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锁强产之路 探寻富民密码——宾阳县实施村级集体经济“造血工程”助推高质量发展
近日,宾阳县新桥镇大罗村小五金产业园里,各生产线设备马力全开、有序运转,工人正紧锣密鼓地对日用五金进行压延、切割、打磨等工序,一把把镰刀、锄头等被源源不断地输送至成品库房,等待包装发车。“目前,大罗村小五金产业园已有17家企业入驻,带动就业创业超2300人,‘靠本事吃饭、走正道赚钱’的观念在当地蔚然成风。”该产业园负责人介绍道。
实施村级集体经济“造血工程”,为该县高质量发展带来新思路。近年来,宾阳县通过整合资源、多方联动,创办村级产业园,规模化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创造就业机会,安置农村闲散劳动力,引导群众合法致富,走出了一条产业“造血”、就业致富之路。
高站位高起点“活血”
“怎么立足油纸伞传统手工艺的特色,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增加就业创业岗位?我想听一听大家的意见!”日前,一场宾阳县领导干部与当地群众面对面沟通、心贴心交流的党群议事会在宾州镇陆村召开,现场气氛热烈。
为谋深抓实集体经济,由宾阳县组织部门牵头,财政、农业农村等部门配合,组织工作人员全覆盖走访全县16个镇、237个村(社区),逐镇会商、逐村研判,找问题、理思路,征求促进集体经济发展意见建议260余条,并在反复酝酿的基础上,将宾州镇、新桥镇2个镇作为试点,用好“集体资产、产业现状、人力资源”3本台账,因地制宜制定集体经济发展“路线图”。
此外,宾阳县委组织部还将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情况纳入镇、村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重要内容及农村党组织评星定级重要依据,建立“组织交办、乡镇领办、部门督办”3张清单,推动各级党组织常态化深入集体经济项目一线调查研究、纾困解难。并通过举行“打擂比武”,比项目落地、比投资实效、比生产进度,把集体经济发展成效与单位评优评先、干部选拔任用等紧密挂钩,树立“干好干坏不一样、干多干少不一样”的鲜明导向,着力激发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内生动力。
强统筹重整合“补血”
对于如何赋能集体经济发展,宾阳县委组织部主要负责人说:“我们在全县精挑细选了业务骨干,以一月一指导、一季一调度等方式开展‘三送三解’专项行动,即送信息、送政策、送服务以及解忧、解困、解难,着力为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保驾护航。”
宾阳县全面推行县、镇、村三级包保联系制度,每个试点镇分别落实一名县处级领导挂点、一个县直部门帮扶、一家国有企业指导、一支乡镇工作组包干、多名村支书主抓,重点向集体经济薄弱村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农村科技特派员,依托“三送三解”专项行动下沉服务等。同时,宾阳县从农业农村、自然资源、经信等部门抽调党员业务骨干,吸纳能力强、思路活的乡土能人,共同组建“智囊团”,引导各试点镇对闲置土地进行统一收储、规划,在安排年度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时,优先支持集体经济项目建设,并统筹涉农资金,围绕基础设施建设、产业扶持等方面给予适当倾斜,以“补血”举措激活“造血”功能。
抓发展添动力“造血”
“如今,村民在家门口就有活干、有钱挣。以往的就业难题,在一个个活力迸发的特色产业、一座座拔地而起的产业园区面前迎刃而解。”谈到新桥镇的可喜变化,宾阳县新桥镇党委书记杨和明感慨万千。
党组织牵线搭桥、党员干部出力献策,宾阳县村级集体经济“造血工程”试点镇宾州镇和新桥镇通过集体土地作价入股、劳务合作等方式建立集标准厂房、公共服务配套、企业孵化等为一体的村级产业园,引入劳动密集型企业、小作坊等落户,大力发展五金、玩具、钟表等联农带富“一村一品”,协调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帮助经营大户扩大发展规模,为农村失业人员,特别是为涉诈重点人群提供就业岗位、搭建用工平台。
宾阳县还通过减免学费、勤工助学等分期分批开展从业人员就业技能培训,并组织外出学习“取经”,克服“本领恐慌”,走出“产业发展无人、群众致富无门”的发展困境。截至目前,该县共计建成村级产业园26个,引进76家企业、113家小作坊,成功培育规上企业2家、“专精特新”企业1家,年生产总值达4.9亿元,辐射从业人员1.3万余人,其中涉诈重点人群1042人;举办职业技能培训132期,受训8690余人次。(记者 郭少东 钟超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