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南宁新闻县区开发区五象新区节庆活动东盟经济畅游绿城

 

南宁市竞技体育事业亮点频现

发布时间: 2021-12-09 |来源: 南宁日报 |作者: 综合 |责任编辑: 李鑫

着力优化竞训体系构建起发展新格局

南宁市竞技体育事业亮点频现


今年10月23日,代表中国队出战的南宁籍运动员韦筱圆摘得第50届世界体操锦标赛女子高低杠冠军,南宁选手再次在世界竞技舞台绽放魅力,这也是南宁市竞技体育结出的又一硕果。

近年来,南宁市深入贯彻党中央和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的决策部署,以体教深度融合为抓手,完善体制机制,优化竞训体系,构建起首府竞技体育发展新格局,竞技体育事业亮点频现。

        夯实政策支撑 健全制度保障



“大体育”工作格局的构建完善了竞技体育的顶层设计,重大赛事的高质量举办提升了我市竞技体育的综合实力。一直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体育事业发展,提出“12345”发展思路,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协会组织、市场推动、群众参与”的“大体育”工作格局,为竞技体育发展搭建了健全完善的领导组织架构,一批重大国际赛事得以在我市成功举办。

这几年,我市成功举办了2019年苏迪曼杯世界羽毛球混合团体锦标赛、“中国杯”国际足球锦标赛、环广西公路自行车世界巡回赛(南宁站)、南宁马拉松比赛等重大体育赛事。赛事服务标准化,组织策划、执裁水平专业化,医疗、安全、应急救援保障制度化和配套活动多样化的赛事组织体系得到了各界认可。其中,2019年“苏迪曼杯”期间,世界羽联主席保罗·埃瑞克·霍耶高度评价了南宁的办赛能力;2018年“中国杯”期间,乌拉圭、威尔士、捷克的足协主席到访南宁,高度赞扬“中国杯”的组织工作;南宁马拉松比赛先后在2016年、2017年、2019年获中国田径协会“金牌赛事”称号,2021年被世界田联评为标牌赛事。

       构建多元体系 发展“大体校”格局



南宁市构建以市县两级体校为龙头,以体育传统项目学校、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为支撑的“三位一体”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体系,为竞技体育培育了人才沃土。

全力推进南宁市体育运动学校新校区项目建设,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全区最高规格的地市级体校。同时,落实体校建设“双百工程”,积极推动县级标准体校建设,不断优化体校运动训练软硬件环境。还充分发挥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特色学校和中小学校特色教育的作用,深挖竞技体育潜力。据统计,目前全市共有自治区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18所、南宁市级29所;全国青少年校园篮球特色学校37所、排球特色学校5所,市级校园足球特色学校127所。

我市积极引导各单项体育协会、俱乐部等社会力量投入青少年竞技体育训练,整合资源补齐竞技体育训练短板。目前全市共有4所体校引进35家社会力量合作共建,成效显著。

      强化科技保障 助推竞技水平提升



2017—2020年,南宁运动员在世界杯、世锦赛和亚运会等国际体育比赛中获金牌19枚,在全国比赛中获金牌127枚,在全区比赛中获金牌829.5枚。这是我市优化项目布局、建设高水平队伍、强化运动员科技保障所取得的成效。

在项目布局上,我市恢复射击项目训练,巩固举重、摔跤、游泳、跳水等优势项目,补齐网球、男子篮球、足球等项目短板,提高田径、羽毛球、女子篮球、武术散打等弱势项目水平,推动攀岩、轮滑、空手道、赛艇、击剑、跆拳道品势等新兴项目发展。

我市实施运动员“尖子”工程和教练员“强将”工程,选派优秀运动员、教练员到自治区各项目中心、自治区级体校及国内高水平运动队训练、培训和学习,同时聘请训练专家到我市各项目队伍驻队指导运动员、教练员开展训练。

另外,还利用南宁市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指导中心建立市级层面的体能康复训练中心,培养“科、医、训”复合型训练管理团队,为运动员提供科学的运动康复指导服务,改善运动员营养补给,强化反兴奋剂工作,用科技力量助推竞技体育发展

(记者/韦峭、潘建辉、莫茗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