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考河湿地公园—— 河畅水清岸绿景美 内河治理生态蝶变
总书记的嘱托
2017年4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南宁考察那考河生态综合整治项目时指出,顺应自然、追求天人合一,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理念,也是今天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遵循。广西生态优势金不换,要坚持把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作为基本方针,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作为基本目标,使八桂大地青山常在、清水长流、空气常新,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质量的增长点、成为展现美丽形象的发力点。
黑臭水体治理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事关首府生态环境保护和长远发展。南宁市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始终从政治和全局的高度,切实抓好黑臭水体治理工作,扎实推动中央各项决策部署在首府得到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高标准高质量打好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
南宁市委、市政府本着对党负责、对人民负责、对子孙后代负责的态度,把黑臭水体治理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和重大民生工程来抓,坚持规划引领,抓实基础建设,推动治理创新,强化执法监管,高标准高质量打好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在全市上下共同努力下,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首府落地生根,“治水、建城、为民”深入人心,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全面推进黑臭水体治理已经成为全市共识,我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治理有序推进、取得了初步成效。
那考河:自然湿地生野趣
那考河生态综合整治项目成为国家住建部海绵城市和财政部 PPP双试点样板,形成了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南宁经验。记者潘浩摄
在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的鼓舞下,两年来,南宁北排水环境科技有限公司继续做好那考河的运营管理工作,做到精细化管理,让那考河绿水长清。同时,总结那考河治理经验成果,为南宁市其他内河治理提供借鉴。
与建成初期相比,如今的那考河正从人造公园逐步恢复自然湿地的面貌:广袤的美人蕉田辟出了水生植物试验区,让自然物种参与湿地的建设;在岩石瀑布上,自然生长了很多绿色亲水植被;白鹭、水鸭等野生鸟类在岸边的草丛里安家。
那考河湿地公园环境优美,游人流连忘返。记者潘浩摄
“以前那考河是臭水沟,现在成了美丽的湿地公园。生态环境的变化让老百姓有了幸福感。”市民罗梅高兴地说,这两年来,那考河湿地公园越变越美,还增添了很多板凳和垃圾筒等设施,让市民游玩更便利。
从无人问津的臭水沟,到游客接踵而至的湿地公园,那考河的美丽蝶变让人惊喜。
该项目在全国首创“一个核心,两种理念”的城市水环境治理“那考河模式”:以PPP模式为核心、全流域治理理念和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为经纬,通过社会资本引入,河道全线截污,海绵城市技术“造血”,把长6.35公里的那考河打造成一个生态海绵体。
那考河湿地公园已成为南宁市最具生态特色的精品旅游点之一。(兴宁区委宣传部供图)
南宁北排水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柏春荫告诉记者,如今,那考河污水处理厂出水100%达标,经过30次断面考核,各项数据均优于考核指标,公园还增添了安全设施、游客休息设施等配套设施,并对上游的部分黑臭水体开展综合治理,成效明显。
那考河生态综合整治项目成为国家住建部海绵城市和财政部PPP双试点样板,获得了2017年“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并入选国家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典型案例,形成了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南宁经验。
沙江河:一江浊水复清流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要系统治理水污染。南宁建成区共有18条内河,如何接力治水,让内河重获新生?南宁市坚持“治水、建城、为民”城市工作主线,开展城市内河综合治理,还老百姓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生态环境。
在那考河流域治理的带动下,邕江、沙江河、心圩江、水塘江及黑臭水体治理等一批运用新理念新模式治理的项目全面启动,并取得成效。
河畔栈道流清水,河岸鲜花融锦带……今年1月初,鸡村村民身边的小河流——沙江河的变化让他们看在眼里,喜在心上。
鸡村村民黄先生点赞沙江河的变化:“过去,沙江河河水恶臭难闻,家里的门窗都必须紧闭。现在河水变清了,周边的景观也越来越美了。”记者在沙江河河畔看到,经过改造建设,河道中的黑臭污水被抽取殆尽,取而代之的是清水潺潺,两岸景观宜人。
沙江河是竹排江流域上游支流,多年来,沙江河两岸缺乏污水收集管网,生产及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河道,水体受到污染。
借鉴那考河治理的成功经验,沙江河流域综合整治PPP项目于2017年动工,按照全流域治理和海绵城市建设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治理。
沙江河治理项目以“清水绿岸、鱼翔浅底”为主题,在全流域打造面积约6.2万平方米的湿地景观带,营造诗情画意的内河景色,与那考河景观带相映成趣。与那考河不同的是,沙江河拥有广西首座全地埋式再生水厂,该厂每天可处理约5万立方米污水,出水可达到地表四类水的标准。
该项目已于2019年1月1日进入正式运营期。所有海绵设施已投入使用,其中,处理调蓄池、雨水花园、植草沟等海绵设施成为污水处理的“利器”。
“沙江河再生水厂建成后,沿线污水得到有效管控,有效解决了沙江河河道污染顽疾,使受污染的河水恢复清澈,重现水清岸绿的景象。”南宁北排水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北排沙江河项目现场工程师黄宗涛说。
黑臭水体治理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事关首府生态环境保护和长远发展,加快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更是落实中央环保督查整改工作的重要举措。两年来,南宁市坚持“治水、建城、为民”城市工作主线,借鉴那考河治理的成功经验,在全市18条内河中按照全流域、全要素系统治理的思路,强化“控源截污、内源治理、生态修复、活水保质”措施,确保黑臭水体整治专项督查反馈问题整改工作终端见效。
南宁市通过把握关键重点,抓好黑臭水体治理五大攻坚行动,即抓好污水处理厂攻坚、管网整治攻坚、河湖清淤攻坚、用地征拆攻坚、生态修复攻坚等5个专项治理攻坚工作,坚决打好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
今年,南宁市将大力推进重点河段长效治理,加快水塘江PPP项目、心圩江PPP项目以及那平江、马巢河、亭子冲、朝阳溪、凤凰江等流域治理项目建设。另外,建成水塘江、心圩江下游、西明江3座污水处理厂。
南湖:海绵改造赢赞誉
生态南湖。记者潘浩摄
近日,成群的白鹭飞到了南湖公园上湖的生态岛,它们时而展翅飞翔在蓝天下,时而停驻在生态岛上觅食栖息,灵动娴雅的身姿成为南湖公园里一道动人的风景线。
建设生态岛成为南湖水质改善项目的一大亮点。南湖完成水质改善后,成效有目共睹:南湖湖底布满了沉水植物,湖面清澈见底,游鱼细石依稀可见,湖中的4座生态岛草木葱茏,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鸟类在此栖息觅食,展现出和谐美丽的自然画卷。
“海绵城市”是南宁水环境治理的重要内容之一,作为南宁市“海绵城市”改造的示范项目之一,南湖公园先后实施了环湖路改造工程、海绵化综合改造工程、南湖水质改善项目和南湖环湖景观亮化提升工程,打造一个“渗、滞、蓄、净、用、排”一体的海绵城市示范公园。
南湖环湖路经过海绵化改造后,南湖水质得到改善,周边景观得到提升。图为市民在南湖环湖路散步。记者潘浩摄
南湖环湖路经过海绵化改造后,南湖水质得到改善,周边景观得到提升,每天晚上都引来“夜跑族”锻炼身体。南湖海绵化综合改造工程主要通过雨水花园、透水铺装的形式来收集和利用雨水。
从遍布公园的雨水花园,到顺着环湖路延伸的植草沟,再到全园透水铺装,都是南湖公园海绵化改造的特色,让雨水有了更多的缓降空间,被一层层“海绵”慢慢吸收。
南湖的海绵化改造赢得了市民的赞誉。“每天晚饭后,我们常在南湖边散步,发现湖里的鱼多了,鸟也越来越多了。”居住在埌东菜市附近的市民王先生说,这些变化让他感到很兴奋。“现在的南湖公园真正实现了‘小雨不湿鞋,中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市民方大姐赞叹道,这里环境舒适,绿化工作做得很好。
南湖公园的变化是南宁市海绵城市试点建设取得明显成效的缩影。近年来,南宁市围绕“海绵城市”总体建设目标,从体制机制建设、规划建设管控、系统治黑除涝、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等多方面扎实开展工作,精心开展了一大批涉及小区、公共建筑、道路广场、公园绿地、水生态修复等与“海绵城市”建设相关的工程,在54.6平方公里的试点区域内,建成了262个项目,现在城市里山更青、水更绿,人民群众的生活更幸福。
数字解码
●南宁市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区面积为54.6平方公里。截至2019年2月,已开工319项,已完工项目262个,实际完成总投资111.47亿元,投资完成比127.10%,已实现三年实施计划要求。
●两年来,南宁市对那考河、茅桥湖、南湖、青秀湖等15条河湖水系岸线的提升优化,形成了优质生态廊道,水域面积占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区面积的8.96%,比海绵城市试点建设前增加了3.69%。
●11个改扩建和新建污水处理厂已开工。2018年建成沙江河再生水厂(5万吨/日)和三塘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提升工程(新增2万吨/日),投入运营仙葫开发区3座一体化站。目前,心圩江上游、心圩江下游、西明江、水塘江、物流园、茅桥、朝阳溪、那平江等8个污水处理厂已开工建设,埌东污水处理厂四期、江南污水处理厂水质提标及三期、三塘污水处理厂水质提标及二期等3个污水处理厂改扩建项目正在加快推进。
●截至2019年3月底,全面铺开石埠河、水塘江等21个重点河段清淤工作,完成清淤34.6万立方米。
爱国情 奋斗者
像爱护眼睛一样保护那考河
南宁北排水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河道工程师赵帅
赵帅
曾被称为臭水沟的那考河虽偏安南宁城区东北面一隅,但经过近两年的生态综合整治,已成为水清岸绿的湿地公园,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游览观光。靓丽景观的背后,是北排人的默默付出。
“那考河湿地公园建成后,我们运营管理的任务更重了。”南宁北排水环境科技有限公司的河道工程师赵帅说。
巡河,是赵帅每天的“必修课”。溯河而上,春日暖阳下,只见鸟语花香、流水潺潺,滨水间成片的美人蕉在风中轻轻摇曳着,与周遭种类繁多的野趣植物相映成趣;河道两岸栽种了大量桂花树和朱槿,东盟和壮乡风情雕塑点缀其中,野鸭、白鹭成双成对在湖洲草滩间嬉戏、欢歌……
行走间,一名拿着塑料桶准备放生鱼类的市民引起了赵帅的注意。“大姐,这里不能随意放生,这些鱼类会导致净水植物被蚕食掉,从而影响水质。”赵帅的耐心解释,让这名市民明白了生态平衡对于湿地公园的重要性。当看到栈道边的一处绿植出现缺损时,赵帅立即致电林园工人,让他们尽快补植。
监控水质、巡查河道、完善设施……尽管每天的工作内容很多,但赵帅却乐在其中。
“我们北排人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像爱护眼睛一样保护那考河。”赵帅告诉记者,那考河已经成为城市内河流域黑臭水体综合治理的标杆,他们将继续做好那考河的运营管理工作,做到精细化管理,让那考河绿水长清。
夜以继日鏖战施工不言苦
南宁北排水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北排沙江河项目现场工程师黄宗涛
走在沙江河畔的观江步道,河畔的景观,生态自然且极具野趣,最大的变化在于水质,原本乌黑腥臭的水体变成了汩汩清流,源源不断地从潜流湿地排入水渠,然后顺着管道注入拓宽清淤后的沙江河。
此情此景让南宁北排水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北排沙江河项目现场工程师黄宗涛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沙江河的治理借鉴了那考河治理的成功经验。黄宗涛告诉记者,沙江河综合整治项目在实施过程中注重实现更科学、更生态、更经济、更可持续发展。过去的污水处理厂,都是硬邦邦的水泥建筑,沙江河再生水厂采用地埋式建设,在上面建设一座公园。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作为项目现场工程师的黄宗涛负责各种协调工作,紧盯工期,协调施工单位战晴天、抢雨天,全力推进工程进度。同时,对施工现场安全生产活动实施监督。
一年多的日晒雨淋,晒黑了黄宗涛的脸庞,也在他眼角刻下深深沟壑,但随着沙江河综合整治项目基本完工,黄宗涛也收获了幸福。
目前,再生水厂已经正式运营,河道沿岸的污水直排口连入管网,截流后的污水被送到沙江河再生水厂进行净化处理。“这里每天可以处理5万吨污水。”黄宗涛说,沙江河的污水需经过5道工序的处理,直到变成清水后才能注入河道,目前,沙江河的水质已达到地表四类水标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