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南宁新闻县区开发区五象新区节庆活动东盟经济畅游绿城

 

用诗句展现南宁之美——南宁国际诗歌周创作采风活动侧记

发布时间: 2023-05-16 |来源: 南宁日报 |作者: 韦峭 |责任编辑: 李鑫

受邀参加南宁国际诗歌周的诗人在南国乡村感受农村新貌。记者 潘浩 摄

5月15日,受邀参加南宁国际诗歌周的诗人采风团在青秀山风景区、顶蛳山遗址、南国乡村留下了足迹,诗意的风光激发了诗人们的创作灵感。在两天的采风活动中,他们用脚步丈量绿城的土地,在这片孕育了生态文明和历史文化的大地上感受城市魅力,积蓄创作素材,这里的一景一物、一山一池,也将化成一首首优美诗篇。

欣赏如画风光

青秀山因林木青翠、山势秀拔而得名。从山底静谧的天池,到山顶耸立的龙象塔,沿途美如画卷的南国风光犹如大片,让诗人们贪看风光美,吟兴荡波长。

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鲁迅文学奖获得者曹宇翔走遍了祖国的山山水水,这次来到南宁采风,让他领略到了南国的秀丽,也让自己的“创作版图”变得更为丰满。“在采风活动中,我看到了邕江两岸的灯火,看到了秀美的青秀山,让我激动万分。”曹宇翔说,“南宁人民是有福的人民。这座城市有山有水有花,南宁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典范。回去后我要将在这里的所看、所思好好沉淀,将这座城市人与自然的完美融合用诗句表达出来。”

领略人文底蕴

站在青秀山的观景台,可眺望远近十余里风光,南宁半城绿树半城楼的景色尽现眼帘;在兰园,万株兰花争奇斗艳,用色彩点缀激情的五月;走进苏铁园,千年“苏铁王”枝繁叶茂,傲然挺立……诗人们欣赏着这如画般的景色,思索片刻,便将眼前美好化成良句美篇。

“千年苏铁/把沧桑长在脸上/心中不留岁月……”河池学院创意写作中心教师、广西诗人李苑玮即兴创作,将千年古树的沧桑写于诗中。“在南宁,我们既看到了城市的现代化,也看到了自然和谐的乡村田园风光。这是一座很美的城市,是一个很能给诗人创作带来启发的地方。”她说。

顶蛳山遗址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广西最重要的一项史前考古发现,它向世人揭示了一种全新的史前考古学文化类型,是研究广西贝丘文化的一个标杆。在如此令人神往,蕴含富厚而又扑朔迷离之地,诗人们追思先民,抒怀古之情。

走进顶蛳山遗址博物馆,诗人们通过一段段文字、一件件文物、一张张图片触摸历史的脉络。安徽省公安文联副主席许敏认为,南宁不仅山美、水美、树美、人美、歌美,还有丰富的人文景观。他说:“如何将南宁的山水、人文融入诗歌中,这是我们诗人应该思考的,也是一个课题。”

述说美好遇见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农房建设需求不断增长,建设“安全、舒适、经济、绿色、美观”并统筹“生产、生活、生态”的新型农房,成为广大农民缔造幸福生活的共同梦想。在南国乡村·农村综合旅游景区,不同民族乡村建筑的文化特色一一呈现,为诗人们提供了创作素材和灵感。

鲁迅文学奖获得者、诗人车延高说,南宁最了不起的地方,就是将“文化的符号”带入城市的建设过程。“当人们的审美意识达到一定高度后,如何把民族建筑文化的元素真正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体现出来?当我来到这里后,得到了很好的启发。”车延高说,“今天我看到的建筑设计,实际上就是一种文化元素,依照现有的自然山水,将更多带有风格特色的农村建筑特点体现了出来。”

此次采风之旅,作家、诗人们收获满满,必将以思如泉涌之状态,将目光所及的美好记跃于笔尖,创作出更多讴歌广西、点亮绿城的精彩诗篇,让诗心深入人民,让诗情充满南宁,让诗意照耀五月,让诗歌点亮绿城。(记者 韦峭)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