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南宁新闻县区开发区五象新区节庆活动东盟经济畅游绿城

 

六十余页记录簿里的一颗履职心——南宁市拓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丰富实践系列报道一

发布时间: 2023-03-03 |来源: 南宁日报 |作者: 杨盛 黎承闯 |责任编辑: 李鑫

编者按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加强人大代表工作能力建设,密切人大代表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健全吸纳民意、汇集民智工作机制,建设好基层立法联系点。”

南宁市人大常委会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党委、市委人大工作会议精神,把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作为推动首府人大工作创新发展的重要抓手,形成了一批理论成果、制度成果、实践成果。

2022年9月27日,南宁市青秀区新竹社区人大代表联络站(基层立法联系点)的《代表接待、走访记录簿》入选“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这是广西人大系统唯一入选该展览的实物。2023年2月27日上午,“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广西单元(南宁展)在广西展览馆开展,这本记录簿在展厅显著位置展出。即日起,南宁日报推出系列报道,多维度呈现新竹社区《代表接待、走访记录簿》背后的故事。

朝霞映衬下的新竹社区,升腾起浓浓的“烟火气”。此时,在社区人大代表联络站,青秀区人大代表黄文坚已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记者朋友快进来,咱们看看记录簿去。”热情的黄文坚笑着迎出来。在联络站里,黄文坚将《代表接待、走访记录簿》展示在记者眼前,深情讲述这本记录簿的不平凡经历。

一本记录簿 三载接力跑

这是一本怎样的记录簿?

粉红色的纸质封面上,印着国徽以及“代表接待、走访记录簿”等字样。扉页后,厚厚一沓皆是手写记录表。朴素的书皮,使它在一摞资料里并不显眼,由于经常翻阅、携带,书页不免带上些许褶皱。

正因如此,接受记者采访时,新竹社区人大代表联络站站长黄文坚不时用手掌轻轻抚平书页,他与记者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少聊些我的事,还是多说说这本记录簿。”

回忆起最初的决定,黄文坚把记录簿的“前世”定义为“活动记录本”:“前些年,社区‘人大代表之家’开展活动时,我们就拿出一本记录本,上面画几个表格,记下时间、地点、参加人员之类的信息。”

从2019年9月开始,南宁市人大常委会启动五级人大代表“混合编组、多级联动、履职为民”主题活动,将“人大代表之家”升级为人大代表联络站,同步打造“站”“点”深度融合标准化建设品牌,人大代表进站履职成为常态。黄文坚开始意识到,记录本形式简单、内容粗糙,多少有些“拿不出手”。

一次围绕记录本的“升级改造”工作在联络站里悄然开始:制定统一的“新竹社区人大代表联络站代表接待、走访选民群众记录表”,增设“选民反映问题”“代表答复、处理意见”和“办理部门回复”等信息填报栏,将表格装订成册并重新取名——《代表接待、走访记录簿》。

3年半、1280余天、近60张表格,记录这本簿其实是场“接力赛”。

2019年10月,记录簿迎来了它的首位记录员——刘金花。“记录代表履职,我也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话虽如此,刘金花所经手的记录簿,事无巨细、记无遗漏,一笔一画工工整整。

2020年5月,记录员周雪接过了担子。当被记者问起,如何坚持这种繁琐的记录工作时,周雪不假思索地说:“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看着记录簿越来越厚,我心里的成就感也越来越足。”

2022年6月,接力棒传到了记录员曹滟芳的手中。尽管“体验期”不到一年,曹滟芳却直呼“压力很大”。“就担心做得不够好。”为此,曹滟芳时常揣着干粮、带上记录簿,往群众家里钻,“和社区居民聊聊天,了解问题整改进度,好完善记录信息。”

在记录履职工作的赛道上,接力棒跟随记录员成功“撞线”,跑出了令人满意的成绩:2022年,经过层层选拔、推荐,新竹社区的《代表接待、走访记录簿》成功入选“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

消息传回,黄文坚久久才平复内心的激动,为自己竖起了大拇指;周雪往工作群里发送了记录簿入展的新闻链接;曹滟芳则在朋友圈里发了一个“笑脸”表情包,又忙着继续更新代表履职台账。

一颗赤诚心 满腔履职情

翻阅《代表接待、走访记录簿》,透过翔实的文字,人大代表胸怀“国之大者”的初心跃然纸上,令人豁然开朗。

新竹社区是一个老社区,0.78平方公里的面积里居住着3712户近1.27万人。面对城市迅速发展,如何让老社区在城市更新中重焕光彩,考验着社区治理能力。

2021年11月5日,市人大代表,新竹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覃毓宁走进社区人大代表联络站履职,收到了社区居民兰晓华的诉求。“她向我反映,社区沿街一些餐饮店常年使用煤球烧火,油烟大、气味重,让附近楼栋的居民没法开窗透气。”覃毓宁说。

群众的烦心事,就是覃毓宁最惦记的事。“那段时间,我没少往城区城管执法局跑,就为了找一个解决的办法。”回到社区,覃毓宁也没闲着,三天两头到餐饮店找老板聊天,劝说他们整改排烟气道。

将心比心,事情逐渐朝好的方向发展:餐饮店老板答应改道、换气,用上更清洁的能源;城管执法支队加强日常巡查,“掐住”污染油烟复排的苗头。附近居民终于可以打开窗户畅快呼吸了。

为居民拿回了窗口的“绿”,覃毓宁也收获了大伙儿心中的“热”。“社区需要志愿者时,只要往微信群里吼一嗓子,立刻有不少居民响应。”覃毓宁深有感触地说,“过去常把‘人民代表为人民’挂在嘴边,一次履职下来,才掂得清‘人大代表’的分量。”

社区拧成了一股绳,越来越多的问题迎刃而解。

莫富雄瞄着难事,来了——

监控摄像头“罢工”,居民安全成了问题。社区居民葛永生把问题向青秀区人大代表莫富雄反映。莫富雄立即找来物业公司,10天内排查了103个监控摄像头,维修好损坏的设备。

何月燕带着问题,来了——

新竹小区建于20世纪80年代,楼栋扶梯破损比较严重,老年人下楼只能倚靠着墙壁,探着身子缓缓往下跨。小区居民何月燕把问题反映给青秀区人大代表何恩球,不久后,所有楼栋都更换了安全的扶梯。

熊斌守护着楼栋,来了——

作为新竹小区43栋的楼栋长,熊斌积极收集群众意见,向人大代表反映空调水外溢问题,还在社区物业中心兼职做起了保安。忙不忙?“都是为人民服务,再累都值。”熊斌说。

一书牵两地 风起满目新

北京到南宁,相距2000多公里,会产生怎样的交集?

在“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中,《代表接待、走访记录簿》陈列在中央综合展区的第三单元“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保障更加有力”展台。党的二十大召开期间,全国党代表、马山县古寨瑶族乡古棠村党总支部书记潘晓梅与其他党代表一起,走进北京展览馆,参观“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感受党和国家事业的生机与活力。

马山县人大代表是潘晓梅的另一个身份,返回古棠村后,她又多次浏览记录簿入展的相关报道。“这是南宁市的大喜事,也是我们人大代表的光荣,更激励着我坚定履职信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潘晓梅说。

说干就干,潘晓梅想借助流动夜校开展政策宣讲,主动了解群众困难,思考解决办法。“我想挖掘、开拓出更多收集民意的渠道,力争做到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她说。

将民意带到全国两会,连任十三届、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的南宁市天桃实验学校党委书记覃鸿走进新竹社区,“之前来过新竹社区很多次,这一次我专门来看看记录簿。”

站在记录簿前,覃鸿认真阅览、驻足良久。“之前看新闻,这本《代表接待、走访记录簿》入选了‘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真让人高兴。”

从基层教师到人大代表,人民至上、坚守担当是覃鸿心里的信条,如何更好履职,一直是她不断思索的事。“这本记录簿使我深受启发,与群众交流时,不仅要聊得来,更要记得实,随时翻看,既能了解履职全过程,还能检视履职成果,这非常有意义。”覃鸿说。

谈到履职,覃鸿表示,作为人大代表,就是要扎扎实实地做好分内事,身体力行把履职工作做好。“我要像这本记录簿一样,把群众的‘急难愁盼’记在心里,带到大会上,诉说来自基层的声音,诠释一名人大代表应有的责任担当。”覃鸿说。

60余页纸,是这本记录簿的厚度;1280余天、3712户,也是这本记录簿的“厚度”。四季更替,记录簿的“厚度”仍在增加,循着记录簿的轨迹,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社区群众的生活一天比一天更美好。(记者 杨盛 黎承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