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南宁新闻 县区开发区 五象新区 节庆活动 东盟经济 畅游绿城

【改革创新篇】深化改革添动力 守正创新开新局

时间:2022-04-28来源 : 南宁日报作者 : 阮晓莹

总书记嘱托

要继续深化改革,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优化营商环境。要加大创新支持力度,优化创新生态环境,推动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激发创新活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南宁实践

经济增长的动力从改革中来、从创新中来,改革创新是摆脱增长乏力、收获不竭动力的关键。南宁市持续推进产业升级、优化创新生态、奋力改革攻坚,精确制导,精准发力,将思路和蓝图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

登记财产、政务服务等营商环境评价指标获评全国标杆,南宁成为全国80个参评城市中营商环境改善幅度最大的城市之一。

形成了那考河治理模式、公租房建设管理模式、“智慧人社”、“多测合一”、“免申即办”等一大批在全国全区“叫得响”的改革经验。

仅2021年,南宁市围绕优化营商环境、乡村振兴、开放开发、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等4个领域,总结提炼78项改革典型经验,建立“投贷补”联动融资机制等6项入选自治区复制推广清单,数量居各设区市之首。

向改革要动力,以创新谋发展,南宁市迎难而上、勇毅前行,着力激发改革创新的活力和潜能,引导市场主体增强发展信心,不断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积蓄新动能。 

强化统筹改革发展深度融合

五年来,南宁市聚焦破除高质量发展的制度机制障碍,突出重点、压实责任、强化统筹,以改革的思维、创新的举措聚力攻坚突破,不断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创造活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

市委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切实扛起全面深化改革主体责任,各级主要负责同志既挂帅又出征,驰而不息把改革向前推进。市委召开深改委会议,并通过市委常委会会议、专题会等部署、推动、督促改革落实,领衔推进重大改革;相关市领导领衔关键性改革事项,解决了一大批改革落实的堵点难点问题;带动各级各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亲力亲为抓改革,确保高质量完成各项改革任务。

南宁市坚持问题导向,从体制机制层面入手,主动对标对表,兼顾眼前与长远,统筹整体与局部……2017年至2021年,南宁市聚焦推进高质量发展和统筹防疫稳定安全,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深入推进各领域改革,市级部署的613项改革任务、承担的39项国家级和28项自治区级改革试点基本完成,形成了一批具有南宁特色的改革经验。

这五年,南宁市各领域改革创新向发展中心聚焦、向深处发力。聚焦要素市场化配置,南宁市开展工业项目“标准地”试点,推进工业用地弹性出让,实现“长期租赁”“弹性年期”供应工业用地零的突破,在青秀区、横州市、宾阳县探索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实现户籍业务“全城通办”,人社公共服务“免申即办”改革已累计为超过31万家(名)企业和群众主动发放补贴13.7亿元。聚焦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完善产业发展、园区建设、企业培育体制机制,创新探索东部产业新城建设开发机制,服务西部陆海新通道(平陆)运河建设,健全领导干部联系重点企业服务重大项目、工业振兴特派员等制度……随着改革红利不断释放,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2021年,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1%,经济总量迈上5000亿元台阶,达5120.94亿元。

南宁市民中心为市民群众提供“一站式”便捷服务。记者黄维业摄

“刀刃向内”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南宁市聚焦破解制约“五强”的体制机制性障碍,精准谋划和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以重点改革的突破来引领和带动全局发展。

以改革创新优化营商环境,促使市场发展环境惠风和畅。今年2月7日,我市向社会公布了市委书记、市长等46名市、县(市、区)、开发区党政主要领导和纪委书记(纪检监察组组长)电话号码,建立优化营商环境服务企业“直通车”,充分发挥市县两级党政主要领导、纪委书记高位推动、协调、督办作用,高效率办好企业诉求,回应市场主体的期盼。据统计,2月7日至4月15日,“直通车”专席共受理来电652个,办结648个,重点跟踪督办151个,满意率98%。南宁市聚焦企业和群众需求,在南宁市民中心优化窗口布局、提升服务效率、创新服务方式、增强服务意识,以一项项政务服务便民利民“微改革”,不断满足首府群众办事“大期盼”,开创政务服务工作新局面。2022年1月,南宁市民中心获评2021年度广西唯一“广西政务服务综合标杆大厅”称号。

南宁市扎实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了“智慧人社”等一大批在全国全区“叫得响”的改革经验。图为市民在南宁人社局服务大厅办理业务。记者黄维业摄

深化投资贸易便利化改革,进一步健全扩大开放的体制机制。推进广西自贸试验区南宁片区投资贸易便利化等制度创新,加快对接RCEP经贸新规则,推动构建面向东盟的跨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南宁片区累计完成86项改革试点任务,形成76项制度创新成果,其中工程建设项目“分阶段审批+提前介入监督”改革模式等34项制度创新成果获评自治区复制推广案例,2020—2021年度制度创新指数在同批19个片区中综合排名第四,较上年度提升一位。在这一系列改革成果的推进下,2021年,南宁片区新设立企业突破20000家、同比增长200%以上,其中新设立外资企业数同比增长300%;实际到位外资接近4.5亿美元,是2020年同期的2倍。

改革由问题倒逼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得以深化。扎实推进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仅2021年,完成7家市属集团公司主业调整,处置“僵尸企业”7家,南宁城投集团改组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基本形成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和产业集团公司国有出资企业格局,国资监管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5.45亿元。

汇聚要素创新赋能高质量发展

随着南宁市改革创新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创新企业在南宁大有作为。3月1日,南宁壮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建成并通过验收广西第一家动物疫病诊断试剂GMP车间,南宁市实现动物疫病诊断试剂“南宁造”“南宁用”。

南宁壮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林晓对于从宁波回到南宁创业至今都觉得“应该早点来”。2020年3月落户南宁,这家企业从1个人10万元起步,短短2年已成为营收4000万元的企业,建成一条RAA酶体系GMP生产车间,年生产试剂840万人份,所生产的RAA酶提供给伯杰生物、东方生物等生产新冠检测试剂,为我国的抗疫工作作出了贡献。

创新企业快速成长得益于南宁高位嫁接北京中关村创新基因,南宁·中关村等创新平台的溢出效应不断显现。图为位于南宁·中关村科技园的浪潮南宁生产基地。记者黄维业摄

近五年来,创新企业快速成长得益于南宁高位嫁接北京中关村创新基因,南宁·中关村等创新平台的溢出效应不断显现。2021年,南宁·中关村入驻企业营业收入达207.64亿元,较2017年增长100倍。仅南宁·中关村科技园一期就聚集浪潮、世纪创新、香港三润等22个产业化项目;南宁市—中关村深圳协同创新中心已经储备70多个创新项目,27家企业意向落地南宁;15家企业已经落地南宁,其中,3家工业企业已逐步投产……以南宁·中关村为连接点,改革创新正在为南宁高质量发展赋能。

近五年来,南宁市制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科技强市三年行动等举措,促进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推动创新平台、创新主体提质增量。截至2021年累计落地17家新型产业技术研究机构,国家级创新创业平台总数达35个;广西首家“飞地孵化器”在深圳揭牌,1011家企业获评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保有量达1378家,广西瞪羚企业45家,各类科技型企业数居全区之首。

近五年来,持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出台《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全面落实强首府战略的若干措施》等23项科技创新政策,深入推动科技计划项目管理改革、促进全社会加大研发经费投入、科研项目经费包干制试点等工作,激励双创的社会氛围更加浓厚。

全市(含驻邕高校)共获国家科学技术奖12项、广西科学技术奖391项;完成广西科技成果转化大行动项目631项,一批科技成果得到转化应用,助力我市产业高质量发展……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南宁市将聚焦全面落实强首府战略,继续吹响推进改革创新的号角,更加用好这个“关键一招”,奋力推动南宁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为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贡献力量,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记者手记

抓改革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

南宁市全面深化改革,为创新创业创造营造了一个好环境。经济转型、深化改革释放出巨大的发展红利,只要市场主体敢于打破旧定势,善于拥抱新经济,迎难而上、抓住机遇,就可能冲上时代的前沿。锚定高质量发展,南宁推动改革创新,让经济高质量发展根基更牢、底色更亮、成色更足、势头更强。

我们相信,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南宁将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以人民为中心,以不惧未来的勇气和担当,全面深化改革、创新谋未来,奏响发展的时代最强音。

(责任编辑:李鑫)
返回首页 返回栏目首页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 公告 | 刊登广告 | 联系方式 | 本站地图 | 对外服务:访谈 直播 广告 展会 无线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union@china.org.cn 电话:86-10-88825631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