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水浇灌五象美景
记者周到体验碾压沥青。 记者陈卓凡摄
7月2日下午,我们采编一行5人来到五象新区体验建设者们的工作。我对即将到来的体验充满期待。
我们首先来到平乐大道下穿铁路立交工程工地。据介绍,该工程采用顶进法施工,先预制钢混结构的地道桥,用千斤顶把地道桥顶入铁路底再进行后续施工。而预制地道桥的第一工序就是加工钢筋。
钢筋加工作业是在一个五六百平方米大的露天工场进行的,现场堆满了各种规格的螺纹钢。我和7位工人一起抬起一根长12米、直径32毫米的钢筋,卡到一台机器上的两根立柱之间,调整对准事先量好的长度。师傅启动开关,圆盘“嘎嘎”地慢慢转动,二三十秒间,笔直的钢筋就被弯成了直角。
加工钢筋是个辛苦活———由于这工作要在露天进行,日晒雨淋便成为家常便饭。另外,抬着钢筋每天来回七八十次,对身体素质无疑是一大考验;其次,这又是一个技术活———七八个人抬着一根75公斤重的钢筋,虽不算太重,但要求方向一致、高度一致,因为每个弯头误差只能有1厘米,这就要求工人们配合高度默契。
我们又来到平乐大道一处正在进行路面铺装的施工点。十几个工人正协助一辆大型摊铺机在铺装沥青,在猛烈的太阳下和灼热的沥青上烘烤,工人们汗流浃背。我体验操作了一台小型压路机,这台机械专门用来压实大型压路机压不到的道路边缘和弯角处。在师傅的指导下,我猛拉了一下启动绳,机器顿时轰鸣起来,还容不得我反应过来,它竟突突地自行往前走。我赶紧拉住压路机,又手忙脚乱地帮它校正了前进的方向。这台压路机个头虽小,但发出的噪音和震动却非常强烈。不一会儿,我的手掌开始发麻,麻的感觉逐渐由手掌传导到手臂,再传导到肩颈,最后传导到脑袋。加上沥青灼热的气浪、刺鼻的气味,几分钟后我已是头昏脑涨,手脚不听使唤了。
天色渐晚,驾车疾驰在美丽的五象大道上,记者思绪万千。30年前,记者高中毕业坐班车经过这个路段时,它蜿蜒曲折、颠簸起伏,从蒲庙到邕江大桥要走两个多小时。而现在,五象大道一马平川,走完仅需半个小时。五象新区日新月异,这其中,建设者们流下了多少辛勤的汗水。可以这么说,五象新区的美景,是建设者们以汗水浇灌出来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