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新技术高密度养鱼 助村级集体经济增长
“一个直径10米、高2米的圆池可产出4000至5000公斤鲈鱼。”近日,西乡塘区坛洛镇下楞村党支部书记梁秀廷指着养殖场里整齐排列的养鱼池介绍,“这是我们村新引进的高密度养鱼项目,具有周期短、产出高、效益好、无污染等特点,今后将成为村级集体经济新的增长点。”
乡村要振兴,产业要先行。坛洛镇下楞村“两委”结合本村靠近左江、养鱼经验丰富等村情实际,用好乡村振兴衔接资金发展高密度养鱼产业,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高密度养殖技术是水产养殖业中一项新兴技术,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实现在单位水体中投放更多鱼苗,通过优化养殖环境提高养殖密度、加强疾病防控等措施,实现水产养殖的高效化、规模化、可持续化,大大降低养殖成本。
经过商议,村“两委”向上级申请140万元乡村振兴衔接资金建设占地约12亩的高密度养鱼基地,基地内建有直径8米、高1.8米的PP板养鱼池12个,直径10米、高2米的养鱼池2个,溶氧器、微滤机、臭氧消毒机、生化过滤池、沉淀池等配套设施齐全。建成后,交由南宁市西乡塘区坛江生态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经营,每年可为村级集体经济增加6万至9万元收入。
与传统的养殖模式相比,高密度养鱼通过精细化管理实现产出效率高、产品质量好,水产养殖不再靠天吃饭。
在传统池塘养殖模式下,鱼吃喝拉撒都在一个大池塘中,水体环境难以控制,而高密度养殖模式可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基地里的过滤池和微滤机能有效过滤鱼粪等有害物质,臭氧消毒机能单独对池子进行杀菌消毒,降解水中的有机物、氨氮等物质,消灭水中的致病菌和浮游生物,降低鱼发生病害的概率。“如果这池鱼出现病害的情况,我们会单独对该池进行消毒或专业性的集中处理,不会对其他鱼池造成影响。”基地技术负责人李子文说。
好水才能养出高品质鱼。高密度养鱼基地统一采用无污染的地下井水,通过原水沉淀池处理后,进入鱼池的水基本保持在23摄氏度,加上遮阳网,鱼池的温度保持在可控范围内,养出的鱼肉质更鲜美、品质更稳定,深受市场欢迎。
“用氧养鱼”是高密度养殖的关键点,通过设置液氧存储器和输送管道,确保液氧稳定供应,再利用溶氧器提高水中氧气的含量,促进有益菌生长繁殖,让池中水流形成漩涡式循环流动,增加鱼的运动量,缩短养殖周期,用传统模式养鱼需9个月以上,高密度养殖仅需6个月左右即可养成出售。
“基地在原有的基础上扩建至30亩,目前在用鱼池14个,主要养殖罗非鱼和鲈鱼。鲈鱼一年能养两批,产值达12万至16万元。整个基地年产值达60万至80万元。目前,基地新建的20个养鱼池即将投产,未来将继续扩大生产规模。”说到高密度养鱼的产能和效益,李子文信心十足。
“坛洛镇水域资源众多,养鱼经验丰富、产业基础成熟,高密度养鱼产业大有可为。我们打算为有意愿发展产业的群众培训技术,推动高密度养鱼产业发展,实现共同致富。”坛洛镇镇长李立荣表示。(记者 杨盛 韦玉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