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就在“家门口” 就业服务“零距离”——南宁市推动公共就业服务下沉基层打造覆盖城乡的就业服务圈
当地群众在武鸣区双桥镇就业服务站找工作。记者 朱新韬 摄
“我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过来看一下,没想到还真有不少我感兴趣的岗位。”日前,在武鸣区双桥镇就业服务站,求职者李莉颖看了企业招聘信息后高兴地说。
2024年,南宁市在横州市、马山县及武鸣区探索开展全链条就业服务助力农村“稳就业、防返贫”长效机制建设改革试点工作,共建立就业服务站(含零工市场)25个,运用“线上+线下”服务模式为用人单位和求职者搭建对接平台,极大方便了当地群众实现在“家门口”就业。
提供全链条就业服务
“每天有30至40人来找工作。我们会采集他们曾从事哪些工作、就业意向等信息,再根据企业用工需求进行匹配,有适合的工作岗位会打电话通知。”武鸣区双桥镇就业服务站驻点专员苏和说。
据悉,服务站除了提供本地、外地企业招聘信息,还提供种养、乡村旅游服务岗位。双桥镇种植沃柑达10.6万亩,拥有68家水果分选厂,在沃柑采摘销售季可提供5000多个用工岗位,能满足不同群众的就业需求。
“过去我们招工是在厂门口张贴招工信息,或委托熟人介绍。现在镇上有了就业服务站,公司很快就能招到熟练工人。”广西米泰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罗永泰说,公司在双桥镇的水果打包中心每天需要60名工人务工,在订单需求量大时还得临时增加人手,如今“家门口”的就业服务站帮助企业解决了招工难题。
武鸣区双桥镇、锣圩镇和罗波镇3个就业服务站自投入使用后,已为120多家用人单位免费发布招聘信息,帮助1200多人实现就业。
武鸣区就业服务中心主任陈燕兰介绍,为拓宽就业渠道,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困难人员充分就业和高质量就业,“家门口”就业服务站为就业群众提供政策咨询、岗位推介、零工服务、创业指导、维权帮扶等全链条就业服务,帮助企业实现快速招聘、稳定用工,有效解决辖区内企业招工渠道不多、求职者信息不畅等问题,促进用工与务工需求精准对接。
打通就业服务“最后一公里”
在探索开展全链条就业服务助力农村“稳就业、防返贫”长效机制建设改革试点工作中,南宁市推动就业服务工作业务下沉、服务下延,打通就业服务“最后一公里”。其中,马山县实现“家门口”就业服务站在乡镇层面全覆盖。
2024年11月14日,马山县数字化零工市场揭牌,为求职者和用工单位提供职业指导、招聘推介、职业培训、返乡创业、失业兜底、维权帮扶、“点对点”送工、协助兑现就业创业奖补政策等8项全链条就业服务。
该县整合县城零工市场、乡镇11个就业服务站和10个“家门口”就业服务站、156个村级就业服务专窗,构建县、乡、村三级就业服务网格,实现就业服务全面覆盖。“各服务站有非全日制、临时性、季节性等岗位,为就业人员提供全方位、一站式的公共就业服务,帮助劳动者在‘家门口’实现就业。”马山县数字化零工市场就业指导老师葛安倩说。
在马山县数字化零工市场,家政保洁、医院护工、建筑零工等岗位为群众提供了灵活多样的就业机会。常来零工市场找工作的韦春园说,她需要在打工的同时照顾家中老人和小孩,做零工时间灵活且劳动报酬现结,让她有了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
位于马山县苏博工业园区的广西金璧辉电子有限公司是一家劳动密集型企业。车间生产线上,工人们正铆足干劲赶订单,公司运行紧张有序。公司人事部主管蒙凤玲说,随着“家门口”就业服务站的建立,园区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企业“招工难”得到改善,生产更加稳定。
新建一批“家门口”就业服务站
2024年,南宁市在全区率先建成青秀区民生东社区、江南区淡村西社区、良庆区蟠龙社区等3个自治区级示范性“家门口”就业服务站;率先建成广西首家“就业广西·万事通达”商圈就业服务站暨零工市场;马山县打造“线上有平台、线下有阵地、服务有队伍、运行有支撑”的县、乡、村三级县域公共就业服务能力提升项目。
为保障服务常态化,各就业服务站配备专职工作人员,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服务模式,做到最新招聘信息在当地就业网、微信公众号等平台,以及在就业服务站的“招聘信息栏”同步更新和发布,为求职者提供包含企业招聘、灵活就业和技能培训在内的实时、全面的就业信息参考,让群众在“家门口”天天都能参加“招聘会”。
“今年,我们计划在县(市、区)、开发区新增建设不少于22个‘家门口’就业服务站,打造覆盖城乡的便捷就业服务圈,推动实现公共就业服务更可及、更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的目标。”南宁市劳动就业服务管理中心主任莫富雄表示,同时推动线下实体网点服务与线上互联网服务深度融合,加强信息发布、供需对接、政策咨询和技能培训,保障劳动者权益,为企业和求职者提供全链条服务,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记者 朱新韬 舒琼)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