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改革,让营商环境更“宜人”
改革,让营商环境更“宜人”
——我市深入贯彻落实“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扩大开放、担当实干”十六字工作方针系列报道(一)
南宁通过打好“优化营商环境攻坚突破年”主动仗,坚决破除瓶颈与阻碍,为高质量发展按下“加速键”。图为蓝天白云下,南宁迸发出勃勃生机。记者潘浩摄
“互联网+不动产登记”被列为国务院第六次大督查32项典型经验之一,促进社会投资健康发展、企业债券发行、债券品种创新与风险防范等工作获国务院督查激励;“智慧人社”等经验做法获国家部委肯定推广,“创新全链条审批服务开启办事创业‘一事通办’新模式”获2019年中国政府信息化管理创新奖;企业开办、登记财产、获得电力等营商环境指标进入国内一流水平;市区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1.2%,综合指数达2013年以来的最好水平;健康南宁加快建设,全面推开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教育高质量发展,入选国家优质普惠学前教育资源扩容第一批试点城市……
这一个个新突破,缘于我市聚焦优化营商环境,坚定不移深化改革的决心与力度。
优化营商环境就是一场革故鼎新、破旧立新的革命。去年以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扩大开放、担当实干”十六字工作方针,以改革再深入的勇气,对标全国最先进水平,全面查问题、找查距、出重拳、下猛药,坚决打好“优化营商环境攻坚突破年”主动仗,坚决破除瓶颈与阻碍,促进营商环境整体提升,为高质量发展按下“加速键”。
坚持便企利民导向以改革提升政务服务满意度
南宁万有国际旅游度假区酒店会议中心项目于今年3月27日签订《土地出让合同》后,南宁市行政审批局根据“拿地即开工”改革的新模式,当天即发放项目基坑支护工程施工许可证,企业实现了“拿地即开工”。
日前,我市印发《关于南宁市工程建设项目试行“拿地即开工”改革的通知》,在全区率先全面系统推行“拿地即开工”模式,促进工程建设项目早施工、早投产。
这是我市深化“放管服”改革的一个生动案例。
只有最大限度释放改革红利,才能推动营商环境不断优化。我市坚持便企利民导向,从企业最渴望解决、最难办的事情上寻求突破,打掉优化营商环境的“拦路虎”,全力营造与首府城市地位相匹配的良好营商环境,让企业和群众办事更方便、快捷、高效。
去年以来,我市创新住所申报承诺制改革和“一号通”套餐服务,推进公章刻制、税控盘、证照寄递费用“政府补贴”政策,实现企业开办零成本;125个政务套餐服务实现“一件事、多证照、一份表、同步办”,市本级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99%,1476个事项“最多跑一次”,48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承诺审批,不动产登记、人社、出入境等业务领域“同城通办”,发布人社服务“秒办”“免办”事项清单,实现家门口“就近办”“简易办”;创新“多图联审”“多测合一”“项目带方案出让”“拿地即开工”等审批,推动项目审批提速80%以上;推行企业注销“一网”服务,实行税务注销分类处理,企业退出效率提升30%。一系列实实在在的改革相继推出,最大限度激发了市场活力,真真正正惠及了群众和企业。
提升要素供给能力以改革增强城市投资吸引力
企业负担轻了,活力才能激发。我市实施降本减负政策,2019年累计新增减税96.55亿元,累计有252万户次纳税人享受红利;累计降低用电、用水成本分别为7.7亿元和6028万元;停止收取并集中清退历年政府采购各类保证金1.3亿元;设立中小微企业孵化基金,推进“4321”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建设,为企业节约融资成本2071.44万元;试行市级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核销制,有效降低企业用地成本。
为企业减负的同时,我市着力破解要素制约矛盾,逐步构建企业全生命周期精准服务体系,让企业进得来、留得住、长得大、发展好。
破解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问题。在全区率先创新推行涉企政策兑现“一窗申办”服务。推动各级政务服务大厅设立政策兑现专窗,将原分散在市直各单位的涉企优惠政策实行集中咨询、申报、办理、兑现等,一个窗口受理所有政策兑现。2019年共兑现各类政府补贴26.389亿元。
破解融资难问题。设立南宁市企业融资服务中心、南宁市股权融资服务中心。在南宁市民中心引入8家银行机构、2家担保公司及1家小额贷款公司入驻,提供银企对话平台,破解企业融资难问题。
破解人才短缺问题。改革人才落户体制,实行青年人才“零门槛”落户,加大青年人才留邕创业金融扶持,发放“灵活就业社保补贴”5316.36万元。
破解供需对接不畅、信息碎片化等问题。在全区率先提出“发展机会清单”,通过应用场景项目化、指标化、清单化的表达模式,向社会定期、动态发布发展机会信息,实现从“给优惠”到“给机会”转变,为企业创造更多市场机会。
注重法治公平公正以改革提升城市现代治理能力
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是良好营商环境的一个重要维度。去年以来,我市全方位打造企业营商环境法治化的“艳阳天”——
构建“一网联动、随机抽查、综合执法、联合监管”的新型监管模式,双随机抽查事项覆盖率达92%,监管执法信息公示率100%,推动全市知识产权纠纷行政调解机构市县全覆盖。建立企业破产办理府院联动机制,每年设立企业破产专项资金300万元,规范破产案件审计、鉴定、评估等环节,降低破产案件审理成本。建立保护少数投资者案件审理团队,推行“简案快审、难案精审”,审慎司法干预。推进智慧法院建设,建立健全合同执行快审机制,全市法院金融借款合同纠纷案件法定审限内结案率达99%,法院当事人服判息诉率为78%,有效减少综合诉讼和执行成本。
2019年底,我市入围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实地评估56个“综合示范创建候选地区”,法治政府建设迈入全国前列。
此外,我市健全长效管理机制,借助第三方评估、统计专报、专项督查、“红黑榜”等,健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整改评估机制。印发《南宁市优化营商环境考评办法》,健全激励约束机制,激发各部门“微改革”“微创新”,让群众享受到更多民生红利。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2019年,我市全年新签5000万元以上项目605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34个。全年新增市场主体14万户,增长20.2%,存量和增量均居全区首位。
(记者/杨静、韦柳河、肖瑛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