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南宁新闻县区开发区五象新区节庆活动东盟经济畅游绿城

 

南宁守初心担使命 强首府促发展

发布时间: 2021-01-15 |来源: 南宁日报 |作者: 尹海明 韦静 |责任编辑: 李鑫

守初心担使命强首府促发展

——南宁市“十三五”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综述

五年,是时间的标尺,也是发展新高度。回望这五年,南宁既有砥砺前行、爬坡过坎的坚韧和勇毅,也有乘风破浪、阔步前进的浩荡和豪迈。  

“十三五”期间,南宁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按照“三大定位”新使命和“五个扎实”新要求,真抓实干,善作善成,造福于民,全面落实强首府战略,推动各项事业取得新成绩,奋力推动首府经济社会向更高质量发展,“十三五”规划胜利收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

五年来,南宁市始终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守正笃实、久久为功,办成了许多实事难事,办好了许多喜事盛事,向党中央、自治区和全市各族人民交出了一份靓丽的答卷。 

这五年,是经济结构持续优化的五年,南宁在创新发展中砥砺前行,点燃了接续奋斗的引擎;

这五年,是城乡区域同步提升的五年,南宁在协调发展中行稳致远,奠定了未来发展的基础; 

这五年,是生态环境日益美好的五年,南宁在绿色发展中谱写新篇,绘就了绿水青山的画卷;

这五年,是“南宁渠道”不断深化的五年,南宁在开放发展中引领潮流,构建了互利合作的格局;

这五年,是民计民生不断改善的五年,南宁在共享发展中惠及民生,交出了高质量小康的答卷;

这五年,是党的建设全面推进的五年,南宁在强基铸魂中擎旗奋进,展现了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

历史的画卷,在砥砺奋进中铺展;时代的华章,在新的奋斗中书写。站在“十三五”与“十四五”交汇的新起点,南宁市将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扩大开放、担当实干,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全面落实强首府战略,全力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在谱写建设壮美广西、共圆复兴梦想新篇章中走前头作表率,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中开好局起好步。  

创新发展动力澎湃

2020年4月16日,对于广西南南铝加工有限公司而言是值得铭记的日子:首套国产自主高端高精铝合金中厚板辊底炉在南宁点火热试车。 

“这是国产铝合金中厚板关键热处理装备零的突破,打通了航空航天铝合金中厚板全线生产装备中受制于人的最后一环,填补了国内空白,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广西先进铝加工创新中心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王昭东说。

这是“十三五”时期,南宁市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二产补短板、三产强优势、一产显特色”,不断增强产业综合竞争力结出的累累硕果。 

“十三五”以来,我市既处于攻坚克难、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更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惟其艰难,更显勇毅。五年来,南宁市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以创新引领产业转型升级,经济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成绩、涌现新亮点。创新已成为“十三五”期间南宁市高质量发展征程中的高频词汇。 

创新引领产业“转”出新生机。工业转型升级不断加快,工业高质量发展基础持续夯实,以瑞声科技为龙头打造的智能终端产业链初显成效;合众、天际、万有等一批强首府标志性重大产业项目开工建设,浪潮项目、数广宝德等取得新突破;2019年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三大重点产业产值占全市工业产值比重达37.1%,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突破1000家。

创新驱动跑出发展“加速度”。南宁·中关村形成“一基地、一中心、一园区”的空间格局,已累计培育和引进6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42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4家规模以上企业、7家广西瞪羚企业(含2家培育入库)和3家新三板挂牌企业,溢出效应逐步显现。全市新增国家级孵化器3家,自治区级孵化器6家;新增国家级众创空间5家,自治区级众创空间22家。科技进步贡献率由2015年的55%提升到2019年的58.8%。

革故鼎新释放发展新动能。1283个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全国首创公共资产负债管理智能云平台内涵和外延不断扩展……创新激发出南宁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能,更多适宜的种子在适宜的环境中开花结果。  

协调发展多点开花

滚滚邕江奔涌向前,将城市分成了江南、江北两大区域。在岁月变迁中,邕江两岸呈现出城市格局的更新与飞越发展——重点向南,实现江南、江北比翼齐飞。  

经过多年建设,静卧于江南的五象新区正绚烂绽放,成为一个产业集聚、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的高质量发展新区,让生活在这里的居民更有幸福感、获得感。

一子落,全局活。五象新区蓬勃发展的背后,是南宁统筹规划、协调发展的战略构想。 

千钧将一羽,轻重在平衡。实现“十三五”发展蓝图,协调发展是关键之举,五年来,南宁市大力践行协调发展理念,创新发展思路、优化发展举措,不断增强发展整体性,在协调发展中拓宽发展空间,在加强薄弱领域中增强发展后劲。

不为“亮点”遮望眼,盯住“痛点”下苦功,“协调”成为首府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发展成果惠及广大城乡居民—— 

城市空间加快重塑,城乡一体化蹄疾步稳。五象新区核心区基本成型,“再造一个新南宁”蓝图变成现实,武鸣区同城化发展步伐加快,南宁都市圈基本形成;各县县城及一批重点镇提质扩容,县域经济实力逐步壮大,城乡差距逐步缩小。

2019年底建成区面积299.3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734.48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63.7%,比2015年提高4.4个百分点。

乡村振兴如火如荼,脱贫攻坚连战连胜。协调发展,既要城市繁荣,也不让农村凋敝。“美丽南宁”乡村建设活动深入开展,广大乡村地区正逐步成为“农民生活的幸福家园,市民向往的休闲乐园”,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城乡协调发展呈现新格局。  物质丰裕,精神丰富,“两个文明”齐头并进。南宁市坚持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之路,让文明滋养城市,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城市治理水平明显提升;交通设施不断完善,百姓出行更为便捷;“五个礼让”成为每个人的行动自觉…… 

绿色发展扎实推进

在初冬阳光的照耀下,朝阳溪的清水轻轻拍打堤坝,沿岸散步的市民用脚步细细丈量这座城市的美好。 

昔日臭水沟,今日青罗带。经过集中综合整治,朝阳溪全流域消除了黑臭水体,沿线河道成为纵贯城市中心区的“景观轴”。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如今,在南宁,处处呈现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之美:整治一条江,改变一座城,百里秀美邕江唱响生态文明赞歌;天朗气清,“南宁蓝”的颜值让市民拥有更多幸福感;八尺江畔,南宁园博园诗画仙境,首府再添绿色新地标、城市新名片……  

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南宁市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治水、建城、为民”的城市工作主线,扎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着力推动绿城品质升级,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质量的增长点、成为展现美丽形象的发力点。

一片蓝天驻首府。空气质量综合指数稳居全国省会(首府)城市前列,优良率稳定保持在90%以上,“南宁蓝”保持常态,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市通过国家考核验收。 

一江碧水绕城过。境内流域水质优良比例继续保持100%,连续多年实现“Ⅱ类水入境、Ⅱ类水出境”;成功入围国家2019年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成效明显,全市建成区原普查发现的38个黑臭河段基本消除黑臭,那考河生态综合整治项目获“中国人居环境奖”范例奖,江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百里秀美邕江”全面展现。

一城绿树展风情。成功举办第十二届中国(南宁)国际园林博览会,南宁园博园成为壮乡首府绿色新地标。连续三年蝉联全国“美丽山水城市”,荣获“国家森林城市”和全国首批“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全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0.87%,人均公园绿地12.19平方米,百姓在绿色发展中共享绿色福祉,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增强。  

 

开放发展引领潮流

2019年8月30日,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南宁片区揭牌运行,成为新时代首府南宁改革开放进程中的一座重要里程碑。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揭牌一年多来,南宁片区累计新增企业超8000家,7家世界500强公司新注册成立22家企业,4家中国500强公司新注册成立8家企业,成为拉动南宁对外高质量发展的强力引擎。

南宁发展的优势在区位,潜力在开放,出路也在开放。“十三五”以来,南宁市充分发挥独特区位优势,持续畅通“南宁渠道”,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在全区构建“南向、北联、东融、西合”全方位开放发展新格局中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盘活了开放发展这一盘棋。 

建互联互通新枢纽。动车通达香港特别行政区、3个直辖市、15个省会城市,南宁吴圩国际机场基本形成了覆盖东盟和国内主要城市的“东盟通”和“省会通”航线网络格局,高速公路初步形成“一环六射三横一纵”高速网络。

筑开放合作新高地。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南宁片区、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南宁核心区、中国—东盟信息港南宁核心基地、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等国家级开放平台加快建设,南宁临空经济示范区获批建设。 

展“南宁渠道”新作为。圆满服务第13至17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以东盟为重点的国际交流合作不断深化;苏迪曼杯世界羽毛球混合团体锦标赛、“中国杯”国际足球锦标赛、环广西公路自行车世界巡回赛(南宁站)等赛事精彩纷呈;“春天的旋律”跨国春晚、“文化走亲东盟行”等文化交流活动常办常新。

创开放型经济新优势。坚持“走出去”“引进来”,大力引进世界500强、中国500强、行业龙头企业,2019年与全球205个国家和地区开展贸易往来,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突破700亿元,较2015年翻一番。  

 

共享发展惠及民生

拧开水龙头,舒舒服服洗把脸,再打一桶水拌饲料喂猪……在隆安县都结乡陇选村内雷屯,村民马日安每天的幸福生活就是从接一桶干净的自来水开始。 

缺水,是石漠化地区群众的“痛点”。面对隆安县3.2万人口长期“吃水难、水难吃”困境,南宁创新启动集中连片跨区域供水工程,隆安县石漠化山区彻底告别缺水历史。

汩汩清泉流入千家万户,“民生痛点”变身为“发展支点”:昔日草木难生的石漠化区域村庄,如今正变得生机勃勃、风光无限。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十三五”以来,南宁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人民福祉作为最大追求,用改革解决发展中的难题,以更大的力度、更实的举措,保障和改善民生。

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在脱贫攻坚这幅气势恢宏的画卷中,南宁市按照“跟上、盯住、办好”要求,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全力打好“四大战役”,书写着“一个都不能少”的精彩故事。4个贫困县(区)全部摘帽、421个贫困村全部出列、41.31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决战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 

完善交通路网,开拓幸福生活。南宁地铁1号、2号、3号、4号线相继开通运营,实现“四线齐发、八方通达”新格局;民族大道升级为“广西壮乡第一路”;东西向快速路全线通车,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彰显了路畅业兴的城市风貌。

释放改革红利,提升民生温度。成功入选第一批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七连冠。教育、就业、医疗、养老、住房等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事业全面进步,城市文明水平明显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据统计,截至2020年,南宁市财政涉民生支出累计达2739.40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7.38%。一件件民生实事的落地,化作一幅幅生动的民生图景,体现在百姓的口碑中,印刻在群众的心坎上,汇聚成看得见、摸得着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领航定向逐梦前行

在首府南宁迈向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总有一面旗帜指引着方向、鼓舞着士气,这就是飘扬的党旗——  

在疫情防控最前沿,全市1.7万多个基层党组织和27万名党员干部积极响应市委号召,冲锋在前,迎难而上,在大考中践行初心,在大战中勇担使命;

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四级书记“挂帅出征”、尽锐出战,夙兴夜寐、奔走于田间地头,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向党和人民交出了合格的答卷; 

在改革发展的主战场,“书记引航担使命”主题活动深入开展,各级各部门党组织主要负责人管党治党主体责任落实落地。

推动事业发展,关键在党,关键在人。五年来,南宁市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充分发挥党在南宁改革发展各项事业中的领导核心作用,经济社会许多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为开启南宁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奠定坚实基础。

基层党建提质聚力。南宁市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创新实施“先锋引领+”系列行动,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力,推动各领域基层党建全面进步、全面过硬。421个贫困村党组织第一书记全部由市级以上单位选派,推动全市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并提前完成指标任务。

“四个一线”选人用人。南宁市坚持以实绩论英雄、凭实绩用干部,建立在项目建设一线、改革创新一线、脱贫攻坚一线、维护稳定一线等“四个一线”发现、培养、考察和使用干部的机制。2017年、2018年、2019年、2020年,全市从“四个一线”提拔的县处级干部分别占提拔总数的60%、95.8%、84.4%、88.2%。

持续正风肃纪反腐。南宁市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反腐,有效发挥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作用,在全区率先实施市纪委派驻机构统一管理改革,一体推进纪律检查体制改革、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和纪检监察机构改革,实现了对公权力监督的全覆盖,创新开展“书记引航担使命”主题活动,推动主体责任落实落地。

百里邕江分外秀美,绿城大地生机勃发。站在新起点,朝着新坐标,南宁正以更宽广的全局视野和长远的战略眼光,迈向新征程,书写新答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