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南宁新闻县区开发区五象新区节庆活动东盟经济畅游绿城

 

南宁市加强非遗传承保护推动民族文化繁荣发展

发布时间: 2020-09-24 |来源: 南宁日报 |作者: 郭少东 |责任编辑: 李鑫

在青秀区南阳镇下田坡“非遗+扶贫”壮衣工坊,非遗传承人对工坊工人进行服饰制作培训。记者赖有光摄

 

近日,记者走进位于江南区沙井街道东南村周家坡的南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这个在周家坡古建筑群基础上打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已逐渐成为南宁市民了解非遗、传承非遗、享受非遗的文化乐园。

在南宁市,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基本同步建立了传承基地或传承示范户,并给予传承基地、传承人一定的经费扶持,鼓励传承人开展传习活动,培养后继人才。同时,建立非遗传承基地、传承示范户、非遗扶贫就业工坊等各类非遗保护平台,推进壮族歌圩文化(南宁)生态保护区建设。我市在推进非遗保护平台建设的同时,每年精心开展非遗保护工作培训,通过现场教学、观摩体验等形式传承发展非遗文化、民族文化和民间文化。

在每年的“壮族三月三·八桂嘉年华”文化旅游活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宣传活动中,我市通过精心组织策划各类非遗展示宣传活动,集中展现本地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让非遗“见人见物见生活”。

2019年以来,我市还组织开展“南宁礼物”大赛、民族服饰大赛等具有民俗文化特色的赛事活动,不断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同时,以“壮族三月三”为契机,全市各级各部门开展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民俗节庆活动,大力宣传展示民族文化。如,青秀区举办了“芭蕉香火龙文化节”,内容包括壮族三月三“芭蕉香火龙文化节”开幕式暨国际舞龙大赛、“三月三歌仙节”等,为节日集聚人气;南宁乡村大世界举办“三月三”壮乡美食节,推出壮乡长桌宴、壮乡簸箕宴,为游客献上了富有壮乡特色的美食。

在非遗对外传播交流方面,我市立足区域特色,充分利用地缘优势,精心搭建传播平台,不断探寻南宁非遗对外传播新路径。如,每年举办中国—东盟(南宁)戏剧周、文化走亲等文化活动,

让我市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走出国门。同时,积极搭建对外民族文化交流的渠道,组织艺术院团开展对外民族文化交流演出,有效带动南宁文化影响力、辐射力的提升。值得一提的是,我市组织开展的“文化走亲东盟行”活动,通过赴东盟各国举办交流演出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赢得了东盟各国人民的欢迎和赞誉。已连续7年举办的中国—东盟(南宁)戏剧周有效推动了东盟各国的艺术交流和文明互鉴,被纳入文化部主办的“中国—东盟文化论坛”项目。

近年来,南宁市认真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立足区域特色,切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和合理利用工作,多举措鼓励和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开展传习活动,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促进民族文化不断繁荣发展。

据统计,2016年以来,我市新增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2人、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41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35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63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59人。截至目前,我市共有7项国家级、139项自治区级、211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5人,自治区级代表性传承人77人,市级代表性传承人181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