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员动起来 村庄靓起来
马山县乔利乡乐圩村板伴屯人居环境持续改善,乡村风貌稳步提升。记者黄红锦摄
在马山县乔利乡乐圩村板伴屯,一条条水泥路四通八达、一排排硬化水渠纵横交错、一片片菜园花园满目新绿、一幢幢楼房整齐划一,共同勾勒出一幅美丽和谐的新农村画卷。
曾经的板伴屯,晴天灰尘大、雨天污水流,到处是脏乱差的环境。“现在村里环境好了,大家都住得很舒心。”村民乐呵呵地说。
近年来,板伴屯通过乡村风貌提升、人居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完善、特色产业品牌打造、产业链条完善、传统文化挖掘、乡村治理、传承铸造九个方面,精心组织、周密部署,齐心协力整治环境。
党干群齐心全力推进“三清三拆”
“在开展‘三清三拆’工作中,我们也曾遇到难题,有的群众不愿拆掉旧房屋,想留来养鸡养鸭;有的不愿拆掉门前屋后的围墙,致使巷道狭窄,出行不便;有的认为乡村风貌提升工作是政府的事,个人不愿出资出力。”乔利乡乐圩村党总支部组织委员、村委治保主任潘海波坦言。
为了有序推进乡村风貌提升工作,潘海波召开各屯村民会议,宣传开展乡村风貌提升工作的意义,讲述乡村风貌提升工作要点和流程,对不愿拆旧房屋和围墙的农户耐心做思想动员工作。
在取得群众理解和支持后,乐圩村“三清三拆”整治基本完成,村容村貌发生巨大变化,该村板伴屯被列为全县乡村风貌提升示范点。
“现在,村屯居民都很配合‘三清三拆’工作,主动拆除旧房,整理房前屋后堆放的杂物。”乐圩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主任韦生华高兴地说。
近年来,在上级政府的资金扶持下,潘海波带领全村党员群众大力实施基础建设,积极推进农村环境整治,全村12个屯的乡村风貌提升工作全面铺开。
从成立党干群同心工作队加大宣传力度,到构建干部分片包干体系落实责任;从组建“一组两会”村民自治机构发挥骨干示范作用,到以“群众筹资、政府补助、社会捐赠”落实经费保障……党员干部走在前作表率,以实际行动带动群众,自筹资金、投工投劳,共拆除废弃建筑26栋约1200平方米,清理平整面积约6720平方米。
如今,“全村屯屯道路硬化,户户有安全饮用水,人人有安全住房”在乐圩村已从蓝图变为现实,村民的日子越过越舒心。
规划师下乡打开乡村发展新思路
颇具民族风情的木楼,融入夯土民居设计元素的米黄色外墙,采用瑶族牛角屋脊搭配大坡顶的青灰色屋顶,每一栋楼房还有标志性的“八角花”屯标,“微菜园”围栏采用废弃瓦片堆砌成花环和鱼鳞图案……充满瑶族文化特色的板伴屯房屋外立面,处处彰显设计者的匠心独运。
“我们结合传统瑶族建筑特色,利用经典的瑶族花纹符号规划设计板伴屯民居外墙,尽力留住土味和乡愁。”广西华蓝设计(集团)有限公司设计师钟凯介绍道。
除了设计师,钟凯还有另外一重身份——“乡村规划师”。2020年10月,市自然资源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农业农村局联合印发《南宁市乡村规划师挂点服务办法实施细则(试行)》和《南宁市乡村规划师挂点服务工作方案》,要求各县(区)、开发区平均每个乡镇应至少配备1名乡村规划师,为乡镇、村庄规划建设提供业务指导和技术支撑,建立全市乡村规划师挂点服务工作制度。乡村规划师的驻点,让施工、设计无缝对接,有效提升乡村风貌。
塑形兼塑魂建设最美诗意家园
在开展设计工作前,马山县相关部门与设计方实地走访板伴屯,现场调研并广泛征求村民意见,深挖板伴屯的红色历史、民族文化、产业优势、矿产资源等多方面优势资源,为接下来的规划编制提供全面翔实的资料。
民族特色强一点、乡愁记忆浓一点、幸福体验实一点、资金各方投一点、建设投资省一点、致富路子宽一点的“六个一”建设模式,为板伴屯统筹乡村风貌提升建设指明了主攻方向和实践路径。
“充分挖掘村屯特色,以产业品牌塑造为目的,让乡村风貌提升工作有的放矢。”韦生华介绍,设计以村屯的全面振兴为终极目的,梳理出板伴屯各层级的目标定位,落实“一产二管三微四化五网六改”,实现产业的培育延伸、乡村文化的挖掘再现,达到“风貌塑形,产业做实,文化铸魂”。
下一步,板伴屯还将利用屯内闲置公共用地建设村活动室、停车场等,不但让全员动起来、村庄靓起来、山水绿起来,更要让产业火起来、农民富起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