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校园大树背后的故事”系列报道(二)伴校而生,古稀榕树镌刻校园记忆
学生们在榕树下阅读,享受美好时光。记者 叶子榕 摄
在南宁市人民路东段小学,两棵榕树静静地伫立在校园里,宛如巨大的绿色遮阳伞,又似历经风雨的智者深情守护着这片育人的土地。两棵榕树分别取名为“悦读树”与“心愿树”,浓密的枝叶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片绿色穹顶。金色的阳光透过树梢,斑驳的光影洒在师生们的肩头。
榕树是南方最常见的树种,但这两棵与学校同龄的榕树对南宁市人民路东段小学有着特殊意义,陪伴师生们走过七十余载悠悠岁月,承载着半个多世纪的育人记忆。“1950年刚建校时条件艰苦,教师们利用课余时间,从周边鱼塘运来乌黑的塘泥栽树种花美化校园。这两株榕树就是当年教师们辛苦栽种出来的。”南宁市人民路东段小学校长张卫萍讲述着一代代师生相传的动人故事。春来嫩芽点翠,盛夏绿荫如盖……如今,纤弱的枝条已长成需3人合抱的参天大树,为校园撑起一片绿荫。
榕树的年轮里还藏着许多令人难忘的故事。20世纪90年代,为改善师生就餐环境,南宁市人民路东段小学计划在榕树旁修建新食堂,两棵榕树的去留引发激烈讨论。“榕树是建校以来学校发展的‘见证者’,我们要留住这份校史记忆。”老师们表达了眷恋之情,希望继续保留榕树。当时的校领导十分理解师生们难以割舍这份承载记忆的绿色情怀,决定既要改善教学设施,也要守护精神家园。于是,学校重新设计建设图纸,建造单层食堂,施工时避开榕树根系,仅修剪侧枝,给榕树让出一片生长空间。
漫步校园,记者看到树干上挂满了学生们手绘的书目推荐卡、心愿卡等,两棵榕树变成了立体的育人课堂。课间时分,学生们在“悦读树”下捧书细读,《西游记》等经典书目推荐卡在微风中轻舞;“心愿树”下,“我想当医生”“这个学期我要把字练好,身体锻炼得棒棒的”……学生们稚嫩的笔迹在许愿牌上跳跃,表达了童真和期盼。
在“悦读树”与“心愿树”下,南宁市人民路东段小学培养了向阳而生的莘莘学子。近年来,学校将“阳光教育”的内涵与榕树生生不息的蓬勃意象相融合,在榕树下开展了多彩活动:读书节,各班学生轮流分享书籍;心理健康活动周,孩子们拥抱树干倾诉烦恼,与大自然亲密接触……这份以“榕”为媒的教育实践,既延续着百年树人的精神根系,又焕发出新时代立德树人的蓬勃生机,自然教育与人文关怀在此相映生辉。
“每当看到自己制作的读书分享卡挂在‘悦读树’上轻轻摇曳,心里很开心。这里是我们最喜欢的树荫阅读乐园。”学生邓诗熳说。
“当我遇到烦心事,就会来‘心愿树’下向榕树倾诉。奇妙的是,成长的烦恼总能在树叶沙沙作响声中消失。”学生周其轩分享道。
四季更迭,学校迎来一批批天真懵懂的孩童,送走一届届德才兼备的学子。两棵榕树枝繁叶茂,绿荫如盖,凹凸不平的树痕间仿佛镌刻书写着校园七十余年的故事,枝上新抽的嫩芽迎着春风续写新的篇章。(陈媚 莫俊 覃雨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