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南宁新闻县区开发区五象新区节庆活动东盟经济畅游绿城

 

南宁市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公报发布

发布时间: 2020-04-01 |来源: 南宁日报 |作者: 韦静 |责任编辑: 李鑫

南宁市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公报发布

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发展质量稳步提升

 

3月30日,南宁市统计局、南宁市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对外公布南宁市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公报。此次普查既摸清了我市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规模、布局和效益,了解了我市产业组织、产业结构、产业技术、产业形态的现状以及各生产要素的构成,也掌握了全部法人单位资产负债状况和新兴产业发展情况,进一步查实了各类单位的基本情况和主要产品产量、服务活动,全面准确反映了我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动能培育壮大、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等方面的新进展。

全面摸清家底 

二三产业法人单位五年增加10万个

南宁市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的标准时点是2018年12月31日,普查的时期资料为2018年度,普查对象是在我市范围内从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活动的全部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经营户。

根据普查结果,2018年末,全市从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活动的法人单位共有15.22万个,比2013年末(2013年是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年份,下同)增加10万个,增长191.6%;产业活动单位17.25万个,增加10.72万个,增长164.2%;个体经营户28.02万个。

2018年末,南宁市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法人单位中,位居前三的行业是:批发和零售业4.69万个,占30.8%;租赁和商务服务业2.78万个,占18.3%;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1.18万个,占7.7%。在个体经营户中,位居前三的行业是:批发和零售业18.2万个,占64.9%;住宿和餐饮业3.31万个,占11.8%;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2.64万个,占9.4%。

普查数据很好地反映了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等方面的新进展,尤其是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稳定器”作用日益凸显。如在从业人数方面,2018年末,全市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共有203.06万人,比2013年末增加35.22万人,增长21.0%。其中,第三产业的从业人员为138.87万人,增加45.36万人,增长48.5%。由此看来,第三产业吸纳就业“蓄水池”的功能在不断增强。

“二产补短板”显成效 

 2018年制造业占全市工业企业法人单位93.3%

近年来,南宁市坚持“二产补短板”工作思路,深入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大力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先进装备制造业等三大重点产业,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所取得的成效从普查结果中可窥一二。

数据显示,2018年末,南宁市共有工业企业法人单位8572个,比2013年末增长86.2%。在工业企业法人单位中,制造业以7997个占比高达93.3%。在工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制造业占92.3%。在工业行业大类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从业人员数位居前三位,分别占10.8%、10.6%和10.0%。

此次普查公告还公布了我市部分新兴产业基本情况,从数据上看,2018年末,南宁市从事战略性新兴产业生产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法人单位161个,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法人单位的16.2%。其中,生物产业69个,占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法人单位的42.86%;节能环保产业30个,占18.6%;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21个,占13.0%,新动能培育壮大的趋势正日益凸显。

首府工业的“含金量”在逐步提高,数据显示:2018年末,南宁市共有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企业法人单位98个,比2013年末增长15.3%;占规模以上制造业的比重为9.9%,比2013年提高1.1个百分点。2018年,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企业法人单位全年专利申请量145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95件,分别比2013年增长57.6%和102.1%;发明专利申请所占比重为65.5%,比规模以上制造业平均水平高27.9个百分点。

此外,2018年,我市开展R&D活动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法人单位110个,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法人单位的11.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法人单位R&D经费支出11.81亿元,比2013年增长2.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法人单位全年专利申请量1324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498件,分别比2013年增长104.0%和38.3%;发明专利申请所占比重为37.6%。

第三产业百花齐放 

民生领域企业法人数量和从业人数双增长

南宁市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公报还发布了第三产业中的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等多方面的主要数据,这些领域的企业法人单位数量和从业人员均呈现双增长态势,第三产业在丰富和方便市民生活的同时,还有力拉动了全市经济社会增长。

衣食住行领域欣欣向荣:2018年末,全市共有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分别比2013年末增长156.8%和19.4%;全市共有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分别比2013年末增长234.4%和20.8%;全市共有住宿和餐饮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分别比2013年末增长259.6%和20.4%。

科教文卫领域百花齐放。2018年末,全市共有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和从业人员分别比2013年末增长568.9%和110.8%;全市共有教育法人单位、从业人员分别比2013年末增长71.9%和26.6%;全市共有卫生和社会工作法人单位、从业人员分别比2013年末增长33.2%和34.7%;全市共有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分别比2013年末增长254.6%和28.7%。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