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南宁新闻县区开发区五象新区节庆活动东盟经济畅游绿城

 

乘“数”而上 “AI+”引领智慧未来——南宁市“‘邕’抱AI 向‘新’而行”系列报道之一

发布时间: 2025-02-24 |来源: 南宁日报 |作者: 吴潇 |责任编辑: 李鑫

润建股份有限公司工作人员演示无人机飞控平台。记者 黄敬敏 摄

今年广西“新春第一会”上,“人工智能”成为高频词,要以“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力争在新领域新赛道迎头赶上。当前,南宁企业积极抢抓人工智能发展机遇,努力在应用场景、前端开发等方面走在前列,以“人工智能+低空经济”“人工智能+智慧政务”等方式惠及群众,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AI赋能低空经济产业发展注入动能

走进青秀创新中心低空经济科创核心区,一台台造型功能各异、充满科技感的无人机映入眼帘。面对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和时代机遇的到来,这里的企业充满激情、干劲澎湃。

广西景航无人机有限公司在几年前就开始探索无人机与AI的融合发展。该公司董事长谢冠鸿介绍,在电力线路巡检过程中,无人机拍摄大量照片,每年巡检1万多公里,产生多达几百万张照片的庞大数据。“为了在海量数据中快速准确地发现电力线路缺陷,我们在2020年就将AI引入工作,通过约300个模型目录,用AI进行快速智能识别,比如识别鸟窝、销钉缺失等,节省了人力的重复投入,提高了基础工作的效率。”谢冠鸿说。

园区内的企业对“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的探索从未停止。“在南宁—东盟低空智联网运营服务中心,我们的无人机在每天飞行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数据,AI算法工程师有对应的算法对其中的数据进行智能识别。此外,我们正积极研发基于AI的无人机自主起降、高精度定位、多机协同算法等。”广西智都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扬表示,公司所承担的CAAC飞行执照培训和科教课程也加入人工智能内容,大力培养“人工智能+低空经济”复合型人才。

人工智能和低空经济的深度融合是未来发展的趋势,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的加速融合正不断颠覆传统的生产方式,推动产业的转型和引领创新发展的方向。2024年,青秀创新中心着力推动低空经济、人工智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落地,取得了积极成效。全年园区低空经济、人工智能等领域企业实现全口径营收70.5亿元,入驻低空经济的相关企业32家、人工智能应用及研发企业11家。

“今年,我们将继续重点围绕低空经济、人工智能两个重点领域发力,让飞行服务更加高效、便捷、安全,并鼓励和支持园区低空经济相关企业开发和应用人工智能技术。”青秀创新中心总经理、南宁市低空经济产业协会秘书长李振兴说。

政务服务搭载AI数智出海加快步伐

“如何办理养老保险”“身份证丢失后,补办的流程是什么”……在五象云谷智算中心人工智能展厅,润建股份有限公司新发布的全国产算力政务智能体一体机,展示了业务办理时更新奇的互动体验和更快捷的政务指引。

“如今,公众对政务服务的需求越来越高。在政务服务大厅办理高峰期,仅靠人工导办员进行业务办理引导,会出现人群拥挤、服务效率低的情况。”润建股份有限公司人工智能事业部副总经理何俊说,搭载了AI大模型技术的全国产算力政务智能体一体机能很好地理解公众意图,快捷地引导公众办理所需事项。

基于DeepSeek大模型,全国产算力政务智能体一体机通过构建智能体咨询服务平台,解决公众政务办事中遇到的困难与问题。目前,该一体机在广东部分城市的政务服务大厅投入使用,反馈良好。

全国产算力政务智能体一体机的发布,是润建股份有限公司人工智能场景创新应用的一个缩影。由该企业研发的“曲尺”人工智能开放平台是一款AI模型的生产平台,能够调用底层的算力资源和数据资源打造行业大模型和AI智能体。

“基于‘曲尺’平台,我们开发了‘曲尺运维大模型’和‘曲尺代码大模型’,目前正向网信办申请备案。”润建股份有限公司人工智能事业部总经理丁永介绍,在“曲尺代码大模型”的基础上还开发了AI软件工厂,目标是实现软件开发的工业自动化。

包括基于国产算力服务器的DeepSeek政务服务一体机在内,润建股份有限公司已经研发超过60个智能体,另外还为马来西亚教育部门开发了一款智能阅卷机器人,让广西的大模型能力和产品输出到东盟国家成为现实。

“未来,我们将投入自研行业大模型,计划建设智能体产业基地,在广西打造可持续发展的智能体建设生态,重点打造与广西资源禀赋相结合的智能体。”丁永说,将把智能体开发能力和智能体产品输出到东盟国家,带动南宁的智能体产业发展。

(记者 吴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