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南宁新闻县区开发区五象新区节庆活动东盟经济畅游绿城

 

南宁市完成211个“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 多措并举保障产业用地和保护耕地

发布时间: 2022-01-07 |来源: 南宁日报 |作者: 杨盛 黄丙泽 |责任编辑: 李鑫

完成211个“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多措并举保障产业用地和保护耕地

强化自然资源要素保障助推首府乡村振兴

我市采用多种技术手段对耕地特别是永久基本农田上的“非农化”“非粮化”问题进行重点监测。图为一派丰收景象的古辣香米产业示范区。记者宋延康摄

记者从近日召开的2021年南宁市强化自然资源要素保障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我市在乡村规划编制、发展用地保障、土地综合整治、耕地占补平衡等方面一齐发力,为促进乡村振兴提供良好的资源要素保障。

打好“村庄规划牌”

绘制乡村发展蓝图

按照村庄规划“有条件、有需求”应编尽编的原则,2021年全市已完成95个“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超额完成自治区下达的87个村庄规划编制任务。截至目前,全市共编制完成211个“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

其中,结合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需求和满足南宁市乡村旅游的实际需要,组织编制了马山县乔老村、羊山村、古零村,宾阳县马界村、义陈村、名山村,上林县东春村、拥军村,横州市石井村、六凤村,青秀区施厚村等一批“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切实保障和落实乔老河片区、稻花香里、陈梅古韵、茉莉小镇、下水源等乡村旅游项目的发展空间,将一二三产业有机融合,推动乡村旅游纵深发展。

我市将推进已编制的村庄规划审查报批和规划数据库入库工作,做到乡村振兴规划先行、注重质量、从容建设。以国土空间规划为引领,统筹村庄各类用地空间布局,合理保障农村产业发展用地空间。

打好“价值转换牌”

释放乡村资源潜力

记者了解到,2021年以来,全市共落实耕地数量指标3933.58公顷、水田指标1456.98公顷、粮食产能指标4259.35万公斤,保障了229宗用地的耕地占补平衡需求。通过我市补充耕地指标交易平台完成了33宗补充耕地指标交易,涉及耕地指标523.07公顷、水田指标1126.57公顷、粮食产能指标599.6万公斤,交易金额共计30.72亿元,不仅有效解决了部分地区占补指标紧缺的问题,同时增加了指标出让地区的财政收入。

今后,我市将多措并举拓宽补充耕地渠道、耕地途径,充实全市新增耕地指标储备库;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促进资源优势互补;将水田指标交易纳入市级层面进行全市统筹,优先保障强首府重点项目落地,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打好“用地保障牌”

助推乡村产业集聚

截至目前,2021年全市在自治区自然资源交易中心完成脱贫县增减挂钩节余指标交易出让共8宗,出让马山县和隆安县增减挂钩节余指标1634.42亩,脱贫县共获指标收益4.24亿元,为当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推乡村振兴提供资金保障。

在乡村振兴项目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保障方面,我市坚持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跟着项目走,保障计划指标按有效投资精准配置。2021年,继续实行市级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核销制,对乡村振兴相关项目做到应保尽保。为切实保障乡村振兴的用地需求,在自治区预安排南宁市的2021年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总量中,单列5%的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用于保障符合条件的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项目用地,纳入南宁市市级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管理。

打好“耕地保护牌”

守住乡村发展红线

2021年,我市采用无人机航拍、卫片执法及“互联网+”等技术,划分风险区域,对我市耕地特别是永久基本农田上的“非农化”“非粮化”问题进行重点监测,将监测区域划分为高风险区域、中风险区域、低风险区域(区域划分根据监控情况实时调整)。

其中,对高风险区域每半月进行一次无人机航拍采集监测数据,对中风险区域每月采用高分辨卫星影像结合无人机航拍采集监测数据,对低风险区域每季度采用卫星影像采集监测数据。及时发现相关线索,形成问题线索清单并分类稳妥处置,组织分类移交、规范处置、持续跟踪,实现“早发现、早制止、严查处”的监管预期及精细化管控需求。

今后,我市将进一步实践形成以“获取监测数据—建立线索清单—分类推送线索—快速移交整改—定期汇总反馈—持续跟踪监管”为主线的闭环式综合监测流程,力争用3年时间建立一套完整的“互联网+”全领域执法模式,实现全市领域用地监测、监管、巡查发现和制止违法行为的全覆盖,建立健全以县(市、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以及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为责任主体和多部门共同监管的长效执法监管机制,不断提升执法监管工作效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