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南宁新闻县区开发区五象新区节庆活动东盟经济畅游绿城

 

文化中国行|南宁粉虫:在一代代人手中创新发展

发布时间: 2024-08-28 |来源: 南宁市融媒体中心—南宁晚报 |作者: 综合 |责任编辑: 李鑫

南宁粉虫是广西传统小吃之一,其因形似虫草故名,食之韧软,可配以猪肉、牛肉或杂烩做成炒粉虫、粉虫汤。近日,《非遗里的中国》广西篇在央视播出,节目中就提到了南宁粉虫。8月26日,黄阿婆粉虫第四代传承人周丽娜向记者展示了这一南宁传统手工美食。

色彩鲜艳的粉虫。

疍家人的传统美食

粉虫始于清末民初,原为南宁邕江疍家和民间节庆祭祀的传统食品,是疍家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南宁民间节庆的传统美食。在南宁水街,藏着许多人难以割舍的回忆。粉虫与水街相生相伴,历经沧桑而历久弥新,见证了城市发展变迁。

南宁有首民谣这样唱:“米虫搓开两头尖,中间藏宝千万年。有了螺丝有后代,代代齐齐祭祖先。”因为粉虫的形状两头尖尖,中间是圆形的,有点像元宝的形状,寓意财源广进、食福食禄。粉虫是用粉团在竹簸箕上搓出来的,有着螺丝状的纹路。老一辈人认为,吃粉虫可以繁衍后代、家族兴旺。这些民谣伴随着周丽娜长大。

逢年过节,疍家人必定要搓粉虫。春节吃粉虫,寓意日进斗金、人丁兴旺。婚事吃粉虫,寓意早生贵子。如果家里有孩子出生,家宴上有粉虫,表示生了男孩;有糍粑,表示生女孩;有油条,表示生了双胞胎。

在水街,“黄阿婆”就是粉虫响当当的“金字招牌”。周丽娜的外曾祖母黄金凤一家是邕江的“渡人”,在江上售卖粉虫等食品给赶船的渔民,以补贴家用。当时两分钱一碟的粉虫,如今成为南宁有名的美食。

周丽娜坚持手搓粉虫,保持粉虫口感Q弹爽滑。

一代代人不断创新

在周丽娜的记忆中,南宁粉虫一开始只有白色,蒸熟后,蘸酱油或香油吃。只有到了清明节,粉虫会混合红蓝草汁和密蒙花(又称黄饭花)汁,于是就有了红色和黄色两种色彩。

渐渐地,外曾祖母制作粉虫的技艺传给外祖母,再传给母亲。到了周丽娜母亲李玉兰这一代,蘸料多了黄皮酱、肉末、酱菜、豆芽、花生等小料,与粉虫拌在一起吃,味道更加丰富。

粉虫传承到周丽娜这一代,她一直苦心于如何创新,以适应时代发展。以前的粉虫用的是陈米制作,陈米香味足,浆水多。改良后,现在的粉虫除了用陈米,还混合可以增加柔韧性的903新米,浸泡在水里6个小时。把充分吸收水分的大米洗干净,磨成粉,揉成粉团,上锅蒸到半生不熟。接着,取一小粉团在竹簸箕上搓成两头尖、中间圆形似虫子的粉虫,再上锅蒸一个小时。蒸熟后的粉虫,可以凉拌或者煸炒。整个过程要历经7道工序。

美味的炒粉虫。

坚持推广传承手艺

如今,周丽娜还根据顾客的需求,在粉团中混合果汁、蔬菜汁、艾草汁、紫薯汁、黑芝麻、五谷杂粮、泰国斑斓叶汁等天然食材,做出来的粉虫五颜六色,看起来更诱人,味道也更丰富。

在搭配的小料上,周丽娜参考营养搭配书籍和南宁人饮食习惯,配上猪肉、牛肉或杂烩,做成炒粉虫或者粉虫汤。最受欢迎、最经典的还属老友炒粉虫,既有酸辣鲜香的老友味,同时又保留粉虫原有的米香,软糯爽滑。特有的老友味美食吸引了许多外地游客。

“南宁粉虫已经有上百年历史,为了将这一技艺传承下去,我们经常到南宁多所学校参加校园活动,推广南宁粉虫。希望我的孩子以后可以传承这一传统手工技艺。”周丽娜每天都要手搓粉虫,一天大约要搓300斤。她说,只有靠双手的力度和温度,才能搓出Q弹爽滑的粉虫。她还要坚持搓下去,让每一个来店里的食客都能尝到地道的南宁美食,留下美好的记忆。

(记者 韦薇/文 覃祖稳/图 黄以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