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与现代交融 传承与创新并存 渔鼓戏《今夕何夕》精彩展示戏曲魅力
渔鼓戏《今夕何夕》在广西儿童剧院上演。记者 黄敬敏 摄
12月12日晚,第十一届中国—东盟(南宁)戏剧周优秀剧目展演之渔鼓戏《今夕何夕》在广西儿童剧院上演。该戏植入大量的现代流行元素,获得观众不断掌声。
此次带来渔鼓戏《今夕何夕》的是山东省滨州市沾化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中心。其前身为沾化渔鼓戏剧团,成立于2006年。据悉,经过抢救发掘、创新改革,沾化渔鼓戏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名录。
《今夕何夕》取材于《唐传奇·义侠》,讲述的是晚唐时期的一段恩仇故事。剧中,如月与云良原本是隐居山野的一对恩爱夫妻。云良为完成如月心愿冒险赴考。启程之时,云良给如月留短剑防身。云良刚走,如月便救起一老者。老者苏醒后,跪谢如月的两次救命之恩。被认出身份的如月大惊,撵其离开。不料,云良高中返乡……三人遂面临“去留”“福祸”“杀救”“生死”的多重抉择。
渔鼓戏《今夕何夕》项目执行人裴文龙透露,《今夕何夕》利用原生态传统渔鼓戏的基础,植入了大量的现代流行元素,主要揭露了人的真善美,反映人在善与恶、生与死的关键时刻的瞬间反应和抉择。这出戏既保留了原生态语系的特色,又融入了新编戏曲,尤其是流行元素的融入,不仅让老一辈的观众感受到熟悉的韵味,也成功吸引众多年轻观众走进剧场。
在表演形式上,演员们也进行了大胆创新。演员孙鹏程表示,在剧中遵循原生态渔鼓戏特色基础上,吸收了各剧种的特点,加入一些非常创新的唱腔,这成为渔鼓戏《今夕何夕》的一个亮点。同时,还吸收了一些舞剧、话剧的表演形式来丰富戏曲的表演形式。而饰演云良的演员李扬,为了诠释飞贼角色在动作上的轻盈,深入研究中国武术与舞蹈,为角色增添了独特魅力。
演员王巧玉表示,在南宁演出期间,南宁观众的热情让她备受鼓舞,各色美食和周到的接待也让她感受到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同时,通过戏剧周活动,她获得了向更多同行学习的机会,南宁之行受益匪浅。
演出当晚,演员们精彩的表演打动了现场观众。戏迷王小姐感慨道:“这部戏通过深刻的剧情和鲜活的人物,让人在共情中受到触动。”戏迷鲁先生表示,该剧很有现实教育意义,紧凑的剧情、巧妙的舞美设计、时尚创新的音乐及演员张力十足的表演,都让这部地方戏焕发出新的活力。(记者 李宗文 实习生 卢钰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