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市“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实现“两个全面、一个同步”
4月13日,南宁市人大常委会举行南宁市十四届人大六次会议记者会,邀请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张文军,市科学技术局局长梁展、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汪东明、市生态环境局局长韦好鹏、市交通运输局局长蔡友清、市农业农村局局长杨敏、市商务局局长梁培正、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周圣果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媒体记者的提问。发布会由市人大常委会秘书长、新闻发言人范卫东主持。
新闻发布会现场。记者杜佳徽摄
南宁进入全国经济50强城市行列
“十三五”以来,南宁市着力推进“六大升级”工程,全力以赴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南宁进入全国经济50强城市行列。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5.8%,在全区的经济首位度较2015年提高1个百分点,财政收入占全区比重由2015年的24.54%提升至28.43%,经济发展总量和质量双提升,强首府战略实现良好开局,决战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教育、医疗、社保等民生福祉亮点纷呈,“十三五”规划胜利收官,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
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张文军介绍有关情况。记者杜佳徽摄
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六个明显提升”
南宁市“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共分三个板块11篇48章,充分衔接国家、自治区“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以及市委规划建议确定的发展目标,以定性、定量相结合,提出南宁“十四五”主要目标和2035年远景目标。其中:2035年远景目标是实现“两个全面、一个同步”。即强首府战略各项目标任务全面完成,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区域性国际大都市、“一带一路”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枢纽城市、北部湾城市群与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的核心城市、具有浓郁壮乡特色和亚热带风情的生态宜居城市全面建成,与全国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十四五”主要目标是:锚定2035年远景目标,围绕“加快发展、转型升级、全面提质”,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努力实现经济综合实力、改革开放水平、社会文明程度、生态宜居水平、人民生活品质、社会治理效能“六个明显提升”。
记者提问环节。记者杜佳徽摄
《纲要》提出9大领域重大战略任务
为支撑南宁市“十四五”发展目标顺利实现,《纲要》提出9大领域重大战略任务:
聚力“强首府”,厚植现代化经济体系新根基。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链接核心城市,持续提升“南宁渠道”功能,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重要节点城市,引领北部湾城市群和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
聚焦“高质量”,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突出创新驱动,持续“强二扬三优一”,着力提升工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推动服务业创新发展,做优做强现代特色农业,持续做强“数字引擎”,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现代化服务业为主体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推动乡村产业蓬勃发展,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深化农村改革,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充分激发县域经济活力,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优化国土空间布局,高标准建设南宁都市圈。坚持区域统筹协调发展,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构建“一心六轴”南宁都市圈,建设南宁大都市区,优化县域发展空间,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形成强心聚轴、圈层联动、特色鲜明、协调发展的区域发展新格局。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突出系统集成协同高效,加快破除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持续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等重点领域改革,加快信用南宁建设,充分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
坚持治水建城为民,打造更高水平的“中国绿城”。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加快推动生产生活方式绿色低碳发展,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创建天蓝水清岸绿景美的国际花园城市。
提升首府文化软实力,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传承弘扬首府优秀传统文化,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持续提升市民文明素质,提高社会文明程度,积极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持续提高就业质量,提升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建设高质量首府教育体系,全面推进健康南宁建设,织密扎牢社会保障网,让人民生活更有品质、更有尊严、更加幸福。
统筹发展和安全,推进首府治理现代化。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把安全发展贯穿首府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构建城市安全运行体系,防范化解经济运行、社会发展各种风险,在广西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走在前、作表率。
想了解发布会更多内容请点击图片查看发布会直播回顾↓
(来源:南宁新闻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