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南宁新闻县区开发区五象新区节庆活动东盟经济畅游绿城

 

基地听民声 难事不难办——南宁市人大常委会依托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实践基地撬动民生“大幸福”

发布时间: 2024-06-06 |来源: 南宁日报 |作者: 杨盛 |责任编辑: 李鑫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

在南宁,全市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实践基地深深扎根、蓬勃生长,成为市人大常委会同人大代表联系、人大代表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履职“主阵地”,更是发挥代表作用融入基层治理的重要平台。

1.2万多名各级人大代表进站履职,形成联络站重点建议821条;848名警官、法官、检察官、司法助理员进入212个站点,解决基层问题5000多个、化解矛盾纠纷3000多起;人大代表利用移动环保监督平台“随手拍”,收集问题线索15989条,办结率达98.9%。

从指尖履职、日常随访、线上监督的制度创新,到社区微治理、解难题的民生实事,小小实践基地不断完善着民主民意的表达渠道,日益丰富着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深刻内涵。

倾听群众呼声 当好化解基层矛盾“减压阀”

面对群众在产业发展、民生保障、乡村治理等领域出现的各类矛盾,该如何化解?在邕宁区中和镇那例片区实践基地,一把“法治钥匙”打开了群众的“心锁”。

那例村有两位老人年初因宅基地问题产生争执,彼此都不肯退让。村委工作人员上门调解时,两位老人各执一词,争得面红耳赤。众人见状,只能把两人请到村里的“劝善长廊”。

在镇人大代表、“三官一员”的耐心调解下,两位老人心里的“疙瘩”逐渐解开,最终握手言和。“古时候有‘六尺巷’的故事,现在我们也各让一步,听村委的安排,把房子建起来。”

矛盾化解的背后,得益于那例片区实践基地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三官一员’”推进诉源治理机制,积极探索打造“劝善长廊”解纠纷阵地,为矛盾双方解决问题搭建沟通桥梁。同时,结合“三官一员”进站点活动,不定期开展群众大接访、普法宣传教育、法律明白人培训等各项活动,提升法律服务温度,让法治理念深入人心。

人大代表不仅密切联系群众,更是群众的“贝侬”。在马山县古零镇乔老片区实践基地,群众遇到矛盾纠纷时,会选择双方都认识的“贝侬”来评对错、论公道,有效化解矛盾纠纷。该实践基地探索总结出了“人大代表+‘三官一员’+‘贝侬’”调解工作法,力促“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纵观我市各实践基地,不乏“自身优势”“特色创新”。良庆区结合服务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南宁片区建设,将进站点服务群众的对象拓展为“三官一员一律师”,为企业和群众提供更加专业和多元的法治服务;武鸣区在沃柑种植集中区域的站点与法院共同设立“沃柑纠纷调解室”,为沃柑发展护航……实践基地成为化解基层矛盾的“减压阀”。

解决群众难题 架起关心群众冷暖“连心桥”

群众关切所系,就是人大工作所至。江南区五一中路片区实践基地的人大代表们面对面倾听群众关心的水、电、卫生等问题,聚力共商、破解难题,切实将群众呼声与人大工作有机融合,促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提升。

新屋村五里由于地势低洼、排水设施老化,每逢降雨都会出现路面积水,影响居民出行。为此,五一中路片区实践基地召开专题会议,讨论形成人大代表建议并协调城区政府有关部门进行实地调研,明确解决措施,很快便将这一群众的“烦心事”妥善解决。

通过实践基地激活社区“邻聚力”,办好人民群众的“微实事”“关键事”。为满足居民各类需求,驻站人大代表广泛联系辖区内企业、学校、律师事务所等社会服务资源,引进“八桂义工”“齐悦社工”等各类公益队伍。同时,加强与丽江村小区党支部书记吴建生的联系,并成立了“吴建生邻里互助联盟”,常态化开展“一老一小”关爱帮扶、法律援助、家电维修等志愿服务活动,打通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神经末梢”。

在隆安县震东片区实践基地,社区干部和驻站人大代表为实现“努力让搬迁群众过上好日子”的目标,探索创设“企业派单、居民点单、社区送单”的“小梁送工”模式,有效破解搬迁群众就业难题。“在家门口就业,一方面可以有稳定的收入,另一方面还可以照顾家庭,留下来就不想出去了。”作为“小梁送工”模式的受益人之一,社区居民陆武少回到家乡后就在家门口实现了灵活就业。

以人大代表梁佳为骨干的震东安置区就业服务团队,在2020年至2023年底累计送工1650批11.8万人次,帮助搬迁群众增收超1500万元。如今,“小梁送工”模式逐渐向隆安县各乡镇和县内外企业拓展,实现了服务方式、服务群众、服务企业全覆盖,促进群众务工就业并实现稳定增收。

下沉一线履职 增强参与基层治理责任感

“我见证了那考河一点一滴的改变,现在我们更要守护好这来之不易的成果。”居住在那考河片区的市民王映雪表示,从去年开始,她发现那考河旁多了一间议事室,还多了一批“守护神”。

这间议事室是在兴宁区三塘镇那考河社区实践基地的基础上,创新设立的那考河片区人大代表生态环境议事室(以下简称议事室)。目前,议事室驻点代表6名,既有从事环保工作的人大代表,又有居住在那考河周边的人大代表。议事室每个季度确定1至2个环境保护主题,组织驻点代表以那考河为中心开展环境保护调研、视察,集中在议事室交流讨论。

“去年以来,我们就垃圾分类、河流保护、噪声扰民、油烟污染等问题召开了4场专题议事会,大家凑在一起交流讨论,对那考河片区的环境现状进行了解。在你一言我一语中汇聚群众意见,发现环保问题,寻求解决办法。”议事室负责人周柳杨说。

近年来,那考河社区实践基地围绕那考河流域及辐射带动周边的生态环境保护,监督推进各类生态环保问题及时解决,“议”出生态环保全民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共同擦亮生态“名片”。

将实践基地建在一线,各级驻站代表“听诊共治”,解决群众身边的“关键事”“心头事”。

“社区各楼栋的灭火器过期了,不及时更换容易发生火灾”……在上林县澄泰乡象山片区实践基地举行的代表接待日“民声专场”活动中,辖区居民提出了一系列亟须解决的身边事。

活动现场,人大代表们耐心倾听并认真记录。“对于群众反映的问题,能直接解决的,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当场就给予解答,明确解决方案和交办时限;对于较为复杂还需深入研究的问题,我们会详细记录,按照建议交办既定流程开展转办、督办,确保群众反映的问题能在第一时间得到解决。”实践基地负责人彭金莲说。

近年来,象山片区实践基地充分发挥人大制度优势和人大代表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积极探索社区治理新路径,助力民生实事办理,促进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是人大代表的天然优势。民生连着民心。全市100个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实践基地和驻站人大代表,积极响应市人大常委会的号召,把坚持人民至上、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的要求,贯彻到代表履职全过程各方面,聚焦“关键小事”,助力民生大事,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为群众托起稳稳的幸福。

(记者 杨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