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南宁新闻县区开发区五象新区节庆活动东盟经济畅游绿城

 

南宁:​在新的起点上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发布时间: 2021-06-02 |来源: 南宁日报 |作者: 星河 |责任编辑: 李鑫

南宁市乡村振兴局助力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在新的起点上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隆安县火龙果基地夜景美如画。    (陈宁生摄)

①横县那阳镇政华村驻村第一书记粱善范(左二)在茶叶种植扶贫示范园向农民了解采茶情况。     (卢伊琳摄)

②在上林县三里镇云姚村四季花海生态农业休闲旅游观光园,波斯菊绚烂开放,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观赏。(雷月仙摄)

③马山小都百积极发展种养业,闯出了一条脱贫致富路。(李建宁摄)

④在邕宁新江镇新乐村,工作人员认真养护蘑菇。(范先芳摄)

在上林县明亮镇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扶贫车间工人安心工作。    (雷月仙摄)

5月31日,南宁市乡村振兴局正式挂牌,“南宁市扶贫开发办公室”成为历史。 

这是我市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的一个标志—— 

党的十八大以来,南宁市按照党中央、自治区党委以及市委的决策部署,高质量推动脱贫攻坚工作。“十三五”期间,在“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铮铮誓言中,市委团结带领全市各族干部群众,尽锐出战、精准发力,持续“跟上、盯住、办好”,实现4个贫困县区全部摘帽、421个贫困村全部出列、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南宁市是全国省会(首府)城市中脱贫人口最多的市,在全区脱贫攻坚主战场上书写了减贫奇迹的精彩篇章。 

过往可鉴,当下可为,未来可期。如今,我们回望极不平凡的脱贫攻坚历程,想起无法忘怀的艰辛,首府农村的沧桑巨变,让人心潮澎湃、感慨万千。 

这也是我市全面实施乡村振兴,奔向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我市将乘势而上、再接再厉、接续奋斗,大力弘扬伟大脱贫攻坚精神,扎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在新的起点上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新的机构,新的起点,新的征程。未来,南宁市乡村振兴局将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作为第一位的政治任务,认真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不断增强巩固脱贫成效的内生动力,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努力在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中再立新功。 

勇挑重担 四级书记“挂帅出征” 

2015年底,经过精准识别,南宁市有上林县、马山县、隆安县3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以及邕宁区1个自治区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区),有421个贫困村、40.6万贫困人口,贫困发生率9.33%,在全国省会(首府)城市中实属少有。 

“用最好的资源、派最强的力量、攻克最硬的堡垒。”面对贫困现状,市委立下“带领40多万贫困群众脱贫奔小康”的“军令状”,把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和最大的民生工程,领导和团结全市各族人民不懈努力、合力攻坚,坚持“核心是精准、关键在落实、确保可持续”,落实“跟上、盯住、办好”的工作要求,推动全市上下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各项任务。 

自治区党委常委、市委书记王小东带头扛起“一把手”责任,重抓力推“书记引航担使命”主题活动,从严落实“书记抓、抓书记”;全市副厅级以上领导干部每人挂点联系1—3个深度贫困村,实现对1个深度贫困县、1个深度贫困乡和56个深度贫困村的领导干部挂点联系全覆盖,全市形成了“领导挂点,单位包村,干部包户”的工作机制。 

我市坚持把市、县、乡、村“四级书记抓扶贫”牢记于心、贯彻于行;压紧压实各级党委(党组)的主体责任,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局面,切实加强党对脱贫攻坚工作的全面领导,高位谋划推进,确保脱贫攻坚工作抓紧、抓实、抓出成效,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精准选派1000多名第一书记、9900多名工作队员,安排4.26万名“一帮一联”干部驻村入户开展帮扶,基层党员干部和基层工作者以切实行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在脱贫攻坚战中冲锋在前,共同凝聚起决战决胜的磅礴力量。 

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我市下足“绣花”功夫,精细谋划作战图,举全市之力,集众人之智,全面发起义务教育保障、基本医疗保障、住房安全保障和饮水安全“四大战役”,打响产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粤桂扶贫协作“五场硬仗”,切实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让每一个贫困地区、每一户贫困家庭脱贫出列经得起历史检验。 

如今,首府贫困县区、贫困村、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摘帽,历史性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这场以人民为中心的生动实践取得了重大成果。 

聚焦民生 “四大战役”彰显成效 

在隆安县粤桂小学,优美的校园环境,崭新的教学楼,设备齐全的多功能教室……为南宁市乃至广西最大的集中安置区震东集中安置区搬迁户小学阶段适龄子女就近上学提供了有效保障,保证每个孩子都能“有学上、上好学”。这一切,都源自我市推动教育资源向贫困地区、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区覆盖所取得的显著成效。 

谋扶贫就是谋发展,抓扶贫就是抓民生。 

我市把如何解决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饮水安全等四个群众最关心的民生难题,当做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牛鼻子”。为此,南宁市印发《打好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三保障”和饮水安全“四大战役”实施方案》,成立了“四大战役”总指挥部,通过制定作战方案,挂起“作战图”统筹指挥,定期调度,研究解决重大问题,全力推进各项工作落实见效。 

义务教育只是我市加大力度补齐贫困地区民生短板的一个缩影。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南宁市始终把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基础性战役、底线性任务和标志性指标,强力推进。不断强化资金和制度保障,全力打好“四大战役”,从源头解决民生痛点问题,最大限度地谋求“发展成果与人民共享”。 

如今,南宁市实现了全市所有适龄儿童少年除身体原因不能就学外,全部在校就读,并持续保持控辍保学工作“双清零”目标,同时建立从幼儿园到大学全覆盖的教育扶贫资助体系,不让一名学生因家庭困难失学辍学。 

医疗保障更全面。我市五县二区(武鸣区、邕宁区)实现县域医共体建设全覆盖,其余城区全面形成市级医院集团化管理模式。全面消除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人员“空白点”,2019年7月在全区率先将政府兜底保障接入医保结算系统,贫困人口全部落实“198”医保政策。 

住房条件更完善。打破贫困危房户无力自筹资金的瓶颈,逐年提高农村危房改造财政补助。全面完成6.31万人易地扶贫搬迁和2.04万贫困户农村危房改造,建档立卡贫困户住房保障率达100%。 

饮用水源更放心。全力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农村供水规模化、标准化建设,优先发展农村区域规模化集中连片供水项目,累计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项目6025个,惠及农村人口达388.44万人。 

在一项项措施、一组组数据的背后,正是我市坚持人民至上,积极作为、创新举措、狠抓落实,努力解决好群众所急所盼所思所忧的生动实践。 

筑牢根基  产业助力脱贫稳固 

夏日午后,微风轻拂,上林县乔贤镇绿浪村的油茶林生机盎然。2018年以来,该村以土地流转建设绿浪村油茶产业扶贫示范园,走出一条“村集体+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子。截至2020年底,绿浪村村级集体经济年收入达69.96万元。绿浪村从“空壳村”到“产业村”的转变,只是我市贫困村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一个缩影。 

2016年初,南宁市贫困地区村级集体经济几乎为零,不少贫困村是“空壳村”,既无产业支撑,更无发展前景。 

脱贫攻坚,产业先行。南宁市把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重中之重,紧紧围绕“大力培育扶贫产业,发展生产脱贫一批”的目标,精心发展特色产业,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和致富带头人,推进产业扶贫可持续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稳定带动贫困户脱贫增收,走出了一条长期、稳定、高质量的脱贫致富之路。 

南宁市拿出实招、硬招,多渠道、多元化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按照每个贫困村100万—150万元的标准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为推动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全面达标注入强劲动力,燃起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希望。我市积极培育壮大农业企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贫困户建立紧密利益联结关系;形成了马山县“土地租金+劳力薪金+旅游公司股金分红”的“小都百模式”、隆安县广西汇生牧业发展有限公司“公司+集体+贫困户”代养方式等产业发展模式,有效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 

我市还通过建设产业基地、农林结合、旅游扶贫、加工扶贫、光伏扶贫等三产融合,推进产业发展。实施产业以奖代补政策扶持发展产业,全市12个县(区)“5+2”特色产业覆盖率由2016年的60%提升到2020年的96%以上。 

全市特色产业扶贫示范园实现贫困村全覆盖,每个贫困村均有1个以上示范园,推动了特色产业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示范园为贫困村增加集体经济收入4362.23万元,带动2.92万贫困户实现增收。 

2020年,全市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达5万元以上,总收入超6.54亿元,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平均约42万元。全市建成扶贫车间351家,为6188名贫困群众解决就业问题。 

形成经验 走出特色减贫之路 

在脱贫攻坚的伟大实践中,南宁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 

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各族干部群众,凝心聚力、尽锐出战,针对脱贫攻坚工作中的各项难题,特别是深度贫困“硬骨头”、易地扶贫搬迁可持续发展等问题,从实践和探索中走出一条具有南宁特色的脱贫攻坚之路,为扶贫事业贡献了“南宁经验”“南宁智慧”。 

结合我市贫困人口分布广、总量大,脱贫攻坚任务艰巨的实际,2018年4月,我市成立南宁市脱贫攻坚战前线指挥部,督促各县区贯彻落实好中央、自治区和南宁市关于脱贫攻坚的各项决策部署,强力推进全市脱贫攻坚工作,有效推进全市各县区切实落实“自治区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构建责任清晰、各负其责、合力攻坚的责任体系,确保全市脱贫攻坚任务圆满完成。 

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我市积极探索创新,通过打通行业部门间的数据壁垒,实现纵横连贯的数据互通共享,并建立起严密的防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有效为全市建档立卡贫困户及边缘户筑牢了防返贫“隔离墙”。瞄准“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前线指挥部设立信息数据组,创新采用“一比二核三解决”工作模式,通过查看系统、进村入户调查、项目实地核查、访谈交流等多种方式查找短板,把问题解决在一线,把短板补齐在县区。在大数据指挥系统的协助下,前线指挥部成立以来,多次开展“强基础、补短板”“脱贫攻坚再提升”等大型集中行动,使得市、县、乡、村四级的工作责任更加明确,解决问题更加精准,成为全市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的新引擎。 

为处理好扶贫搬迁“当前”与“长远”关系,确保集中安置区可持续发展,2018年市委、市政府印发《南宁市关于促进隆安县易地扶贫搬迁震东集中安置区可持续发展的实施方案》,确保震东集中安置区后续扶持工作顺利推进。2020年,市委、市政府印发《南宁市进一步强化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实施方案》,抓好教育保障、医疗保障、社会保障、社区服务、产业扶持、就业帮扶、文化服务、拆旧复垦、组织建设和平安建设等“十个强化”重点任务,让每个安置区、每名搬迁群众都能获得及时、有效的后续帮扶,实现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的目标。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下一步,南宁市将大力弘扬脱贫攻坚精神,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不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建立健全防返贫动态监测机制和长效帮扶机制,持续抓好脱贫地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脱贫人口稳岗就业等重点工作,扎实抓好易地扶贫搬迁特别是隆安震东集中安置区的可持续发展,确保实现“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的目标,全力以赴在乡村振兴工作中开新局。

(记者/胡光磊、杨玲、刘小卫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