种植槟榔香芋均取得可观的收入,在2017年都实现了脱贫。
陶树记的成功“逆袭”,除了自身努力等因素,更得益于宾阳县委、县政府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大力实施智力扶贫,增强贫困户的“造血”功能,使得不少贫困户如陶树记一般,改变了原先的观念,掌握了一定的技能和本领,从而实现自力更生,逐渐脱贫致富。
据了解,2018年以来,全县已开展产业扶贫培训14期,培训贫困户507户,发放技术资料1000多份,培训内容涉及水稻、甘蔗、柠檬、红薯、禽畜等种养技术;开展劳动力就业技能培训14期,培训609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348人。
“扶贫车间”促进就业
今年以来,宾阳县十分重视以就业促脱贫,积极引导企业进村创建“扶贫车间”,让贫困劳动力在家门口实现就业。
据了解,该县对创建“扶贫车间”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明确规定企业(个体工商户)在镇(村)建设、购买或租用厂房从事生产加工活动吸纳(委托)5名以上(含)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劳动力就业,1年内累计工作不少于6个月,给付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劳动力不低于6000元劳动报酬,都可以申报成为“扶贫车间”,将获得每人1000元带动就业奖补。
黄元峰是一位外出务工10多年的返乡创业青年 ,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帮助下,今年2月他创办了宾阳县远峰工艺厂,这是该县第一批就业“扶贫车间”之一,车间目前安置的就业岗位中建档立卡贫困户占一半以上。
与此同时,宾阳县建立“公司+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利益联结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引进和盈农牧有限公司、广西金禾风农牧有限公司等7家养殖龙头公司,建设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18个,带动115户贫困户发展养鸡。引进南宁糖业股份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全力服务全县产业脱贫工作,带动2000多户贫困户通过发展糖料蔗和桑蚕实现增收。截至目前,累计引进培育龙头企业28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30家。
截至目前,宾阳县已认定就业“扶贫车间”19个,基本完成每镇建立一个就业“扶贫车间”的目标任务,吸纳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就业147人。
扶贫产业示范园全覆盖
近年来,宾阳县大桥镇六龙村委积极探索致富新路子,引入宾阳县三丰现代农业公司到六龙村,建设六龙村中草药特色产业扶贫示范园,通过流转土地,以“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进行合作经营。目前示范园项目规划占地面积为1000亩,主要从事中药花卉的苗木组培、研发、种植、加工,生态农作物如粮食、蔬菜、水果以及花卉的种植和休闲旅游开发。
据了解,前期六龙村通过保底助农的方式,发展农户种植中草药100亩,涉及10户贫困户。六龙村中草药特色产业扶贫示范园全面建成后,预计每亩收益约2000元,集体经济年收益可达到20万元。
在开展精准脱贫工作中,宾阳县十分重视“造血式”脱贫,立足贫困村现有资源,充分挖掘贫困村特色产业发展潜能,要求全县48个贫困村每个村至少建成1个特色产业扶贫示范园,通过示范带动助农脱贫,增加集体收入。目前,全县已有42个贫困村共进行45个特色产业扶贫示范园建设。
为推进全县贫困村特色产业扶贫示范园建设,宾阳县制定了《宾阳县贫困村特色产业扶贫示范园建设实施方案》,对建设目标和范围、建设重点、资金补助、建设要求、组织管理、保障措施等作了详细的规划。为支持产业示范园建设,宾阳县对获批的特色产业扶贫示范园,在南宁市补助的基础上再给予每个示范园10万元的创建启动资金,之后还将根据各个示范园的建园规模和脱贫带动成效适当给予追加补助。
(刘清风 蒙鸿翔)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