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余枚火箭弹雷霆发射!南宁市开展人工增雨,久旱终于逢甘霖
气象部门严密监测昼夜坚守,抓住时机人工增雨,有效缓解夏秋连旱
南宁久旱逢甘露农作物喝上“救命水”
昨日上午,南宁喜降雨水。记者 黄维业 摄
马山县开展人工增雨作业 (南宁市气象局供图)
“终于下雨啦!解渴的雨来了,我家的沃柑有救了。”昨日,南宁市武鸣区太平镇庆乐村的果农黄保贵站在自家果园里,看着雨从天降,长长舒了一口气,脸上溢满了笑容。
今年6月以来,南宁市降雨异常偏少,气温偏高,出现严重夏秋连旱。11月16日7时到17日12时,南宁市各级人工影响天气机构抓住冷空气影响南宁市的有利时机,成功开展人工增雨作业。全市普降小到中雨,局部大到暴雨。目前,全市大部地区旱情得到有效缓解。17日,南宁各级气象台均解除了当地的干旱预警。
南宁首次拉响干旱橙色预警
数据监测显示,7月中旬以来,广西平均降水量为历史同期第二少,全区平均气温为历史同期第二高。截至11月11日,有105个县(市、区)1150个乡镇发生不同程度气象干旱,干旱面积占比94.2%。
南宁有多久没下雨了?今年6月以来,南宁市降雨异常偏少,气温偏高,出现严重夏秋连旱。6月1日—11月14日,全市平均降雨量610.9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少34.6%,偏少程度为1960年以来第二位。10月22日—11月14日,全市大部地区连续无雨日数达24天。11月8日,南宁市史上首次拉响干旱橙色预警。
长期高温少雨,全市旱情迅速蔓延。至11月14日南宁市除隆安县、邕宁区为中旱外,其余大部地区为重旱或特旱。“快点来场雨吧,甘蔗快被晒干了!”“再没有雨,沃柑果树都要枯死了。”农民纷纷期盼下雨救救农作物。
昼夜待命只为抓住增雨好时机
面对形势严峻的旱情,南宁市气象局全力以赴做好各项准备,各级人工影响天气机构不分昼夜蹲守待命。南宁市气象局局长杨宝回表示:抓住有利天气及时增雨,决不能漏掉任何一次作业机会!
11月15日开始,南宁市各级人工影响天气机构载有人工增雨火箭发射架和炮弹的作业车,开始奔赴各作业点蹲守,24小时待命,等待增雨作业机会。
11月16日,期盼已久的增雨作业时机终于来了!9时54分,市气象台值班员刚刚发出“城区南部有小块回波向偏北方向移动,有作业机会”的预报提示,人影作业人员立即兵分三路,赶赴北部、东部和南部3个作业点,静待最佳发射时机。
一个多小时后,他们终于接到作业指令。“砰砰砰砰”短短1分钟,4枚火箭炮腾空而起。
“人工增雨,不是想增就增。”南宁市人工影响天气中心主任蒋兆恒介绍,人工增雨要有能下雨的云,还要看作业方式、作业时机、催化剂量等。“需要与时间赛跑,我们彻夜守候,就是要捕捉人工增雨作业良机。”蒋兆恒补充,虽然增雨过程仅需几分钟,但等待的过程却十分漫长,充满不确定性。人工增雨作业的有利条件,有时在半夜甚至凌晨出现,不管什么时候,只要有适合作业的天气条件,就要出发。17日凌晨,他们再次等来了增雨的良机,“增雨小分队”迅速披甲上阵追云逐雨,争取将更多雨“请”下来。
从16日7时到17日12时,南宁市区、横州市、上林县、马山县、邕宁区、武鸣区等陆续开展了人工增雨作业,一枚枚增雨火箭弹直上云霄,一场酣畅淋漓的透雨从天而降,滋润着干涸饥渴的田地。
“终于下雨了,我们很开心,一切等待和辛苦都值得。”蒋兆恒说。这些雨水,对农田、山塘水库来说,可谓久旱逢甘霖!“只要还有人工增雨作业机会,我们就不会放过。”
降雨让农作物喝上“救命水”
“真是及时雨呀,沃柑有救了。”昨日早上,在南宁市武鸣区太平镇庆乐村,雨点拍打着树叶发出清脆的响声,果农黄保贵的脸上终于有了笑容。他开心地说,“都说春雨贵如油,我看这场秋雨比油贵”。
黄保贵介绍,他种有5亩沃柑,虽然今年有不少挂果,但长时间干旱少雨,沃柑生长发育不良,果实瘦小,还出现落果现象,不少果树的叶子已经出现卷曲,再没有雨,别说果子了,果树都要枯死了。
“太久没下雨了,果农经常打电话来问什么时候人工增雨。”武鸣区气象局局长陈瑜琨说,果农盼雨心切,这也是压在气象人心头的一件大事。陈瑜琨和同事们多次深入田间地头,了解沃柑等农作物受灾情况及农业气象需求,第一时间向村民和种植大户提供气象灾害预警信息,指导大家科学应对旱情,最大限度减少天气原因造成的经济损失。
终于,雨给盼来了!17日2时18分、5时38分,武鸣区开展了两轮增雨作业。在府城那打水库、太平作业点,随着增雨火箭弹冲上云霄,雨水终于被“打”下来了。
“终于下雨了,我们的沃柑有救了!”“我爸家的果树有救了,谢谢人工增雨!”期待已久的雨水终于等到了,果农欢呼雀跃,在朋友圈、微信群争相转载武鸣人工增雨作业视频和信息,赢得点赞声一片。
据统计,11月16日7时到17日12时,南宁市各级人工影响天气机构抓住冷暖气流交汇的有利天气形势,彻夜守候,成功开展15次人工增雨作业,发射增雨火箭弹50余枚,作业影响区域效果明显。在自然降雨和人工增雨的共同作用下,全市普降小到中雨,局部大到暴雨,最大降雨出现在良庆区南晓镇台马村,达137.6毫米。目前,南宁市大部地区旱情得到有效缓解。17日,南宁各级气象台均解除了当地的干旱预警。(记者 赵金玲 张芳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