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多举措培养地方戏曲人才后备力量
坚定文化自信传承戏曲文化
南宁多举措培养地方戏曲人才后备力量
我市举办“戏曲进校园”活动,播撒戏曲文化传承的种子。记者云亦云摄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文化建设高度重视,明确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我市戏曲工作者深受鼓舞,表示要更加努力开创地方戏曲人才培养工作新局面,为繁荣发展戏曲艺术事业尽心尽力,提升文化软实力,助力强首府战略落实。
创新机制 勇于实践
南宁市地方戏曲艺术历史悠久、种类繁多,拥有邕剧、广西粤剧、壮族采茶戏、丝弦戏、师公戏、傩戏等具有古韵遗风和地方特色的剧种。其中,邕剧、广西粤剧已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许多剧目获得各种戏曲评比活动的大奖。然而,人才短缺成为南宁戏曲事业发展的瓶颈。
要实现南宁戏曲事业的振兴和发展,培养戏曲人才的后备力量是关键之举。南宁市民族文化艺术研究院在完善戏曲人才培养机制上狠下功夫,注重营造人才成长环境,推出扶持戏曲人才具体措施,全面加强戏曲人才队伍建设,以改革创新的思维,大胆实践,大胆尝试。根据《南宁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市十三届人大七次会议第1号代表议案的决定》,2017年,在市民族文化艺术研究院组织实施下,我市委托广西艺术学校实施地方戏曲表演人才委培项目。2020年,委培的邕剧、粤剧戏曲专业班45名学员顺利毕业。我市在成功实践中,继续探索凸显地方特色的戏曲人才培养工作之路。
院校合作 互惠共赢
戏曲人才培养有其特殊性,培养周期长、门类行当多,是综合性强、涉及面广的系统工程。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中国戏曲学院专门开设了多剧种班邕剧方向,为我市培养15名大学本科邕剧表演人才;山西艺术职业学院开设邕剧、粤剧表演专业大专班,为邕剧、粤剧戏曲专业班22名学员创造了升学提升机会。广西区外乃至国家级高校为我市计划性培养高学历、高水平的戏曲专业人才,这在南宁地方戏曲史上是第一次,提升了我市戏曲的人才培养层次,扩大了邕剧、广西粤剧在全国的影响力,为我市地方戏曲振兴奠定了重要的人才基础。
2020年中国—东盟(南宁)戏剧周举办期间,中国戏曲学院教学实践基地揭牌仪式在市民族艺术基地举行,为中国戏曲学院与市民族文化艺术研究院的进一步合作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依托基地建设,双方在人才培养、教学实践、艺术研究、项目合作等方面加强合作,共同开展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师资培训、戏曲创作、人才潜力开发等方面的有益探索,互惠共赢,激发优秀传统戏曲传承发展活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繁荣发展。
以赛传艺 发掘新秀
以赛传艺,是每年在中国—东盟(南宁)戏剧周期间举办的中国—东盟(南宁)粤剧大赛一大亮点。市民族文化艺术研究院执行的该粤剧大赛,不但是连接桂粤港澳及东南亚粤剧艺术爱好者的桥梁,更是发掘戏曲新秀、推动粤剧人才成长的新平台。
历届粤剧大赛均面向海内外所有粤剧团体的专业演员、戏曲院校学生、中小学生、业余粤曲爱好者开展,分为专业组、业余组、少儿组等组别进行角逐。选手可选择以个人演唱、多人对唱、经典剧目选段等表演形式参赛。丰富多样的表演形式、华彩四溢的经典唱段,让参赛选手尽情施展才艺,观众赞叹“戏曲艺术后继有人”。
在历届粤剧大赛中,我市优秀选手石唯颂、梁伟达、卢英华等脱颖而出赢得奖项。市民族文化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姚艳表示,历届粤剧大赛的评委由琼霞、冯杏元、梁素梅、陈强、黄新兰等戏剧界名家组成,他们在赛场上下均倾注全力指点选手,让选手的戏剧表演水平得到很大提高。担任大赛评委是戏剧界名家传授技艺的一种特殊方式,让选手和观众都获益匪浅。姚艳还表示,历届粤剧大赛的喜人成果,得益于近些年“戏曲进校园”“送戏进校园”等系列活动的持续开展,青少年学生已成为弘扬传统文化、传承戏曲艺术的生力军。
戏韵流转 声动校园
我市长期开展的“戏曲进校园”活动,遵循“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相结合、普及教育与专业教育相促进”原则,有机结合教育部小学教学大纲,精心制定了富有南宁特色的“五个一”活动样式:一场演出、一堂课、一项培训、一次展览、一套教材。通过开展戏曲演出、兴趣班课堂教学、培训师资队伍、建设戏曲小分队、展出戏曲图片、制作戏曲教材等方式,开展长期的戏曲教学和传承推广工作。
我市各学校举行的“戏曲进校园”活动注重互动、强调实践。在经典剧目选段演出中,市民族文化艺术研究院的艺术家向学生们展示了中国传统戏曲中生、旦、净、末、丑的造型和表演特点,让学生们认识戏曲艺术丰富的角色行当。在戏曲知识课堂中,市民族文化艺术研究院的艺术家向学生们讲授戏曲基本知识,邀请学生代表跟随艺术家学习戏曲基本动作。在邕剧图片展、粤剧图片展中,学生们学习了南宁地方戏曲的基本知识和传承情况,增强了对家乡文化的认同和热爱。“戏曲进校园”活动让广大学生从耳濡目染到身体力行,体悟民族文化之美、戏曲之美,受到老师、家长、学生的欢迎和喜爱。
据统计,由市民族文化艺术研究院实施的相关活动有:2020年,由市委宣传部主办的“戏曲进校园”活动共49场;2015年至2020年,由市政府主办的文化惠民工程“送戏进校园”传统戏剧、精品剧目进高校活动共73场,文化惠民工程“送戏进校园”儿童剧、卡通剧、地方戏曲演出活动共195场;由市教育局主办的“戏曲进校园”活动共163场。
据悉,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新形势下,今年的“戏曲进校园”活动也在紧锣密鼓筹备中。其中,市民族文化艺术研究院计划进中小学演出26场,进高校演出25至30场。计划继续组织一批符合学生观众审美需求的剧目走进校园,播撒戏曲文化传承的种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