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南宁新闻县区开发区五象新区节庆活动东盟经济畅游绿城

 

风雨同路无悔付出:王芳家庭爱小家也爱大家

发布时间: 2016-12-16 |来源: 南宁新闻网-南宁晚报 |作者: 廖欣 |责任编辑: 沈晔

  王芳夫妇全身心地投入公益慈善事业

在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评选中,南宁市相互扶持、热心公益的王芳家庭获殊荣。因为有道德和情感上的一致追求,王芳和李绿江组成了新的家庭。因为有共同的信念,他们为“安琪之家”倾心倾力。夫妻俩风雨同路,两人把家庭之爱演绎为面向弱势群体的更宽广的人间大爱。在家人、同事、朋友眼中,这个文明家庭的成员是如何相互扶持,携手坚持公益事业的呢?

文明家庭标签:相互扶持、热心公益

家庭成员:5人

王芳1967年生,是广西第一个致力于服务脑瘫儿童及其家庭的民间公益机构——“安琪之家”的创办者,曾被联合国驻华系统授予“服务残疾人事业——杰出奉献奖”,获得“中华慈善奖”“全国助残先进个人”“首届中国百名优秀母亲”“广西十大女杰”“广西三八红旗手”“南宁市十佳市民”等荣誉。她的丈夫李绿江是《南宁日报》记者,全家五口人感情十分融洽。

朋友眼中:他们爱小家也爱大家

王芳有一名脑瘫女儿,为给女儿进行康复训练,她自己创办了“安琪之家”,并为更多需要帮助的脑瘫儿童提供社会服务。丈夫李绿江给予了全力支持和配合。在王芳的好友陆瑛梅眼里,夫妇俩不仅爱自己的小家,也爱大家。他们向社会展现了生活的真、善、美,传播着人间的至爱亲情,演绎出幸福人生的真谛。

与王芳夫妇相识了9年的陆瑛梅说,王芳和李绿江的小家很幸福。“两人平时对于照顾和教育孩子的观念非常一致,认识他们这么长时间,很少看到发生摩擦。如果有意见不统一的情况,两人也会及时找到一个平衡点”。

而对于两人在公益事业上的坚持,陆瑛梅连连赞叹:“很感动也很敬佩。”为了“安琪之家”,王芳夫妇克服了诸多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日常用品紧张、教学设备简陋、康复器材不足、急需专业的康复教育老师……这些问题时刻困扰着他们。需要资金,需要大众的了解与支持,夫妇俩你负责宣传策划我负责四方奔走,想方设法一一解决。在他们的努力之下,“安琪之家”成为全国第三家,也是广西第一家民间脑瘫康复机构。在王芳的带领下,“安琪之家”每年还举办20多场次各种各样的社会宣传活动和社会融合活动,动员各界爱心人士关注困难群体,努力发掘及整合社会爱心资源。陆瑛梅说,所有这一切,都充分体现了这对夫妇的心心相印。

得知王芳家庭获奖的消息,陆瑛梅并不吃惊。她说,王芳夫妇对公益事业有着深深的使命感,正是他们的坚守,让更多的家庭离开了绝望的边缘。“希望他们在公益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好、越走越顺。”

同事眼中:相互扶持的一对伴儿

创办12年来,“安琪之家”为全国各地的脑瘫儿童提供了多样化的专业服务,在全国同类公益慈善机构中居于领先地位。至今,已为广西和全国19个省市约1400位脑瘫儿童提供专业化助残服务。自2007年发起组建“中国脑瘫康复教育网络”机构,机构成员已达40多家,机构服务脑瘫儿童及孤儿6000多人。

“安琪之家”儿童中心主任樊莉花是元老级员工。2002年,“安琪之家”成立不久,她便加入进来。在她眼里,王芳夫妇性格互补,相处和睦。樊莉花说,王芳比较斯文,李绿江则开朗外向。

现在,“安琪之家”已经成为广西最具公信力和影响力的民间公益慈善机构,在全国同行中成为了典范。王芳除了要处理“安琪之家”的事务,还得经常出差交流。“我们常常开玩笑,说王芳姐是‘空中飞人’。”樊莉花说。同事们都说王芳是个工作狂。前几天,王芳到北京参加了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表彰大会,回到南宁已经是深夜,但她还是先处理了工作邮件。昨天下午,王芳又急匆匆地赶去机场,到北京开会。

“安琪之家”现在有员工54名,共服务181名特殊儿童。其中,三分之二的脑瘫儿童来自农村地区,他们的家庭经济窘迫。

由于脑瘫的不可治愈性及需要长期护理的特性,脑瘫家庭必须牺牲一名劳动力,以陪伴孩子完成康复并对其进行照顾护理。遇到贫困的脑瘫孩子,王芳都会竭力帮助,多方筹措资源。有许多孩子在“安琪之家”学会了抬头、站立、走路,生活自理,到普通学校就读。“我们也被王芳夫妇的付出感染了。对于我们来说,这不仅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份坚守,”樊莉花说。

夫妻眼里的对方:一路走得艰辛依旧执著坚定

在丈夫李绿江的眼里,王芳是个坚强执著的人。“安琪之家”是非营利机构,没有稳定的经济来源,运作困难,几度到达濒临关门的边缘。但是,王芳没有退却,她说,别人不理解我们,说明我们还有许多工作要做,我们要做得更好!夫妻两人风雨同路,一直在努力寻找各种社会资源,一步一步向心中的大爱目标迈进。

“爱一个人,不要老想着去索取,而是为她做点什么。我得陪她一起走,两个人一起走比一个人走要好,起码不孤单。两个人一起挑担子,会走得更远……”李绿江说道。因为多是依靠社会爱心人士的小额捐助来支撑,“安琪之家”常常面临财务危机。在李绿江的记忆中,他们遇到过多次“山穷水尽”的时候,但每一次都能“柳暗花明”。

王芳说,他们的家庭充满无私的爱与支持,彼此包容,相互温暖。她和丈夫既是小家的一分子,也是“安琪之家”大家的一分子。“我和我丈夫有共同的信念与使命,我们各自所经历过的生活挫折与困难,磨砺了我们,也让我们更加相互理解和体谅。”

王芳的社会工作相当繁重,所以家务事大都由李绿江打理。洗衣做饭、打扫卫生,李绿江挑了大头,尽管他也有大量的本职工作要做,有众多的社会公益活动要参与,但却从未对此有过埋怨,“为她分担,是我理所应当做的事情”。

1   2   3   4   5    


 

相关文章