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南宁新闻县区开发区五象新区节庆活动东盟经济畅游绿城

 

“万亿”低空经济蓝海出现,南宁如何“飞”出新赛道? 拓展“低空+”应用场景 多维度发力

发布时间: 2025-02-24 |来源: 南宁日报 |作者: 综合 |责任编辑: 李鑫

润建股份有限公司无人机及成套装备展示。

润建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左)向记者介绍公司低空经济板块。

相关研究报告显示,2024年国内无人机市场突破2000亿元,2030年有望率先进入万亿俱乐部。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领域的拓展,无人机产业正在向大中型、功能型方向拓展,细分赛道将是未来主要发展方向。记者在日前召开的2024年南宁科技创新发展情况通报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南宁市正积极培育壮大低空经济、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开辟新领域新赛道,全力打造面向东盟的低空经济、人工智能产业高地。

2025年,南宁发展低空经济该如何布局?如何掘金?日前,记者进行了走访调查。

现状应用场景多点开花

在崇山峻岭间,一架架白色风车伫立在山间,巨大的风叶随风转动,源源不断地向电网输送绿色清洁风能。为保障风能电场正常运转,人工巡检不仅面临着艰苦的工作环境,而且伴随着较高的安全风险。而这样复杂、艰苦的电力运维场景,正是无人机的最好用武之地。库门打开,一架四旋翼无人机顺着滑轨移出,而后转动旋翼平稳起飞,自如地穿梭于崇山峻岭纵横交织的高压线路之中。据了解,这架无人机搭载红外摄像头、多光谱摄像头、雷达等仪器,可实时回传图像,通过智能识别分析,为电力设备的运维提供决策支持。

光伏发电板往往选址于人迹罕至、交通不便的偏远之地,对于人工巡检而言,无异于一场艰难的“远征”。无人机则宛如一名不知疲倦的“智能卫士”,在光伏电站上穿梭巡逻,凭借敏锐的“感知器官”,精准识别光伏板的坐标位置,及时发现预警潜在故障,清洗落有灰尘、鸟粪等的光伏板,有效降低了光伏发电板的故障发生率,为光伏系统的稳定运行筑牢了坚实防线……

在润建股份人工智能展厅里,一架架充满“智慧”的无人机成为展厅里最亮眼的“镇店之宝”。

据介绍,在南宁无人机的应用场景正变得日益多元,如应用于农业、植保、高压线路巡检、光伏板检测以及无人机反制等应用场景,其中主要应用于能源领域的高压线路巡检和农业领域的精准施肥、喷洒农药、农业资源调查、土地确权等工作。此外,在城市治理方面,城管、交警等执法部门广泛应用无人机进行河道巡防、违章建筑监测等,在应急情况下协助建立通信网络。

困境行业规范存“痛点”

其实,广西的低空经济产生还要往前追溯至2019年。爆发时期在2024年8月份,南宁市低空经济产业协会在青秀区正式挂牌成立。据介绍,目前,南宁市低空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推进,低空保障能力稳步提升,低空经济应用场景正逐步拓展,如无人机+城市治理、无人机+电力巡检、无人机+文旅、无人机+物流等场景发展较快。

作为广西信息化本土龙头企业,润建股份有限公司广西公司也积极参与到南宁低空经济规划的顶层设计,并运用在全国多省和海外经验反哺南宁的信息化建设。“如果只能用一个词来形容目前南宁的低空经济,我觉得‘蓄势待发’或者‘潜力无限’比较贴切。南宁在空域资源、地理位置、气象、市场需求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未来充满无限可能。”润建股份有限公司广西公司常务副总经理覃诗表示,目前南宁的低空产业园尚处于起步阶段,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特别是在于后续的服务应用,体量相当大。

当前低空经济快速发展,但也面临着诸如空域管理、安全保障、法律法规、隐私与信息安全、监管执法等方面的挑战。低空经济不能“只讲飞不讲落”,需要构建好无人驾驶航空器识别、电子围栏管控、无人驾驶航空器反制“三位一体”的低空治理全生命周期体系。同时也面临着基础设施薄弱、空域管理协同难、产业生态少、市场需求杂、专业法律法规待完善、专业技术人才缺少等难点。

虽然低空经济尚处于蓝海市场,但是全国各地都在大力发展低空经济,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态势,竞争非常激烈。“低空经济是一种‘慢经济’,我认为要在低空经济中‘掘金’,要凭借当地的资源禀赋和企业的核心优势,避免同质化竞争,充分考虑哪些产业和应用场景是低空经济的独特优势,哪些是低空经济可长期持续替代的,不能只考虑‘赚吆喝,赚快钱’,才能形成企业独特的市场核心竞争力和长期可持续发展。”覃诗说。

突围多维度发力拓展新赛道

低空经济是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具有空间立体性、产业融合性、应用广泛性等特点,是拉动有效投资、推动产业升级、创造消费需求、促进社会就业的新领域、新赛道。在低空经济元年开启的新征程中,南宁迎来低空经济发展的黄金机遇。

“万亿”低空经济争夺战打响,南宁该如何掘金?产业如何布局?南宁市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高级经济师吴寿平表示,作为新质生产力代表,低空经济已成为培育新动能的关键方向,且南宁市青秀区先行先试,为全区发展奠定基础。近年来,广西低空经济虽然已经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果,但仍然存在空域管理与安全监管不畅、政策与法规不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产业链短、资金和人才短缺等问题。

吴寿平表示,2025年广西的低空经济发展需从多维度发力。产业布局上,要深化“精细化”空域管理与“系统化”规划设计。根据广西空域特性精细划分低空空域,避免资源浪费,建立军、民、地协同管理机制,确保飞行安全高效。统筹各方资源,制定面向东盟、辐射西南的发展战略,构建完整产业链,推动各类基础设施网融合发展。借助互联网、AI大模型等现代信息技术,打造面向东盟的区域飞行数据中心,提升管理效能。加强与粤港澳大湾区、东盟的技术交流合作,联合攻关关键技术,形成自主知识产权。

通过政策引导,推动产业链、创新链等深度融合,建立技术创新中心与重点实验室,为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场景应用方面,聚焦“大众化”产品体系与“融合化”商业模式。大力发展无人机产业,举办国际赛事,打造产业集群;依托丰富旅游资源,开发低空文旅观光项目;建设航空运动基地,举办各级赛事,塑造广西航空运动名片。拓展“低空+”应用场景,在物流、应急、城市治理等领域布局,促进低空经济与其他产业协同发展。政策法规层面,完善“立体化”支持体系。将低空经济纳入国土空间规划,建立准入标准与行业协会,出台行业标准。鼓励金融机构提供多元化金融服务,设立专项基金,支持重点项目。同时,依托高校培养专业人才,搭建人才交流平台,促进产学研用融合,为低空经济发展提供坚实人才支撑。

记者 凌剑伊/文 黄敬敏/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