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市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取得新突破 南宁连续两年上榜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营商环境创新城市”
10月24日,2023年南宁市优化营商环境新闻发布会举行。会上发布,今年以来,我市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政府转变职能、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促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围绕政务、要素、法治、市场、创新、宜居“六大环境”,对标最高标准,群策群力坚持不懈推进营商环境改革,在一些重点领域取得一系列新突破。
全国工商联2022年万家民营企业评营商环境结果显示,南宁跻身全国前50强,比上年排位上升4名。2021年、2022年我市连续两年上榜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营商环境创新城市”。
更优服务更低成本
前9月广西自贸试验区南宁片区新增企业超万家
良好的营商环境是生产力和竞争力。今年以来,南宁市打造更优服务的政务环境,持续深化政务服务“简易办”改革,全面推动“一网通办”,全市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100%、最多跑一次比例达100%,实现“双百”目标。
我市接续推出“拿地即开工”4.0审批新模式,推出5大极简审批措施,实现4个审批事项合并办理,审批时间压缩至3个工作日,为企业节约工期3至4个月。加快打造广西自贸试验区南宁片区经营便利地,在南宁片区开展的“企业身份码”试点改革作为第四批自治区级制度创新成果,在全区复制推广;推出“免审即得”,实现“准入即准营”,入选政务服务效能提升“双十百千”工程典型经验做法和有效机制,在全国范围内复制推广。今年1—9月,广西自贸试验区南宁片区新增企业10925家。
“今年初,我们创新建立了企业‘办不成事’诉求直达快办机制,呈现出受理范围‘宽’、反映诉求‘易’、响应速度‘快’、办理效果‘好’的特点。”南宁市行政审批局党组书记、局长黄忠传介绍,该机制建立以来,运行良好,企业整体满意率达98%以上,已成为我市建设一流营商环境的重要抓手。
今年1—8月,我市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81.84亿元。1—9月,全市“银税互动”贷款投放513.76亿元,惠及纳税人34369户次;南宁市新增“桂惠贷”投放金额407.49亿元,惠及市场主体1.8万户,为企业节约融资成本7.46亿元;全市组织举办招聘活动609场,服务用工企业9065家次,提供就业岗位56.94万个(次)……今年以来,我市打造更低成本的要素环境,在提升水电气业务便利度、落实税费优惠政策、提升金融服务水平、加强用工服务保障、推进多式联运物流通道培育等多方面持续发力,让税费成本减下来、服务水平做加法,在一减一增之间让“轻松便利”成为常态。
更全保障更加公平
我市获批全国第四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
今年以来,南宁市打造更全保障的法治环境,加强商会人民调解委员会组织建设,实现商会人民调解委员会100%覆盖,形成“商人纠纷商人解”的工作机制;提升破产专业化水平,设立广西首家不动产司法查控中心;构建“繁简分流、快慢分道”审理机制,加大简易程序及小额诉讼程序适用力度,简易程序适用率超73%,案件审判质效不断提升;积极开展行政复议服务民营企业,涉企类案件平均立案审查时间提速至1个工作日。今年以来,市本级办理涉企案件190件,直接纠错率13.85%,调解和解率23.08%,让“公开透明”成为常态。
打造更加公平的市场环境是我市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内容之一。今年以来,我市从放宽市场准入、推行新型监管、构建知识产权大保护格局等方面入手,让“竞争有序”成为常态。其中,我市探索实施企业公示信息“微错容纠”,以柔性监管助推商事主体发展,今年以来南宁市有11183户市场主体可享受公示信息轻微差错免列异措施;城市信用监测稳步上升,2023年成功获批全国第四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在2023中国品牌价值评价区域品牌(地理标志)百强榜单中,南宁市“横县茉莉花茶”“武鸣沃柑”“横县茉莉花”3个地理标志品牌入围,入围品牌数量居广西第一。
更富活力更具魅力
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市场经营便利地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会上透露,我市打造更富活力的创新环境,持续加大创新主体培育力度。截至目前,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1498家,高新技术企业保有量达1591家,瞪羚企业达54家,均居全区第一;国家级创新平台42家,新型研究机构21家,科技企业孵化器32家,在孵企业1575家,建成广西首家“飞地孵化器”南宁市—中关村深圳协同创新中心。
我市还加快释放人才政策红利,今年共评选22个领军人才(团队)项目;大力推进通关便利化改革,创新“区港联动无感快速通关”“海关监管和铁路安检平行作业”改革模式,实现跨境电商空运出口通关智能化、自动化,大幅提升通关效率,让“开放包容”成为常态。
如今,更具魅力的宜居环境也正成为首府南宁的一张靓丽名片——
学有所教,积极推动“品质教育学在南宁”教育工程。今年以来截至秋季学期,全市建成投入使用公办中小学校14所,新增学位约3.11万个;建成投入使用公办幼儿园16所,新增学位约0.5万个。
老有所养,推动四级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开展“长者饭堂”试点,居家上门养老服务、家庭养老床位建设等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获民政部养老服务司通报表扬和自治区现场会经验推广。
交通便利,实现地铁、公交、BRT、共享骑行“一码多乘”,更新开通网约公交“的士巴”、地铁快巴、高速公交和广西首条跨市公交,获“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市”“全国绿色出行创建达标城市”称号。
生态更美,南宁市环境空气质量保持优良。今年1—9月,市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为98.9%,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排第15位、省会城市排第5位。全市主要流域地表水水质优良比例达100%,建成区原有38段黑臭水体水质达标率100%;市、县两级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为100%,进一步擦亮南宁“中国绿城”名片。
优化营商环境永远在路上。南宁市将紧紧围绕国家赋予建设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国际化大都市、建设中国—东盟跨境产业融合发展合作区新定位新使命,认真贯彻落实全区优化营商环境大会精神,积极创建“开放共‘营’‘邕’创一流”南宁营商环境品牌,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市场经营便利地,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记者 韦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