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南宁新闻县区开发区五象新区节庆活动东盟经济畅游绿城

 

今年南宁市争取完成100家以上试点企业的数字化改造

发布时间: 2024-07-12 |来源: 南宁市融媒体中心—南宁日报 |作者: 韦静 |责任编辑: 李鑫

在丰林集团南宁工厂,人造板缺陷视觉检测设备的“智慧眼”可精准识别出板材上的毛刺、划痕等瑕疵。记者 潘浩 摄

在数字经济发展浪潮下,“智改数转”(即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正成为各地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新路径、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赛道。

当前,南宁市以入选全国首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为契机,把制造业“智改数转”作为推动新型工业化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通过政策保障、资金保障等方式推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2024年争取完成100家以上试点企业的数字化改造,让更多企业坚定转的信心、获得转的能力、拥有转的勇气,推动全市数字产业生态的形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助推全市工业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探访国家级智能制造优秀场景——

一个数据平台,串起原料的派单、运输、量方、质检、结算等流程

去年1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五部门联合公布2023年度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揭榜单位和优秀场景名单,广西丰林木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丰林集团”)的“上下游异步协同与数据共享”场景入选2023年度智能制造优秀场景名单,这也是此次南宁市唯一入选的企业。

国家级智能制造优秀场景如何“焕新”传统产业?

走进丰林集团南宁工厂,一辆满载着原材料的货车正通过三维量方系统进行计量。司磅员按下开关,设备启动,不到1分钟,数据采集便完成并同步到大数据平台,实现与供应商的共享。“这是我们构建的‘1+3’大数据平台的一个环节,是打造‘上下游异步协同与数据共享’典型场景的一个应用方向。”丰林集团首席信息官尹碧波介绍,针对行业痛点难点,公司通过自主数字化创新,优化订单到结算的业务流程,如今只需要一个数据平台,就能从派单、运输过程、入厂称重测量、原料质检入库以及供应商结算等环节进行全流程监控和信息共享,数据高效且精准。这一创新场景达到了行业领先水平,使供应商和企业互信互利、共同发展。

在1万多平方米的厂区内,技术工人屈指可数,却处处呈现数实融合的火热景象:在主车间主控室内,透过一块块显示屏和实时跳动的数据,将生产线的各个环节尽收眼底;在质检环节,人造板缺陷视觉检测设备的“智慧眼”代替了“人眼”,一年可以精准识别出几百万张人造板上的毛刺、划痕等瑕疵……

丰林集团总裁王高峰介绍,依托自主创新,南宁工厂实现了量方标准化、质检智能化、打包入库自动化,改变了许多传统的体力劳动操作,而且设备运行安全,产品质量稳定。

“‘智改数转’,转出了什么?”在采访中,记者问。

“不是为了转而转,而是要靠数字说话,使之成为企业精细化管理、高质量发展的手段。”王高峰说,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在原料价格和成本上升的背景下,去年企业逆势而上,人造板销量、产量均同比增加20%以上,公司营业收入、利润均同比增加10%以上,“我相信,这就是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给企业带来管理提升、效率提升的结果。”

“智改数转”改出了什么——

“中控室”里指挥生产,实现生产能力和生产效率“双提升”

中控室一键下单,封箱好的牛奶自动码垛入库,原本需要100多人运作的仓库实现全自动运行……这是记者近日在广西皇氏乳业有限公司智能制造工厂里看到的一幕。作为广西乳品行业的重点工业龙头企业、自治区级智能制造标杆企业,广西皇氏乳业有限公司加快推进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以创新驱动引领,布局实施智能制造,提升核心竞争力、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目前已实现全产业的转型升级。

“智改数转”改出了什么?又为企业带来了什么?广西皇氏乳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黄俊翔用一串数字作答:“智能制造工厂的投入使用,让公司的生产能力实现了快速飞跃,极大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运营成本:项目实施后,劳动生产率提升30%以上,单吨制造费用降低22%,产品不良率降低20%,产品研制周期降低近40%,产能由年产10万吨提升至20万吨。”

乳业是产业链最复杂、影响最大的行业之一,上游涉及农业发展,中游关系生产加工业,下游则与零售业关系密切。“公司智能化转型带来的另一个重大变化,主要体现为产品质量的可控和提升。”皇氏乳业集团副总经理翟安平举例介绍,公司通过质量管理追溯体系建设,从记录奶牛出生到第一次挤奶,再到原奶入厂信息赋码、出产和检测历程均有信息跟踪。此外,还建立了要害环节的电子信息记录系统等,实现了产品信息可追溯的全面化、及时化和信息化,极大确保了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

在销售、产品运输交付方面,该公司完成了可追溯冷链物流系统、智慧销售平台建设,实现了精准配送与用户服务应用。“我们通过紧跟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趋势、多个环节的智能化部署,打造了可靠的食品安全防护墙,有效保证了消费者‘舌尖上的安全’。”翟安平表示。

瞄准三大难点推进数字化转型——

约100家试点企业完成入企诊断工作

近年来,南宁市大力鼓励和支持工业企业进行智能化数字化改造升级,一批批企业通过“智改数转”,“上云”拥抱“数字化”,不断实现节能降本提质增效,形成“制造”向“智造”转型的新质生产力。2023年,南宁市成功入选全国首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在首批30个试点城市中排第14名,是广西唯一入选的城市,推动全市数字化转型迈入新阶段。

“市工信局作为该项工作的牵头部门,瞄准企业‘不愿转、不敢转、不会转’的痛点难题,有的放矢、重点突破、创新实践,相关工作正按照计划稳步扎实推进。目前已印发《南宁市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工作方案(2023—2025年)》,并开发‘数字贷’产品、创新‘优企选’工作法,6个行业的17家服务商分别与143家试点企业明确达成入企诊断意向,约100家试点企业完成入企诊断工作,陆续转入数字化改造项目实施阶段。”市工信局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科科长、四级调研员陈莘泉说。

企业“不愿转”?南宁市将继续建设一批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打造一批试点行业数字化转型标杆企业,通过示范带动,实现局部复制、批量化推广;2024年度将开展13期760人次的数字化转型培训,帮助企业宣贯数字化理念;按照区域上门宣讲政策,召开对接会,实现行业对接,提高服务能力。“简而言之,就是用身边榜样影响它、用外地的成功感化它、用上门服务说服它。”陈莘泉解释。

企业“不敢转”?南宁市在资金、政策、金融等方面提供保障,为中小企业保驾护航。南宁市整合中央和地方财政资金,形成3.75亿元总规模的专项扶持资金,通过“企业出一点、服务商让一点、政府补一点”的方式引导和支持广大企业积极参与数字化转型。

企业“不会转”?南宁市通过分类诊断,建立包含37家服务商的资源池和包含16名行业专家的专家库,为数字化转型工作提供专业支持。

瞄准痛点难点问题持续发力,今年,南宁市力争年内完成200家企业的入企诊断工作,并争取完成100家以上试点企业的数字化改造,重点在工业设计、智能制造、柔性制造、数字化营销、数字金融服务等关键领域提炼更多数字化应用场景,打造约30个“小快轻准”解决方案、推广复制智能制造及工业互联网场景50个以上,让企业真正愿“转”、会“转”、敢“转”,使其在实现数字降本、提质、增效的同时,融入数字化浪潮,引领推动产业整体能级提升,为推进新型工业化提供数字动能。(记者 韦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