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南宁新闻县区开发区五象新区节庆活动东盟经济畅游绿城

 

进民生福祉 绘就幸福画卷——南宁市全面深化改革系列综述之三

发布时间: 2024-07-15 |来源: 南宁市融媒体中心—南宁日报 |作者: 李静 |责任编辑: 李鑫

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升级。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加强社会保障服务、更好保障人民健康……这些既是百姓的期许,也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的重要举措。

自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近两年来,南宁市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打通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等难点堵点上持续发力,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不断将民生领域的“关键小事”办成百姓心头的“温暖大事”,努力让各族人民的改革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就业不愁教育均衡不负殷切民生期待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牵动着千家万户。南宁市探索县、乡、村多级零工市场体系,通过组团式、网格化、智慧化、一站式等多元化服务措施,促进灵活就业人岗匹配,2023年通过零工市场提供就业岗位8.75万个(次)。同时,依托数智人社平台实现线上线下联动就业服务,针对重点群体提供差异化服务,发布全国首个涵盖地方劳务品牌建设需求的技能人才重点鼓励培育目录。2023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7.79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2.15万人。

“有了这个小程序,我可以在上面看到各种用工信息,找工作方便多了。”市民陈钰打开“广西南宁零工市场”小程序,只见界面显示的岗位信息一目了然,包括岗位名称、薪资水平、工作地点等。

面对企业用工需求多样化、个人求职多元化的形势,市人社部门和西乡塘区打造了以政府为背景的就业服务数字化应用场景——“广西南宁零工市场”小程序。该小程序是针对企业临时用工和灵活就业人员个性化需求而打造的公共就业服务平台,为用工者、求职者提供对接服务,解决“零工想干能找到活,雇主有活能找到人”的临时用工对接需求。自运行以来截至今年7月12日,“广西南宁零工市场”小程序上登记注册的企业和商户共820家次、注册求职7293人,发布岗位1.65万个。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也是民生大事。从“有学上”到“上好学”,从“全面普及”到“优质均衡”,南宁市始终把教育作为民生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切实提高教育水平,唱响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奋斗之歌。

走进南宁市天桃实验学校教育集团明月校区,红白相间的教学楼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格外漂亮,校内的硬化铺装及室外活动场地别具特色。2023年秋季学期开学后,建设完成的明月校区迎来了新同学。“校区设置48个班,招生规模为2160人。学校投入使用后,大大缓解了周边居民就近入学的压力,进一步优化了教育资源配置,助力首府教育高质量发展。”明月校区教务处副主任步云表示。

让孩子享受公平优质的教育是每个家庭的期盼。南宁市加快构建教育高质量发展体系,完善教育资源配置机制,持续扩大教育资源总量。2023年,南宁市新建、改扩建一批中小学校及幼儿园,全市建成投入使用公办中小学校(幼儿园)30所,新增学位约3.61万个,让孩子们在家门口就能上好学;有44.59万名中小学、幼儿园新生顺利入学,其中接收16.76万名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读义务教育阶段学校。

此外,南宁市全面深化“双减”改革,建立健全课后服务及规范化管理机制,2024年春季学期南宁市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参与课后服务学生约62.7万人;建设面向东盟的职业教育合作区,建立专业设置随产业发展动态调整机制,创新“产业+教育+智库”产教融合实体建设模式,加强课程资源、技能培训等交流合作,推动南宁成为东盟国家学生赴华留学优选地。

老有所养幼有所托绘就幸福民生底色

如今,一到上午10时30分左右,家住江南区那洪街道沛鸿社区的老年人便陆续来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享用长者饭堂提供的营养、健康、实惠的饭菜,并开展书画、棋牌等活动。

“这里的环境很好,社区人员也很贴心,让我找到了‘家’的感觉。”“有了长者饭堂,我不用再操心每天买菜做饭了,到点就过来,不仅能吃到美味的饭菜,还能跟大家聊天,很开心!”老人们分桌而坐,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为满足老年人助餐服务需求,2022年8月开始,南宁市在各社区布局开设长者饭堂,为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及有需求的居民提供助餐服务。针对身体中度失能以上老年人、80岁以上居家高龄老年人,长者饭堂还提供送餐上门服务。截至目前,全市有3万多名老年人在长者饭堂系统注册用餐,累计用餐达200多万人次。

“老有所养、老有所依”既是每个家庭关切的家事,也是关乎民生的大事。近年来,南宁市坚持以加快补齐养老服务短板、推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健全完善南宁市发展优质养老服务体系,建立公益性养老床位入住评估轮候机制,开展老年人助餐服务和老年人助浴服务试点,发展“物业+养老”和农村互助养老,医养结合试点工作经验获国家卫健委、民政部联合发文推广。

“我家宝宝终于有地方‘上学’啦,真是太好了!这里收费便宜、师资力量强,让人很放心。”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职工小陈开心地说。帮助小陈解决带孩子问题的,正是位于市四医院生活区内的公建民营普惠性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

“一老一小”,一头连着“夕阳”,一头连着“朝阳”,关乎民生、连接民心。在促进养老体系不断完善的同时,南宁市也积极推进婴幼儿托育服务高质量发展,推动“一老一小”服务网络越织越密、更便利可及,实实在在稳稳托起“一老一小”的幸福。

南宁市建立了政府统筹、卫健牵头、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管理机制,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出台促进普惠托育发展实施方案。托育服务工作被纳入党委、政府及深化改革重点工作任务,并得到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的支持。同时,通过财政保障、国家支持政策优化以及医院运营政策调整等多重措施,支持发展方便可及、价格可接受、成本可负担、质量有保障的普惠托育服务。近年来,安排财政资金1200多万元建设示范公办普惠托育机构,申请国家普惠性托育专项项目29个,争取国家专项资金7157万元。

病有所医健全体系不断提升民生福祉

今年4月的一个夜晚,市民林先生3岁的女儿突发高烧,林先生带着女儿来到兴宁区嘉和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医生马上为其女儿做检查并开药,孩子的病情得到及时控制。林先生说,以前女儿生病时,他得开车送到市区的大医院就诊,现如今,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大医院的医疗服务,省时省钱。这些变化,得益于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医疗集团对嘉和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帮扶。

通过医疗集团的指导,嘉和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了130多项外科、康复、中医、医学美容、胃肠镜等新技术新项目,实现了患者“点对点”双向转诊,“重症在医院、康复回社区”政策稳步落实,让周边群众实现了在家门口能看病、看好病的愿景。

人人健康,人人幸福,是时代的呼唤,也是群众的期盼。南宁市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积极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深化城市医疗集团、县域医共体建设,入选全国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试点城市,完善村(居)民委员会公共卫生委员会工作机制,促进城乡医疗卫生体系健康发展。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改革的最终目的是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自2023年1月起,南宁市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以下简称“残疾人两项补贴”)均由每人每月80元提高至122元,为全广西最高标准。

南宁市建立健全四级医疗保障便民服务体系,全市乡镇(街道)、村(社区)医保工作站医保事项可办理率分别超过50%、30%。完善生育保险服务体系,实现自治区内生育医疗费用报销“免申即享”,试点推行生育津贴支付“免申即办”,2023年全市职工生育就医结算人次同比增长192.95%,生育医疗费用支出同比增长30.64%,生育津贴支出同比增长21.85%。健全完善困难职工常态化救助帮扶工作机制,强化部门帮扶与社会救助有效衔接。

一个个改革亮点,一项项民生实事,犹如和煦春风温暖着百姓心田。做民生工作,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南宁市将继续扎实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使民生保障网越织越密、越织越牢,让人民群众的日子越过越好。(记者 李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