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南宁新闻县区开发区五象新区节庆活动东盟经济畅游绿城

 

2021年度南宁市绩效展示丨向健康南宁进发

发布时间: 2021-12-07 |来源: 南宁日报 |作者: 李静 |责任编辑: 李鑫

南宁市12岁以上人群的第一剂次、第二剂次新冠病毒疫苗接种任务完成率均超过100%,3岁以上人群累计接种1603.9万剂次;4年来全市累计新建10个、改扩建26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市13家市级和15家县级公立医院启用了电子健康卡,实现就诊“一卡通”……

南宁市卫健系统这张漂亮的“成绩单”,绩效管理功不可没。今年以来,南宁市卫生健康工作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凝聚起干事创业的正能量,充分发挥绩效管理“指挥棒”作用,着力推进健康南宁建设,聚力主攻疫情防控、深化医改、卫生城市创建、养老托幼、智慧医疗等重点,实施了一系列利当前、惠长远的举措,向人民交上了一份满意的“健康答卷”。

有序推进疫苗接种

筑牢首府免疫屏障

“接种新冠病毒疫苗非常顺利,孩子的健康安全更有保障了。”11月17日下午,在南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丁女士带着4岁的女儿顺利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后神情轻松。

连日来,南宁市有序推进3到11岁人群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每个接种点现场均严格按照新调整的“四有”原则进行保障,即有儿科急诊急救人员驻点保障、有儿童适用急救设备药品、有120急救车现场值守、有二级以上医疗机构救治绿色通道,确保接种的孩子安全。按照相关工作安排,南宁市于11月完成3到11岁人群第一剂次疫苗接种,12月底前完成第二剂次疫苗接种。

接种新冠病毒疫苗是预防新冠肺炎的最好办法,能有效降低感染率、重症率和病亡率,是当下广大群众关注关心的大事。南宁市卫健系统把疫苗接种工作作为今年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多管齐下,全面推进分批次大规模人群疫苗接种工作。

坚持科学合理规划,优化接种点布局设置,设置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点260个,安排7500多名预防接种人员负责疫苗接种,组织驻邕51家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分区包片承担疫苗接种医疗保障任务,抽调安排8000多名医务人员负责医疗保障,保证每个接种点都有驻点医务人员值守、有急救设备及药品保障、有120救护车运转患者、有转运渠道和救治绿色通道,按就近原则为每个接种点安排一家二级及以上医院作为救治医院,强化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处置和救治,用最好的医疗资源确保群众的安全。

为方便群众接种,南宁市创新线上预约服务,依托自治区免疫规划信息管理平台,研发建设了南宁市新冠病毒第二剂次疫苗接种预约平台并在“爱南宁APP”上线,该平台在全区尚属首个,有效解决了群众“预约难、排队挤”问题。接种第二剂次疫苗的群众可通过“健康南宁”“爱南宁APP”等多个入口登录进行精准定向登记预约,并可根据自身需求选择疫苗接种地点、时间和疫苗类型。人人可以线上预约,人人可以在网上排队,实现了从群众“自行约、定时抢”被动抢号模式到系统“预登记、优先排”主动服务模式的转变。

在南宁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指导下,各县(市、区)、开发区结合工作实际,创新开展疫苗预约接种相关服务工作。上林县、武鸣区等在疫苗接种截止时间1个小时前即清点好等待接种人数及疫苗剩余情况;青秀区则与中国移动签订合同,以短信通知受种者按时到指定接种点接种疫苗。

天气炎热的时候,各接种点利用阴凉区域设置户外排队等候区,增加空调、风扇等防暑降温设施,设置一米凳、遮阳伞、挡雨设施,提供饮用水等,安排志愿者提供志愿服务,并开通绿色通道,安排专车接送,为老年人、残疾人提供优先、优质的接种服务。柔性分配接种时间,开展接种延时服务、夜场服务、节假日服务、专场服务及流动上门接种,充分满足群众接种需求。

科学防控疫情

为首府保驾护航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仍然复杂严峻,南宁市始终把护佑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把疫情防控作为最重要的工作来抓,在抓好疫苗接种工作的同时,紧紧围绕“三非人员零输入、境外输入疫情零扩散、本土疫情零发生”的“三零目标”,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防控总策略和“补短板、强基层、促提升”的原则。构建一触即发、高效运转的应急指挥体系;升级航空口岸防控措施,严厉查处打击“三非”人员,加强进口冷链食品监管,突出抓好“外防输入”;加强重点人员和重点场所管控,在53家医疗机构设置发热门诊,在137家医疗机构设置发热哨点诊室,医疗机构坚持内外同防、医患同防、人物同防“三防”融合,抓“内防反弹”实现疫情内部零扩散;补短板强弱项抓能力提升,全市设立350组共1400人的综合流调队伍,储备培训了15支、1.2万人的大规模核酸采样检测队伍,具备3天内完成主城区600万人口核酸检测能力,集中隔离能力和综合救治能力得到大大提升。今年,每次疫情发生后,南宁市都能迅速启动应急响应,以最坚决的态度、最迅速的行动、最科学的方法,集结力量,科学快速开展流调溯源、场所封控、核酸检测、人员转运隔离及病例全救治等,成功处置,坚决遏制了疫情蔓延和传播扩散,确保了全市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为保障首府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和人民生活秩序正常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市卫健系统医务人员参与广西体育中心大规模人群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

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提升群众就医满意度

“现在家门口有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我们有个头疼脑热的去看医生方便多了!”住在百花苑小区的李大爷说起家门口的枫林路卫生服务中心带来的便利就赞不绝口。

近年来,市卫健委秉承“以人民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将完善基层医疗急救体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等11个项目纳入南宁市为民办实事项目,着力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2021年,南宁市投入2700万元,新建1个、改扩建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1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增添基本医疗设备。4年来,全市累计新建10个、改扩建 26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打造城市“15分钟医疗服务圈”。

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的智慧病房,护士在用智慧设备进行护理服务。

在乡村,南宁市实施乡村医生“乡聘村用”政策,聘用2539名乡村医生到村卫生室执业,财政按当地村(居)民委员会副主任补助标准发放乡村医生基本工资,并购买“五险”及医疗责任险,提高乡村医生待遇,稳定乡村医生队伍。南宁市还实施乡村医生订单定向培养和基层卫生人才能力提升培训工程,全市共免费培养773名中等农村医学学历学生,目前已有214名毕业回到村卫生室执业,累计完成1793名乡村医生和80名乡镇卫生院骨干中医药能力提升培训,乡村医生的中医药服务能力普遍得到提升。今年,依托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南宁市在乡镇卫生院再增建15家乡镇卫生院急救示范点。5年来,南宁市共投入6600多万元,成功打造了64个乡镇卫生院急救示范点,基层急救网底更坚实,急救医疗转运服务更广泛。

在城市,看病排队时间长、手续繁琐是群众反映的就医难问题之一。针对这种情况,在绩效管理的推动下,市卫健委加快推进“智慧医疗”建设,推进电子健康卡应用工作,积极推广远程医疗,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就能少跑腿,有效解决了医院的“三长”(挂号、看病、取药排队时间长)问题。在全市开展优质护理服务行动,通过创新护理服务模式、优化护理流程、应用科学管理手段,多措并举提高护理服务质量,为住院患者提供安全、优质、满意的护理服务。如市二医院的“智慧病房”“移动护理”“天使之眼”,市一医院的精品护理科室——创面修复科,市红会医院的“光明之家”优质护理品牌,市中医医院的“如意”护理团队,为众多患者提供了不一样的就医体验。

此外,南宁市持续将医改推向纵深,完善分级诊疗、现代医院管理、全民医保、药品供应保障、综合监管五项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设,有效缓解群众看病贵的问题;以政策推动,狠抓城市医联体和县域医共体建设,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取消药品加成,实施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集中采购,推行DRG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着力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顽疾。持续关注妇女儿童健康,全面推行妊娠风险分级管理和高危孕产妇专案管理,实现孕产妇风险管理防线前移;守好三道防线,积极推进婚前保健、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和孕产保健服务,有效降低了出生缺陷发生;持续开展妇女常见病筛查和“两癌”检查,提升妇女儿童健康水平。

顺应群众期盼

织牢“一老一小”保障网

“今天的课程真是‘及时雨’,我们中心启用在即,老师们的讲课内容都是我们急需的。”

青秀区福利院护理人员组织老人进行户外活动。

“今天的课程丰富又有针对性,很系统很专业,真是收获满满,不虚此行!”……

近日,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婴幼儿养育照护实用技能培训班在南宁举行,学员们对此次培训好评如潮,表示此次培训顺应了婴幼儿照护工作的新发展新趋势,十分切合当前工作主题。

“幼有所育”是重要的民生工程,南宁市把婴幼儿照护服务工作纳入市委、市政府和深化改革的重点工作来统筹推进,对托育机构实施登记和备案管理制度。截至2021年10月底,全市已完成备案的托育机构35家,共有托位2407个,并坚持每月在市卫健委官网公布备案成功托育机构信息。

南宁市以建设一批示范性托育机构为抓手,推进婴幼儿照护服务高质量发展。今年重点建设家庭科学育儿模式的市妇幼保健院婴幼儿照护服务指导中心、医教结合模式的武鸣区和横州市妇幼保健院及兴宁区三塘镇卫生院婴幼儿照护服务中心、社区托育模式的兴宁区五村岭社区婴幼儿照护服务中心等一批示范性公办托育机构。

市卫健委协同市发展改革委开展支持社会力量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专项行动,鼓励社会力量开办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其中,2021年全市共有14个项目获得国家普惠托育专项补助资金1020万元,建成后将新增托位1020个。

在发展“幼有所育”的同时,南宁市不断完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持续推进医养结合,目前,全市已建成52所既具医疗资质又具养老服务能力的医养结合机构,数量居广西首位。近两年新建了16个社区医养结合服务中心,集社区养老、康复理疗、医疗护理、休闲娱乐等功能于一体,让老年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专业化、个性化、便利化的医养服务。

市卫健委等七部门联合出台《南宁市关于建立完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的实施方案》,从健康教育、预防保健、疾病诊治、康复护理、长期照护、安宁疗护等六个方面建设综合连续、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市卫健委按照“强化医院特色、统筹均衡发展”的原则,以老年人健康需求为导向,组织市属各医疗机构逐步探索开展老年医院、老年友善医疗机构、老年医学科建设及老年护理、医养结合、老年居家医疗服务、安宁疗护服务,以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健康服务需求。

南宁市以全国首批医养结合工作试点城市为契机,将医养结合工作纳入养老事业和健康产业发展统筹规划,建立医养结合南宁模式。如,南宁市五象养老服务中心、市社会福利院盘活现有资源,推进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有机融合,打造“养中有医”模式;市第八人民医院在院内设置养老机构“医为主养为辅,整体无陪护”医养结合新模式,市一医院发挥医疗集团优势,运营管理青秀区福利养老院和一批乡镇养老机构,为入住老人提供分级医养服务,等等,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

巩固提升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成果

全民共建共享健康南宁

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是城市形象和综合实力的具体展示,是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指数的民生工程。2021年南宁市第三次迎来国家卫生城市复审,南宁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结合年度文明城市创建,健全卫生城和文明城创建机构,建立健全长效机制,组织动员全市各级各单位和社会各界力量开展创建活动,以高分通过了国家卫生城市暗访复审。

市创卫办专家组在医院对国家卫生城市评审专家暗访反馈问题进行检查验收指导。

以创聚力,南宁市进一步调整完善创建卫生城工作指挥机构,成立专班抓统筹推进,健全爱国卫生工作网络,建立市创卫办牵头抓总、各城区(开发区)属地负责、爱卫会成员单位齐抓共管的创建体系,全面动员、全市覆盖、全员响应,市区联动、部门齐抓共管。

以创促管,南宁市建立了日巡查、周例会、月考评、季约谈等工作制度,狠抓环境卫生、市容秩序、公共卫生、食品安全、病媒防制、健康教育等工作提升。在市属新闻媒体定期公布首府南宁国家卫生城市“每月一评”结果,开设媒体曝光台专栏,对市容乱象进行曝光。针对城市环境卫生综合治理中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持续开展抗疫爱卫“五大清洁”行动等专项整治行动。各城区、开发区严格落实网格责任,对全市149个农贸市场、3000多个小区、40个主要交通路口、城中村、背街小巷等重点区域全面排查,彻底整治脏乱差现象,优化改善硬件设施,首府城乡人居环境面貌得到明显改善。

以创育德,在创卫过程中,南宁市坚持把健康教育宣传作为提升市民素质的一项有效措施。动员各方力量,通过报纸、电视、电台、网络、微信开展多层次、多角度宣传教育,大力营造公共卫生人人参与的浓厚氛围,形成健康生活、人民安居乐业的美好局面。

以创促变,市卫健委派出技术指导专家近3000人次,针对爱国卫生组织管理、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市容环境卫生、重点场所卫生、食品和生活饮用水安全等内容进行重点培训;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病媒消杀,在重点区域和场所合理设立“四害”密度监测点,加强对蚊蝇易孳生生区、聚集区域的治理和管理。组织开展清洁家园活动,积极推进控烟工作。目前,县区级以上无烟党政机关达70%,为首府南宁创卫“添色赋能”,让全民共建共享健康成果。

推广“互联网+医疗”

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

南宁市借助信息技术,将智慧健康信息化建设纳入“智慧南宁”总体规划,连续3年将“南宁市智慧健康信息工程”列为为民办实事项目之一,逐步建立智慧健康医疗工程体系,在“互联网+医疗”模式下,实现“让医疗数据多跑路、患者少跑腿”,不断改善患者就医体验,提高医疗服务效率,进一步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市卫健委积极推进电子健康卡建设工作,着力解决不同医院就诊卡“重复办卡、互不通用”的问题,在全市13家市级和20家县级公立医院启用电子健康卡,目前已有370多万市民申领。在全市统一平台上实现了预约挂号、在线缴费、实时查询检验报告、调阅健康档案等功能,减少了患者候诊、缴费、取结果的等待时间,极大方便了广大群众。电子健康卡平台还提供了核酸检测结果、疫苗接种信息、通信行程卡、风险地区查询等功能,有效助力疫情防控工作。今年5月,市卫健委启动了“南宁云医院”平台项目建设,目前已有5家市级公立医院入驻平台试点运营,开通了“互联网+护理服务”,为280例患者提供了上门护理服务,有效解决了居家护理难题。

全面开展远程医疗应用,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市卫健委建立了远程会诊、远程影像及心电诊断、线上免费咨询问诊等平台,构建起“基层检查、上级诊断”服务新模式,让老百姓在基层医疗机构就能享受到上级大医院专家提供的诊疗服务,全市累计开展远程心电诊断8万多例和远程影像诊断5.4万多例。

市卫健委广泛推行智慧医院信息惠民应用,给群众看病就医带来新体验。市属各医院加大院内智能化建设力度,患者可通过现场、电话、手机短信、网络等预约方式获得预约诊疗服务;部分医院还推行诊间结算、床旁结算,建设“智慧病房”“智慧药房”,有效解决群众看病、收费排队的问题,看病就医更加便捷。

加强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建设,推动各医院信息互通共享。目前已实现市级医疗机构检验检查结果、电子病历、电子健康档案的共享调阅,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检查,极大减轻了患者的就诊负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