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山县脱贫攻坚工作纪实
运动员在攀岩大赛中攀登。赵志岸 摄
自行车手在弄拉最美赛道上飞驰。 韦惠宝 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摆脱贫困,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幸福,是我们党和国家推动发展的根本目的。”
广西壮族自治区马山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滇桂黔石漠化治理片区县,全县有11个乡镇151个行政村(社区)2298个自然屯、56.86万人口,总面积2345平方公里,其中石山面积占56.7%。2015年精准识别建档立卡贫困户23691户94366人、贫困村75个,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脱贫攻坚任务艰巨。
近年来,马山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发展机遇,在自治区、南宁市的坚强领导下,聚焦重难点,上下合力攻坚补短板打基础,确保全县贫困发生率从2016年初的20.22%降至2019年初的5.91%。
马山风电场风光。赵志岸 摄
抓党建促脱贫 把好经济发展方向标
“我们要充分发挥农村党支部作用,按照‘党建带扶贫、扶贫促党建’的思路,努力让每一个农村党组织都成为脱贫攻坚的坚强战斗堡垒,让每一名党员都成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开路先锋。”南宁市政协副主席、马山县委书记唐咸兴说。
2015年10月以来,马山县认真落实中央和广西的有关要求,组织开展了“脱贫攻坚当先锋 千山万弄党旗红”党建促脱贫行动,积极把党的组织优势、政治优势转化为脱贫攻坚的根本优势和内生动力。
马山县把脱贫攻坚作为党建工作主战场,深入实施基层党建“强基、焕能、创优、富村”工程。在支部建设和帮扶力量上,撤并整顿了16个软弱涣散的基层党组织,抓好全县151个村级“两委”班子培训教育提升建设,选派400多名各级扶贫工作队员(含第一书记)下沉一线,并派出8300多名干部结对帮扶所有贫困户。先锋引领,以“党旗领航·电商扶贫——我为家乡代言”“感党恩·争脱贫——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等主题活动为载体,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战斗力,激发贫困群众发展产业增收致富的能力。
马山县还积极对接“千企帮千村”活动,协调落实85家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结对帮扶75个贫困村,其中14个深度贫困村实现了厅级领导挂点联系和市属国企帮扶全覆盖;用活用好南宁市委、市政府连续3年每年额外给予马山县8000万元的专项财政扶持资金和13条倾斜帮扶措施;获得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广东省茂名市电白区、南宁市青秀区、南宁经开区等央企和经济强区结对帮扶,凝聚了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
马山县被誉为“中国黑山羊之乡”,黑山羊养殖遍布全县各乡镇。 马山县供图
马山县大力发展旅游业,将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陆丽红 摄
打造“马山模式” 推动多元化融合发展
多年来,马山县一直探索如何把青山绿水打造成为群众脱贫致富的金山银山。2015年以来,该县在国家体育总局登山运动管理中心、中国登山协会和广西有关方面精心指导、大力支持下,把中央、广西和南宁加快发展体育、旅游、文化产业的决策部署与脱贫攻坚工作结合起来统筹谋划、统一推进,以“体育旅游”为杠杆,撬动产业融合“大蛋糕”,创造了行之有效的“体育+旅游+扶贫”产业融合发展模式,一个个村庄正在蜕变为美丽的“桃花源”。
2016年以来,马山县持续举办地方传统特色节庆活动(中国黑山羊之乡——马山文化旅游美食节、月月生态体育旅游节),并成功承办了中国—东盟山地马拉松赛(马山站)、环广西公路自行车世界巡回赛(马山赛段)、中国—东盟山地户外体育旅游大会·攀岩大赛和全国青少年U系列攀岩联赛总决赛等系列重大体育赛事,扎实推进中国首个攀岩特色体育小镇建设,探索形成了“体育+旅游+扶贫”的马山模式,成功打造了广西较有影响力的特色体育旅游品牌。贫困群众通过提供赛事节会服务、销售农特产品、土地流转和参与旅游开发等直接获益,逐步实现增收脱贫。
马山县将体育赛事的“动”与文化旅游的“魂”及休闲农业的“静”有机结合起来,一二三产业得到融合发展,进而助推脱贫攻坚和县域发展取得显著成效。据统计,该县国内旅游者接待总量已由2014年的151万人次增长到2018年的502.65万人次,年均增长接近40%;参与旅游发展实现增收脱贫的贫困人口累计超过10000人,占全部脱贫人口的20%以上。以旅游为龙头的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9.1%。2018年3月,国务院扶贫办领导在全国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工作现场会上对马山县创新发展模式助力脱贫攻坚取得实效给予了充分肯定。近两年,该县先后获评“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广西科学发展进步县”“广西特色旅游名县”。
苏博安置点内,很多搬迁户已入住新居。覃建松 摄
瞄准短板发力 打出精准扶贫“组合拳”
“今年是决胜脱贫攻坚战的关键之年,即使有再大的压力、再多的困难、再重的任务,我们也决不能掉队。”马山县县长张自英认为,强化责任担当,打好精准扶贫“组合拳”是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的保障。
纵横当有凌云笔。一次次会议、一个个方案、一项项部署,马山县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等脱贫标准,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瞄准短板,倒排工期,下足绣花功夫,开出了一副副脱贫的“药方”。
持续改善基础设施。2016年以来,该县硬化了贫困村通屯道路634公里、实施饮水安全项目487处,确保18万农村居民饮水安全得到保障,群众出行更加便捷;完成一批公共租赁住房、危房改造项目,解决了5638户居民住房难问题;进一步实施贫困村有线电视村村通工程,2万多户农户直接受益,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得到全面提升。
扶贫先扶智。该县大力实施教育脱贫工程,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就业工作。实施义务教育学校基础设施项目工程95个,全县义务教育学校全部接入宽带网络,村级以上义务教育学校教育云服务平台建设实现全覆盖,抓好全县控辍保学工作。
2018年,马山县通过举办粤桂帮扶、“春风行动”等扶贫就业专场招聘会,促进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2086人;创建扶贫车间52家,带动贫困人口就业1622人;定向聘用1028名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成员担任生态护林员;完善综合性扶贫政策措施和脱贫攻坚保障体系,全县符合参保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参保率达到100%;落实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先诊疗后付费政策,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患特殊慢性病门诊报销比例达86.41%,患病住院报销比例达90.28%。
经过科学部署、扎实推动,结出了累累硕果:2016年至2018年,该县共有38个贫困村摘帽,70495人脱贫,贫困人口减至2.8万人,贫困发生率降至2019年初的5.91%。
加方乡龙岗村的扶贫车间为当地群众提供了在家门口就业的机会。 覃建松 摄
齐心协力助脱贫 撸起袖子加油干
在脱贫攻坚的路上,每个人都是参与者,要实现脱贫致富,必须上下齐心。
“窝在穷山讨饭吃”是马山县古零镇羊山村贫困户过去生活的真实写照。近年来,羊山村以攀岩运动为核心,打造特色体育小镇,将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走出了一条旅游扶贫的特色道路。目前,羊山村的乡村旅游项目惠及周边1000余户农户,越来越多的村民吃上了“旅游饭”,实现了每户年均收入3万元以上。
在外经商多年的乔利乡村民蒙有胜,流转村民零碎土地,建设了马山乔利果蔬产业示范区,以合作社为龙头建立与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引导贫困户有序参与经营,积极推动贫困户以土地或扶贫资金入股,把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贫困户变股民。
在脱贫攻坚战中,马山的干部群众和农业龙头企业发挥着各自的作用,如今,马山扶贫产业扎实推进,覆盖面越来越广。
2018年,该县通过落实产业奖补政策,扶持2.1万户贫困家庭发展特色种养,县级“5+2”特色产业覆盖率达91.6%。创建46个特色产业扶贫示范园,直接带动1.22万贫困人口年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全县75个贫困村都建有村民合作社,共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317个,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达到3万元以上,逐步形成了以黑山羊、里当鸡、金银花、桑蚕、旱藕等特色产业为主导的发展格局,探索出了多个切实可行的扶贫产业模式。
搬出旧瓦房,住进新楼房,是许多贫困户的心愿。近年来,在精准扶贫政策支持下,马山县贫困户逐步搬出贫瘠大山,在新的环境里开创新的生活。目前,该县建成安置房5279套、搬迁入住21300人,完成任务数的100.4%。马山县还注重抓好易地扶贫搬迁人员的产业、就业、就学、就医、社保等搬迁后续服务管理保障工作,确保贫困群众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
粤桂扶贫协作重点项目马山电白小学2018年3月开工建设,历经10个月的建设,于2019年春季学期正式开学,目前该校有6个年级22个班1000名学生就读。该项目有效解决了搬迁户子女入学的问题,也创造了马山县教育史上建设速度之最。
“马山县将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突出问题导向,狠抓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和工作落实,坚决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确保今年实现整县脱贫摘帽目标。”唐咸兴的话语掷地有声。
(记者杨盛 通讯员覃建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