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南宁新闻县区开发区五象新区节庆活动东盟经济畅游绿城

 

上林水稻大丰收 田间披上“黄金甲”

发布时间: 2016-11-02 |来源: 南宁新闻网-南宁晚报 |作者: 作者:蒋爱云 |责任编辑: 沈晔

  农民享受丰收的喜悦。记者 程勇可 摄

俗话说: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10月27日,是一个阳光充足的好天气。蓝天白云下,青黄相间的稻田成片铺展,一群黑色八哥在田间起落。麦田中央,收割机顺着固定轨迹行驶,两个轮子碾过之处留下深深的凹陷,地面露出深灰色泥土。收割机上,农民戴着草帽,目视前方。

眼下,在上林县各个乡镇的田野上稻浪翻滚,一派丰收的景象。

当天上午,记者一行来到上林县白圩镇的文梁大米种植区,看到各家各户正忙着收割稻子。早在清末民国时期,上林农民就开始种植“禾包粘”“黄壳粘”等优质稻谷。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上林大米在南宁市及周边地区市场已家喻户晓。2012年,上林大米被列入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成为上林县的特色产业品牌。

“种植大米哪家强?上林首推白圩,白圩首推文梁。”这句玩笑话是白圩镇人民以米为傲的象征。农妇韦碧金家有两亩半地。“今年是丰收年,一亩地能收1000多斤稻谷!”她坐在地上等待收割机靠边,说完,又指了指身后的米袋补充道,“大概能装12袋这样大的。”

收割机一靠边,她和另外一名妇女立即起身,双手撑开麻袋对准收割机后方的长管,一粒粒稻谷从中倾泻而下,不到30秒,就装满一麻袋。几分钟后,七八袋稻谷垒成一堵小墙。

一辆拉稻谷专用的小机动车随后到达,农民们用绳索捆紧袋口,将束口的米袋拖动至车沿后,齐心协力将一袋袋80多公斤重稻谷抬上车。

白圩镇繁荣社区的文书韦家运自豪地告诉记者:“同样的米种,种在文梁就是比种在其他地方好吃。”这个有1万多人口的社区总共拥有约54亩田地,文梁是公认的优质大米产区。产区内土质深厚,日照充足,常年经大明山水流灌溉,所以生产的大米细软而香甜。村民们希望今年的稻谷能卖个好价钱。

     1   2   3   4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