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汛”而动 全力救援——南宁市防汛救援一线见闻
5月19日,强降雨导致多条市区道路积水,消防官兵、社区网格员、志愿救援队等多方合力转运受困群众。记者 黄红锦 摄
5月18日20时至19日7时,南宁市大部出现暴雨到大暴雨、局地特大暴雨。本轮强降雨导致多条市区道路出现积水,多条境内中小河流出现水位上涨。
5月19日,记者在南宁市防汛救援一线看到,市气象局、市水利局、南宁水文中心、市应急管理局、南宁市消防救援支队、南宁市交警支队、市住建局、市自然资源局、南宁市红十字会等各相关部门闻“汛”即动,严格落实防汛工作领导带班和汛期24小时值班制度,强化预警预报,提前预置防汛力量,全力做好本轮强降雨防御应对各项工作。各级党员干部彻夜巡查、转移群众,各方力量齐心协力开展抢险救援,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响应升级 抢险持续加力
5月18日20时至19日7时,南宁市累计雨量在特大暴雨(250毫米以上)的有1个测站,大暴雨(100—249.9毫米)的有68个测站,暴雨(50—99.9毫米)的有91个测站,大雨(25—49.9毫米)的有66个测站。市气象台于19日4时05分发布暴雨橙色预警信号,19日5时45分将暴雨橙色预警信号提升为红色。
与之相应的,是不断升级的应急响应:市住建局立即启动防内涝等级一级响应;19日7时,南宁市洪水防御IV级应急响应提升为Ⅲ级应急响应;19日7时30分,南宁市气象灾害应急指挥部将气象灾害(暴雨)IV级应急响应提升为Ⅲ级;19日8时,南宁市防汛四级应急响应提升为三级。
“这里有井盖,请大家注意安全!”19日10时许,在长堽村南路积水点附近,路面积水较深,抢险救援人员打开积水路面井盖,让积水快速排入井中。在雨中,抢险救援人员坚守在各个井盖旁,化身风雨“守路人”,为群众撑起“安全伞”,最大限度减少积水带来的安全隐患,全力护航群众安全。
在青秀区长堽路六里浦林菲特酒店门前道路,距离积水点50米处早已拉起警戒线,交警和南宁排水公司工作人员正在现场维持秩序,引导车辆和行人绕行。积水处,几名工作人员正在紧张有序地开展抽水排涝作业。为了尽快通淤排水,一名工作人员站在积水中不时清理水中的垃圾、杂物,一名工作人员在排水井口旁仔细观察排水情况。
据市排水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根据天气预报、预警情况,公司于19日0时启动防内涝等级四级备勤,4时30分启动公司防内涝等级四级响应、5时18分提升为三级响应、6时17分提升为二级响应、7时47分提升为一级响应。
各方救援 全力应对险情
9时许,新民立交桥,此时虽然雨势不大,但因凌晨的暴雨,桥底已有较深积水,行人及车辆已不能正常通行。“我们5时起就有警力在此值守,根据积水情况进行交通管制,引导车辆绕行,提醒市民在积水消退前不要从桥底经过,以免发生意外。”在该积水点执勤的交警表示,除一些公交车辆外,该路段并未出现大量车辆及人员滞留情况。在各部门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新民立交桥与民族大道交叉口的积水逐渐消退,该路段于12时30分恢复通车。
“在青秀区恒大苹果园小区有3人被困地下负二层,请立即派人前往。”9时许,南宁市红十字搜救救援队副队长何力接到救援任务后,立即召集队员紧急集合,携带救生衣、橡皮艇、逃生包等前往救援、转移被困群众。“在前往恒大苹果园小区的路上,我们看到邻近小区也有部分群众被困,于是在完成救援任务后又回到途经的地方开展救援,将所有受困群众转移至安全地带。”何力说。
10时许,在青秀区茅桥路,蓝天救援队队员划艇深入积水处开展紧急救援,不少市民自觉留在高处等待积水消退后通行。“今早,辖区内有两位老人感觉身体不适要去医院,看到积水迟迟不退就有些紧张。我们马上联系了蓝天救援队,合力转移受困居民。”茅桥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张万说。
干群合力 加快恢复秩序
雨后的路面留下了大量树叶、淤泥等,环卫部门迅速行动进行清理,全力保障城市道路整洁畅通。
12时,青秀区云景厢竹路口,大雨暂停,积水已退。“我们先用洒水车冲刷路面,将淤泥打散,然后用铁锹把淤泥装进清运车。”正在现场开展清淤作业的环卫工人说,淤泥容易结块,增加了清理难度,“我们要把清理工作做好,让城市早日恢复洁净。”随着现场被清扫干净,车辆逐渐恢复缓慢通行。
在广西中医药大学明秀校区,为保障师生生活需求,该校紧急调运面包、牛奶、矿泉水等生活必需品分发给学生。学生陈文云表示:“我们宿舍在一楼,积水灌进宿舍后我们迅速把物品搬到2楼以上区域。辅导员老师也送来食物,让我们很感动。”该校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早上接到校园积水的通告后,学校第一时间采取一系列紧急应对措施,全力保障师生安全;积水消退后,还对校园进行了全面消杀。
在这场强降雨防御大考中,南宁市各级各部门强化会商,密切配合,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凝聚起防汛防内涝合力。随着雨势减弱,越来越多的抢险救援力量转而投入到暴雨后的城市秩序恢复上。南宁市防汛抗旱指挥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将继续紧盯降雨带来的后续影响,全力抓好群众生产生活恢复工作,抓紧组织修复被损毁的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确保城市安全有序。
(记者 郭少东 韦峭 杨盛 莫岚远 吴青华 余秋兰 覃雨轩 周小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