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南宁新闻县区开发区五象新区节庆活动东盟经济畅游绿城

 

“寻找校园大树背后的故事”系列报道(三)一树红豆证青春 圈圈年轮阅沧桑

发布时间: 2025-03-14 |来源: 南宁日报 |作者: 综合 |责任编辑: 李鑫

南宁市第八中学明秀校区的红豆树(左)聆听了一届届学子的朗朗读书声。记者 黄红锦 摄

春光明媚的三月,南宁市第八中学(以下简称南宁八中)明秀校区的红豆树树冠向四周舒展,叶片泛着翡翠般的光泽。不远处的跑道上,是三五成群的少年们追逐的身影。约20米高的大树,俯身守护着这座校园的晨昏。

3月13日,记者走进南宁八中明秀校区,看到这株胸径逾尺的红豆树树干笔直挺拔,令人仰望。它是南宁八中现存最年长的“校史见证者”,树皮沟壑间无不凝结着年轮的沧桑。这株红豆树学名“海红豆”,每逢秋天便会结出朱红欲滴的红豆。南宁八中师生都亲切地把它称作“校宝”。

据老教师们回忆,1960年,学校由旧址五里亭迁至明秀校区,而在这之前这株红豆树便已扎根于此。“1986年我到南宁八中任教,每天都见到红豆树披着朝霞迎接师生。年复一年,红豆树聆听了一届届学子的朗朗读书声,见证着一个个学生从青涩走向成熟。”红豆树下,退休教师方麟知回忆道。

2003年11月,为建新办公楼,学校不得不迁移这株“校宝”到校园的北面。当时,师生们陷入了既希望提升校容校貌,又担心这株高龄红豆树移植后无法成活的情感纠结中。为确保红豆树移植成功,学校后勤部门请来专业人士保护树的根系,并定期观察大树生长情况。“没想到,移植后这株红豆树不仅在春天长出了新枝,而且愈发郁郁葱葱。如今长得比原来还要高大许多,仿佛要与教学楼比肩。”方麟知说,再次扎下深根的红豆树愈发充满生机,仿佛在向人们展示它坚韧和顽强的生命力。

六十五载寒来暑往,南宁八中校园格局几经变化,建校初期的建筑早已旧貌换新颜,唯有这棵红豆树始终倔强生长。

“同学们,你们有没有留意过饭堂前那株红豆树,它有多高呢?我们该如何测量这棵树的高度呢?”南宁八中数学教师黄丽丽以红豆树为灵感,设计了《测量树的高度》综合与实践课程,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测量树的高度。“树荫下的数学课,是围绕红豆树展开的创新尝试,既能让知识落地生根,又能让学生理解守护校园文化的意义。”黄丽丽说。

在南宁八中人的记忆里,每当金秋红豆缀枝,树下便成了最热闹的地方,路过的师生总会俯身捡起一颗颗红豆,构成了独特的校园图景。初三(10)班学生王垚告诉记者,红豆又名“相思豆”,王维笔下的“此物最相思”即此。“这些朱红色的相思子,是时光赠予我们的‘纪念币’,让我们时常想起南宁八中校园的美好时光。”王垚说,“每颗红豆都像八中人的精神密码,提醒我们既要脚踏实地,也要心怀远方。”她的话语里带着红豆树下特有的诗意。

红豆树见证着南宁八中学子在母校的怀抱里燃烧青春,追逐理想。正如南宁八中五十周年校庆纪念文集《红豆树下》所写的:“南宁八中的学子们无论走到哪里,心中总是长着一株红豆树,肩负着母校的希望,在各个领域结出自己的丰硕成果。”红豆树上的每一颗红豆,都记载着学子们的成长足迹,储藏着终生难忘的记忆,饱含着学子对母校无尽的依恋。

“红豆树的根系在土壤里延伸了半个世纪,我们的教育何尝不是如此?既要向下扎根,传承‘团结奋斗,不甘人后’的校训;又要向上生长,追寻‘创八桂名校,成中华英才’的理想目标。”南宁八中党委书记谢彩虹说。

树影婆娑中,青春阳光的少年与静静伫立的红豆树相映成趣,春日的校园既有岁月的沉淀,又焕发着向上的朝气。

(陈媚 莫俊 覃雨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